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陆春庚)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实施方案》指出,提升家校沟通和协同教育能力,每年至少开展1次家访。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坚持系统治理,不断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访活动,积极消除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不当等核心要素。同时,鼓励教师撰写“家访手记”,通过家访“小故事”,构建协同“大格局”,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
读懂孩子需求。江都教育局要求教师家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并给出了“谈话提纲”。家访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完成任务,而是了解学生、发展学生的一种自发的主动行为。江都区花荡中学宋水花老师通过家访发现,要读懂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了解每位家长的殷切期望。在家访中,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满意现实的生活、接受生活的现实。
延伸学校关爱。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重要方式。通过家访,将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可感知、可评价。江都区龙川小学徐若燕老师通过家访,让关爱延伸,遇见了全新的学生。徐老师觉得,调皮的学生,就是一朵迟开的花,老师要学会等待与欣赏。她认为,通过家访,家校可以共创美好的未来。
找准问题症结。江都教育局将“问题导向”贯穿家访始终,承认学生心理困惑的普遍性。要求教师在家访中,为学生的健康“把脉问号”与“找准病灶”,为家庭教育“开出药方”。江都区空港中学崔雨婷在“家访手记”中表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颗星星,可能偶尔会变得灰暗,但总要有人去擦拭他们。她将家访和平时细致的观察结合起来,全方位了解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给予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找回失落的自信,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