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敏 张思露 张赟)7月6日,扬州市江都区数智教联体运营中心携手老兵摄影师,组织小学生摄影爱好者和家长40人走进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开展“战地小记者,跟着老兵去旅拍”亲子研学实践活动。
连日来,扬州市江都区数智教联体运营中心步履不停,先后走进该区仙女小学、吴桥中心小学、吴桥中学等学校,持续开展“战地救护员”主题活动。
英雄之光照我前行
“大家说,没有枪,怎么打仗?”
“就像白求恩大夫那样!他用手术刀治好了无数士兵叔叔,他的医术、他的精神胜似钢枪大炮!”
每到一校,工作人员组织孩子和家长们聆听退伍军人分享军旅故事,观看白求恩大夫纪录片,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置身烽火岁月,在无声的凝望与倾听中,零距离感受和体悟心有“大我”的报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实战课堂真学本领
“心跳骤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4~6分钟!同学们要快!”教官围绕心肺复苏,详细讲解环境评估、临场判断、高声呼救、体位摆放、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等环节要点,并组织孩子和家长们轮流上台,操作练习。除了带领孩子们学习急救技能,教官还演示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调试、指令操作方法并科普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亲子协作淬炼担当
“担架是给伤员用的,伤员的体验至关重要!”
“是啊,绳结要松紧适中,太松容易散架,太紧伤员躺着不舒服!”
现场,围绕担架制作、伤员运送,家长和孩子们举行亲子分组限时挑战,照着救护员老师的样子,取两根竹竿,两端打上死结固定,等到“伤员”躺上去,却出现了问题:有的长绳未绷紧,中间深深下坠,硌得“伤员”腰背生疼;有的绳结不牢,刚抬离地面,绳圈就从两端滑脱;有的竹竿留得过长,转弯竿头撞上门框……大家这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两根竹竿、一根长绳,要能稳稳托住一个人,一分一毫马虎不得。他们重新弯下腰,调整力道、测量长短、加固绳结,直到担架不晃不散,稳稳托住“伤员”。各组家庭终于进入下一道赛程——模拟运送“伤员”,小小团队默契十足,在并肩作战中增进亲情,感受责任、敢于担当。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小军迷大梦想、小军师出庐记、逐梦全能战士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孩子们沉浸式参与、全方位提升的国防训练营!”据了解,暑期以来,扬州市江都区数智教联体运营中心充分整合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开展国防主题教育暑期系列活动,相关课程涵盖军事知识、军事战略、军事技能、军事艺术各个方面,同时融合德育、科学、体育、美育、劳动相关学科元素,旨在引导学生和家长自主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