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常州天宁区:课堂变新潮 孩子更快乐(图)

作者:吕玉婷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课堂变新潮 孩子更快乐

——常州市天宁区小学“全课程”教育改革纪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4月2日下午,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香梅小学的教室里,一年级学生乔鸽一会儿唱着“春天”的歌,一会儿朗诵起“春天”的诗,她说,这个月的学习内容都是“春天”。记者向学校老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该校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课程设置不再是语文、数学这些传统课程,而是“戏剧”“绘本”等特色课程,所有的课程每个月都围绕一个主题,4月份的主题就是“春天”。

在常州市天宁区,共有5所小学正在尝试着这样的“全课程”改革——不仅把国家课程全部融入校本特色课程,而且在一年级时,由2名教师“包”下了1个班所有的课。正是这种新潮的教学方式,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让天宁区的教育呈现出了春天般的生机和活力。

主题课程让课堂变得“好玩儿”

来到香梅小学的时候,下午的第一堂课刚刚开始。记者惊讶地发现,班级里的孩子有靠在椅背上的,有撑着下巴的,课堂氛围的自由让人吃惊,但并没有一个孩子因纪律松散而走神发呆,而是完全沉浸在课堂情境中。“我们并不硬性规范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举止,只要孩子能认真听讲就足够了。”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助理金贤告诉记者。

走进一年级的每一间教室,“全课程”改革在3月份留下的成果随处可见。孩子们用彩笔画的“爸爸妈妈”,用拼音、汉字、简笔画组成的“一家三口”,用几何图形拼成的“我的家”……“3月份的课程主题是‘家’,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的家庭和家人。”金贤告诉记者,过去美术课就是学画画,语文课就是学写字,但现在每一堂课都把不同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孩子在学习美术的同时,还熟悉了拼音、汉字,又掌握了数学中几何图形、平面空间等知识。

“全课程的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促进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该校课程研发部主任刘亦清楚地记得,在上“家”主题的“绘本课”时,她鼓励每个孩子像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画一个“爱心碗”送给妈妈。而在讲到“碗”这个字时,她从“碗”的汉字结构启发孩子思考,从“石”字旁引申到中国古代碗的材质来让孩子了解一段历史的发展过程,又通过孩子送妈妈“爱心碗”这个举动把“爱家庭、爱家人”的道德观念深深地留在了孩子心中。

“我觉得学校里的课很有趣,上学比待在家里有意思多了。”“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做游戏、上台表演,特好玩儿。”无论用什么概念去解释“全课程”改革,都比不上孩子的亲身体会,这一句句真心的话语,恰恰是对“全课程”改革的最好诠释。

“包班”教学让教育不再“断层”

在进入“全课程”教师队伍之前,刘亦已经从事了12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如今她和音乐专业的宋丽娜老师成了搭档,2人一起“包”下了一(2)班所有的课程教学工作。“我主攻语文,宋老师主教音乐,但数学、美术、科技、体育等其他学科,我俩都得教。”刘亦笑着拿自己打趣,“全课程把我们从单学科教师磨练成了‘全能王’呀!”

可是,跨学科的教学会不会误人子弟?“包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跟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呢?面对这样的质疑,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副局长陶建平作出了解释:“‘包班’的教学方式只针对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施行。”他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掌握多少学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喜爱学习、热爱生活、快乐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难驾驭,而且自从启动“全课程”改革以来,各试点学校不断派教师去率先进行“全课程”改革探索的北京亦庄小学跟班学习,还邀请来自北京的专家到天宁区给教师们培训。不仅如此,每天下午放学后,“全课程”的教师们都会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不同专业的教师会互相听课、讨论备课,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专业学科以外的课程教学能力。

“现在大家都能很好地驾驭不同学科的教学。”金贤告诉记者,当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其搭档教师也会随堂听课,参与部分学科教学环节。而当课堂内容涉及到较深的学科知识时,他们也会请专业的学科教师参与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质量。此外,“包班”教学还让教师改变了对学生的关注点,“过去,不同的学科教师只是关注孩子在某一学科上是否出色,但现在当一位教师主讲时,另一位教师就默默观察孩子整体的状态,从中发现孩子不同侧面的闪光点,既包括学科上的,也包括生活中的,让教育不再‘断层’。”

“全人”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

“包班”课程远非“全课程”改革的全部,在天宁教育人的心里,“全课程”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他们将整个小学的课程分为始业课程、常规课程和毕业课程3个阶段。一年级的始业课程与幼儿园相衔接,由2位教师包班教学,学科融合和游戏精神是始业课程的特点。二至六年级上学期的常规课程则采用主修、选修和自修三结合的方式,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实践性,除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其他所有学科均采用走班选修制度。剩下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课程就以总结小学学习生活为主,并主动与初中对接。

“‘全课程’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改革,它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也不是消除学科本质,更不是放弃知识学习,而是一种‘全人’教育。”陶建平说。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天宁区尝试“全课程”改革并不是自上而下由教育局发起、学校执行的,而是由基层学校自发进行探索的。2012年,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香梅小学、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延陵小学、清凉小学、北郊小学这5所学校的部分校长和教师参与了北京“全课程”改革研究团队,全新的教育理念一下子燃起了教师们的教育热情,于是他们便在天宁区开始了这项实验。

半年来,在不断的摸索完善中,“全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各试点学校主动向学生家长敞开大门,让家长亲身融入“全课程”课堂,亲眼目睹全新教育模式给孩子带来的改变,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家长的肯定和认可。如今,“全课程”研究联盟学校队伍中又多了一位新成员,兰陵小学也即将正式启动“全课程”改革。

“每个初入学的孩子,都是怀着对学校生活的憧憬走入校园的,但过于规整的课程学习、严格的课堂纪律、独立的分科教学,一下子让孩子难以适从,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陶建平说,“而‘全课程’就是对课程设置、学科教学和班级生活都进行了适度的统整,尽可能地把自由、快乐、兴趣还给孩子们。”

【新闻链接】

常州网络发言人解读常州5所中小学“全课程”改革

网友“aries:提问:

今天在搜狐上看到一条新闻,常州5所小学试点“全课程”改革 两名老师“包”下一个班所有课,其中天宁区有5所小学,我有以下疑问:

第一,这个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第二,这个是针对一年级改革,那教育部门是否有考虑到后续的教育是否有跟上,那后续的二年纪到六年纪,后续的初中,高中呢?你们有考虑过吗?我希望有个合理的教学体系的解释说明。

第三,天宁区那么多小学,为什么不把博小一起放进来,而只是放一些一般的学校和所谓的博小分校?

“天宁文教”:

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天宁教育的关注,对课程改革、教育惠民的期待!确实,教育是一件关乎人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全社会的重视。做好教育,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课改十多年来,各区域、学校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新课程倡导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探索,主要集中于研究“教材教法”,学科教学不断细化,各自为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原因之一。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喜爱学习、习惯良好、活泼主动,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天宁教育一贯的追求。而全课程教育探索,给了我们实现美好愿景的一条新路径。(“中国·常州”——“常州网络发言人”栏目4月2日报道)详细>>

引聚焦,新推进

——记天宁区全课程研讨活动

3月25日,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一年级全课程团队向全区呈现了四节研究课。课堂展示为本次区“课程”培训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研讨案例,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让五所联盟校的一线实践老师听到了对全课程的高位理解,为进一步深入扎实推进全课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全课程教育指向的是生命的整体发展,活动现场展示同学们在春天的主题学习中,两个班级的包班生活。在语文、数学、美术、戏剧课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包班老师的协作教学,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无论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是课堂对话的引领导向,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成为了桥梁,把孩子引向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欣赏与关爱,从而唤醒小种子们内心深处的良善。(“常州教育网”3月27日报道)详细>>

常州5所小学试点全课程改革

两名老师“包”一个班所有课

算术不够好的你,有没有被朋友说“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以后这句话可能不再是嘲笑,而是时髦了。

因为常州有好几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就真是体育老师教的。而且,孩子书包里就一本教科书,课程表也不是语文、数学、英语,而是“庆典课”、“戏剧”、“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班级读书会”……

这种看起来非常新潮的教学方式,是常州市天宁区5所小学整体实行的“全课程”改革,半年多来师生反响良好。很快,又会有一所小学加入。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应邀走近“全课程”,探访其中的神奇与奥秘。(《扬子晚报》3月31日报道)详细>>

常州天宁区举行北京市十一学校亦庄小学“全课程”分享活动

北京亦庄小学是全国名校北京十一学校直属的分校,它以开放多元的“全课程”、自由包容的办学精神和一流的硬件设施,而享誉全国。可喜的是,2013年7月7日,在解放路小学演播厅,北京亦庄小学的曹君校长、常丽华主任、张宏伟主任、钱锋主任、陈超老师,与天宁区的300多位小学教师分享“全课程”的教育智慧。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先生,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任洁局长、陶建平副局长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陶建平副局长代表常州市天宁区的教育同仁表达了对北京亦庄小学五位老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亦庄小学办学特色和五位教师研究的领域,陶局长的介绍,让参加会议的老师对“全课程”的教育思路更加期待。详细>>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