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音乐表演、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最新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曾经挤破头的“热门”专业如今却遭遇就业寒流。
专业热门一哄而上、遇冷就关门停招,高校专业设置如何走出尴尬之境?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冷热背后有何玄机?
法学,曾是受人青睐的专业,这次却出现在北京、上海、河北、内蒙古、浙江等10多个省份的“就业难”名单中。
中国校友会网曾调查中国各地区的高考状元,近10年选择就读法学专业近百人,在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如今,这个热门专业几乎遍布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则持续遭遇就业尴尬。
高校设置专业一哄而上,是热门专业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表示,学校不看就业情况,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从根本上讲是不科学的。
此次公布的湖北高校本科专业最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看似“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专业为何“中枪”?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分析,这些专业本来是社会需求的,但诸多高校一窝蜂地设置相同专业,并在同一时期扩招,导致就业供需矛盾在现阶段集中爆发。
此外,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叶显发教授说,现在社会对社区全科医生的需求量较多,而高校却培养只钻研某一细分方向的学生,导致这些专业就业率低。
金融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看似“高大上”专业,大都是近几年新设置的,高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还是一本糊涂账,专业定位不明晰,导致社会对这些专业不了解、不认可。
实事上,同一专业,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较大。“不同高校拥有不同质量的生源,培养目标不同,毕业生质量也不同,就业情况千差万别。”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事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说。
脱离实际一哄而上,师资欠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去年6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已警示,动漫、法学、英语等专业已经成为具有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报告建议通过削减招生来改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和家长、学生的需求,纷纷开设新的专业。但是,由于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一些新设专业“徒有其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杨征表示,目前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这样的专业,这就导致这些专业没有特色、通用性强。普遍开设、普遍教学的代价,就是人才培养成效低、与市场需求脱轨,毕业生总量大,就业竞争激烈。“很多这样的专业没有明确的就业市场,听起来好像就业的面很广,实际上就业率却很低。”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以增加招生规模和专业的方式来响应扩招。“专业构成越来越杂,没有这么强的师资,却开了这么个专业,学生的出口自然不好。”杨征说。
专家认为,像表演、音乐学等专业,主要是专业优势不明显、专业知识不过硬导致的就业率低。非专业的表演、音乐人才,因为天赋,或自学成才就可轻松打败专业人士。
通才专才统筹兼顾,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针对入列的就业难专业,相关高校该如何应对?叶显发教授建议,高校在2015年招生时,应对涉及的专业采取减招、隔年招生、停办或转向等措施,在培养目标上进一步调整,接轨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低就业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就业率只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很多基础学科就业情况不好,但社会仍然需要,不能简单地否定说这样的专业没有价值。
连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在倒逼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说:“现在一些211、985高校没有按照自己的学校定位办学,一些职业院校也都热衷扩大专业设置以达到综合性大学的规模。这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下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我国一些高校专业过分细化,却没有实用的技能和自我独立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最终还是要通过扩大高校在课程、专业设置方面摆脱行政治校的模式,根据自身定位办出各自的个性和特色。”
(新华网凌军辉 廖君 李双溪)
【相关阅读】
生物科学、动画、电子商务…… 曾经时髦的专业上了“低就业率榜” 教育部昨公布全国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与高校开专业“一拥而上”有关 张叶 绘 转自《扬子晚报》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汉语国际教育……不少学生眼中的时髦专业,却上了教育部低就业率“红榜”。昨天,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和各省、市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记者发现,不少就业率低的专业,并非是大家担心的传统基础学科,恰恰是前些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扬子晚报记者邀请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家作权威解读,专家分析认为,部分专业就业不理想与高校“一拥而上”的不理性办学有关,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大部分专业的就业情况是一种动态的“U”形,不会一直处于低谷,也不会永远占据高位。 榜单发布 全国15个专业被亮“红牌” 江苏上榜的专业不乏“时髦”专业 在教育部发布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全国有15个专业被亮起“红牌”,这些专业中,有不少是前几年看起来时尚而高端的“高大上”专业,例如生物科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电子商务等。这当中还有部分新兴专业,比如知识产权、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江苏高校本科专业最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有:应用心理学、园艺、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纺织工程、工业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当中也不乏“时髦”专业,比如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等。 记者注意到,不同省份低就业率专业不尽相同。比如相邻的上海市低就业率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工业设计、法学、软件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除了工业设计与江苏重叠外,其余专业都不一样。从全国范围看,被点名次数较多的专业有: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南、广西等地就业率走低,而公共事业管理在北京、上海、安徽、山东、广东、云南等省市“中彩”。 专家解读 有原因:与高校开设专业“一拥而上”有关 “应用心理学、园艺、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部分专业是近几年办学的大热门。”有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分析,部分专业就业情况不理想,与高校“一拥而上”的不理性开设有关。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最近几年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英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都把汉语纳入了本国正规教育体系,“连行业内专家都分析汉语教师的需求要急剧增加了,于是一时间‘遍地开花’。”记者统计发现,2012年江苏有18所公办本科高校开设“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前身)专业,少则招收15人,多则50人,甚至纯理工院校也来“分一杯羹”。 南京某高校毕业生小林毕业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他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赴海外的孔子学院工作,一年任期结束,他发现回国找工作的几率很低,“国内对外汉语教师招聘学历标准基本为博士以上,我回国只能去民办的语言培训机构。”他表示,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他所学的专业与英语专业、或持有托福证且有教育专业背景的同学相比,也没有太明显优势。 有区别:同一专业,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大 “不同高校拥有不同质量的生源,培养目标不同,毕业生质量也不同,就业情况千差万别。”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事业发展部蒋晨阳部长解读说,部分专业就出现了在中高端培养段就业状况不错,低端比较“糟糕”的情况,校际间差异大的现象。“比如同样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南师大应用心理学就业情况就不错,有的学校就有困难。” 他认为,低就业率专业从某种程度上是部分学校的低就业率专业。不能一概而论。 有变化:高校专业就业率呈动态的“U”形 蒋晨阳分析说,就业率低反映了这些专业在最近几年的供需变化,“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部分行业对人才需求缩减。但不能简单理解,就业率低等于这个专业就业差,把它一棍子‘打死’。大部分专业就业率是动态发展的,就像‘U’字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就业率低的专业很有可能重回高位,同样,有的高就业率专业会“下调”。 比如环境保护专业,有段时间全国高校“一拥而上”办学,导致供大于求,就业率下跌。这几年,随着环保产业兴起,环保专业就业情况又“旺”了起来。“幼儿教育”专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最近几年不但招生火爆,就业情况也很不错。“这次公布的几个专业也许这两年就业不理想,过几年很有可能会回到上升状态。” 三个问号 低就业率专业的毕业生怎么办? 别挑剔地域,别苛求专业对口 “马上找工作了,应用心理学就业率这么低,怎么办呢?难道我只能考研吗?”毕业生求职季即将到来,被打上“低就业率”标签的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该如何顺利找到工作呢?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胡建平书记认为,不能被排名吓倒,就业率低只是一个相对值,是和就业情况好的专业相比,比较低;但并不是低到找不到工作,很多时候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差距。其次,毕业生别挑剔工作的地域,从国家公布的低就业率专业分布来看,各省的情况不太一样,比如应用心理学在江苏就业情况不太好,可以到需求量较大的外省去寻找机会。 此外,从往年就业情况看,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并不完全吻合,学心理学的并不一定要当心理医生,可以从事其他相关工作,必须适时调整自我定位和求职方向。“还要提醒大家的,抓住最关键时间节点找工作,从现在起到明年春节前是求职黄金期,明年3、4月份是次黄金期,这两个时段要抓好机会。” 低就业率专业还能报考吗?找准职业兴趣,结合经济发展选择 “就业率低的专业可以报考吗?虽然喜欢,读了这些专业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胡建平书记介绍说,从往年调查来看,就业率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就业满意度还包括收入、就业去向、用人单位层次、与专业吻合度等。“单从就业率否定某个专业是不科学的。”胡建平书记建议,高考考生选择专业时,首先要找准兴趣,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专家解释说,这里的兴趣是指职业兴趣,是对某种职业活动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和休闲兴趣有区别,爱看电影未必能成为导演。选择时结合自身能力特点、个性,从适合的职业范围中了解相关职业的真实情况,再去了解该职业对应的专业及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就业情况、报考分数等进行理性判断。 低就业率专业会全砍掉吗?就业困难专业会逐步减少招生 有人提出,就业率低专业为何还要招生,为何不全部砍掉?专家介绍说,教育部已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以市场为导向,淘汰部分就业率低的专业,是大势所趋,但是淘汰低就业率专业,不能简单来个‘末位淘汰’,法学就业率低把法学都砍掉吗?”专家认为,首先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砍”掉那些既无师资保障、又没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保证传统基础专业生存发展。 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知识产权、艺术设计学、电子商务、生物科学、市场营销、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贸易经济、旅游管理、动画、表演、音乐表演、公共事业管理。 近两年江苏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 应用心理学、园艺、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纺织工程、工业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