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马操 通讯员江伟明)4月9日-12日,中国·海门第四届南通三建“珂缔缘”杯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在海门市举行,共有中国、朝鲜、韩国、泰国、日本5个国家18支代表队的300多名海内外青少年球员参加本次比赛。
本次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足球协会、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体育局、海门市人民政府承办,海门市教育局、海门市体育局、南通市三建、海门市“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协办。18支代表队分成U14组、U12组、U10组3个组别,采用单循环方式,根据积分高低决出名次。这已是海门第4年举办这样高规格的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了。
中国·海门第四届南通三建“珂缔缘”杯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在海门市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彤、江苏省海门市委书记姜龙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珂缔缘”足球队落户海门
“我们不是这几年才开始推广校园足球的,要真正探究的话,可以回溯到10年前。”许新海介绍,此前海门一直很重视推进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在此基础上,海门市出了很多体育人才,各种类型的体育联赛办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校园足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海门市校园足球真正获得飞速发展,源自4年前的一个契机。2011年,运动员出身的李太镇在海门开办了一家鞋业有限公司。酷爱足球的李太镇计划在当地投资组建一支校园足球俱乐部,他的想法得到了海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此举掀起了海门校园足球运动的热潮。
当年,海门市教育局和李太镇的鞋业有限公司签署了“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扶持这支新成立的“珂缔缘”校园足球队的训练、参赛以及日常开支等。同时,海门市教育局牵头,让海南小学、海南中学和海门实验学校也“入队”,成为“珂缔缘”足球队固定的集训基地。
“珂缔缘”的成立让海门校园足球“破茧成蝶”——球队迅速在中国打出知名度,连续在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U系列”比赛中斩获冠军和亚军,他们甚至曾击败过包括广州恒大、杭州绿城、山东鲁能等专业俱乐部的同年龄段的梯队(本报曾在2014年10月17日以《海门:一支校园足球队的异军突起》为题作过报道)。
一个足球俱乐部的“鲶鱼效应”
“经过4年来的努力探索,现在我们已经能很好地整合多方力量,以‘珂缔缘’为依托,构建海门校园足球发展体系。”许新海说,校园足球在海门迅速发展,离不开政校企的良好协作。
企业资本给海门校园足球带来了活力。李太镇的企业每年为“珂缔缘”注资数百万元,不仅给这支球队配备了强大的教练团队——他们拥有来自韩国、西班牙、巴西等国的6名高水平专职教练,还给“珂缔缘”创造各种比赛的机会——连续4年请高水平球队来海门切磋球技,不间断地外出同高水平队伍打比赛。今年开始,南通三建也开始每年赞助“珂缔缘”100万元,帮助球队发展。
除“珂缔缘”外,海门市教育局这几年一直努力推动校园足球在全市生根开花。2012年起,海门以12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为单元,陆续组建了86支各年龄段的校园足球队,每个集团均成立校园足球足训处,全面负责内部足球队的训练、办赛、球员管理等。成立球队以后,教育局帮助管理集团梳理“比赛路径”——集团内部有横跨整个年度的校园足球赛事,出色的球队和孩子还有机会参加市级的冬训和夏令营活动。
“冬训和夏令营是全市最高水平的校园足球赛事,同时也给‘珂缔缘’提供了选才的机会。”许新海说,自2011年起,“珂缔缘”每年都能从海门学子中挖掘到足球人才,该队门将就是土生土长的海门人,他还拿到了全国U系列比赛的金手套奖。
为校园足球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海门教育部门对校园足球的全力支持,让“珂缔缘”从只有几名球员,发展成现在拥有95名注册球员。“珂缔缘”的教练员团队,也承担起了为全市培养校园足球师资的重任。
在海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关心下,加入校园足球队的孩子们不仅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解除了学业上的后顾之忧。海门所有小学和中学都隶属于10多个教育管理集团,如此一来,在“珂缔缘”踢球的孩子直到高中,都可以在海南小学、海南中学、海南实验学校享受好教育。外地学生来海门踢球,也享有优惠政策。他们的学籍可以落户海门,确保踢球和学业两不误。
如今,足球运动已成为海门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过三五年,希望国青队、国奥队中都有海门队员的身影。”许新海说。事实上,在此次国际邀请赛中,“珂缔缘”已有球员被U14级别的国字号球队关注。
本网记者李经纬 摄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