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5周年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江苏行之五】
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生均教育投入增长 创设良好校园环境
续梅主任、孙曙平副巡视员带着记者们参观教室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汤雯)专用活动室、塑胶运动场、多媒体教室……走进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的大门,记者们就被学校优美环境和完备的设施所吸引。
“随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提高和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现在用钱不像以前要精打细算,连多用一张纸都心疼,现在关于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经费都是规划着用。”范凤鸣校长介绍, 2011年起学校分三期投入8000万元进行扩容改造,同步建设智能化校园,改造校园景观绿化,添置教学设施设备,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在新桥中心小学,记者看到了一间布置温馨的“心理咨询室”,“学校配备了两名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老师,对一些学习压力大、自主能力缺失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同学进行交流、疏导,带领他们做一些心理康复游戏”,该校范凤鸣校长向记者介绍道。针对孩子们在双休日与寒暑假无人照看和辅导功课的问题,学校还联合社区开办了“社区学堂”,聘请教师义工和退休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自习作业辅导及演讲、读书、体育等多项实践活动。
看到正在练习锡剧的孩子,记者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手机
走廊尽头传来阵阵唱腔,记者们循声而去,只见十几个孩子们正有模有样在练习戏曲身段。“我们以挖掘本校有特长的教师、政府出钱购买服务和招募社区志愿者的形式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戏曲老师,现在孩子们正在排练的是锡剧,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接受一些古典艺术的熏陶。”范凤鸣校长说道,他还告诉记者一个“秘密”,锡剧作为本地戏曲,原本是本地的孩子多于新市民子女,但是到今年,报锡剧办的孩子居然是新市民子女居多,这让校长也大吃一惊。
一年级学生王诗语的家长刘英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四川,逢年过节都会回去,也亲眼目睹着老家跟这边条件的差异。“家里不仅学校设施都没这里好,而且这边学校注重的是快乐学习,会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老家就只会注重学业。”同时,优质的师资也很重要,让刘英感触最深的是老师的耐心非常好,“我们班级QQ群有40多个家长,因为大家小孩都刚入学,难免都比较关心,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都想问老师,老师都会一个个回复,有时候问到夜里11点,老师都没有不耐烦。”刘英能感觉到女儿在这里上学很开心,“因为她每天回来都会说很多学校的事!”
新华社的记者刘奕湛说,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报道的记者,长期报道教育政策方面的文件和解读,像这样真正走进基层,采访政策落实情况的机会并不多。此次江苏行,他是带着生均教育投入的问题来的。一路走来,江苏的学校,特别是新桥中心小学解开了他心中的疑问。他表示,此行收获颇多,回去后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5周年的报道中会很好的利用采访素材,记录下这一时代的变迁。
自由采访时间,记者们把范凤鸣校长团团围住,请他介绍经验做法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