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江苏省锡山高中:奇迹在课程基地中悄然发生(图)

作者:汤雯 发布时间:2015-10-1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教育规划纲要5周年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江苏行之六】

唐江澎校长带着记者们参观学校图书馆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汤雯)“这里真的是高中吗?明明就像是一所大学!”教育规划纲要5周年中央媒体江苏行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步入校园大门,人群中便传来这样的感叹。据悉,锡山高中生源多数来自乡镇,大约占了2/3。学校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课程让记者团流连忘返。

尽管已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过锡山高中,然而唐江澎校长依然耐心的亲自带领记者们参观学校,并对每一处都做了详细的解说。微视频工作室、云课程基地、国学课程、西学课程、合唱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想象▪创造课程基地……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击剑、瑜伽、街舞、话剧排演、游泳等课程。

在锡山高中,每一个课程基地,都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锡山高中提出基地建设的刚性要求就是要实现100%的学生进入基地学习,30%以上的时间进入基地学习。

“学校的特色必须是在课程里发生的。”唐校长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让唐校长自豪的是他把天堂搬到了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为建设好人文课程基地,全校每间教室创设了单独的班级书房,配备工具书,摆上学生自己从书店里选来的近五百种图书,定期更换,为学生提供便利的阅读支持;同时在原图书馆改建了典藏馆、国学馆、西学馆、百年语文教材展览馆、实验剧场、演讲厅、辩论厅、浅阅读区等多个功能馆;依托冯其庸学术馆的学术支持开出“国学”课程、引进“哈佛演讲与辩论”等课程,还自主开发出了“经典话剧体验”、“新诗吟诵”、“问•答”、“倾听” 等多种活动体验式课程,在丰富课程类型的同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在唐校长的邀请下,学生向记者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而学校的“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则秉承着“设计是现代技术的修辞学”的理念,引入高校的建筑、服装、工业设计相关专业,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建设了创造工坊、创客空间、机器人设计室、电影工坊、工业设计室、服装设计中心等场馆。借鉴科技孵化器流程,采用项目制课程实施模式,学生手脑并用,学思结合,让想像落地,把奇思妙想创制成手中作品。课程基地涌现出了一批小创客,谢超、彭昌禹等先后荣科技创新类比赛全国一等奖,谢超同学的成果《基于航位推算法定位与深度优先遍历的未知环境遍历系统》荣获全省高中唯一的“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

由于时间有限,记者们没能一一参观所有的课程,大家都表示很遗憾。“锡山高中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这么多丰富的课程让我眼花缭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樊未晨说,她自己的孩子也学击剑,一年花费近万元,而在锡山中学,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就能享受这些,出乎她的意料。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马斌处长告诉记者,从2011年至今,江苏省已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基地234个,课程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江苏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变革的有效载体,开创了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新路径。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