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因病逝世 享年八十一岁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18 来源: 全媒体新闻中心

  生平简介: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1956年,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她创立的情境教育理论及操作体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李吉林老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她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56年至今,从教63年,创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忠诚教育,热爱儿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儿童带出封闭课堂观察周围世界。为了实验的需要,她半夜起身,孤身一人赶在黎明前到达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设计;她顶着烈日,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春天的山坡、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雪地,她先于学生去观察,郊外的田埂、小河、土丘上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把学习语言与发展儿童的思维结合起来,效果显著。两年后,人民日报发表她班上三位学生的习作,且加“编者按”。进而她又创造性地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把课文知识镶嵌在美的情境中。美唤起情,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儿童学得既快乐又高效。

  她历时5年(五年制)进行的首轮实验,实验班学生毕业时,学习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90%。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实干家”专栏以《用心血催开智慧花朵的李吉林》报导了她热爱儿童的动人事迹。

  勇于创新,执著教改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在实验过程中既做到脚踏实地,又努力创新。1987年她创造性地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李吉林认识到优化的情境能促进儿童情感和潜在智慧。为了儿童的发展,她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教育”。

  她首先对情境德育提出:以“美”激“爱”;以“爱”导“行”;以“行”养“习”,强调以道德情感驱动道德行为,使长期以来抽象的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有实效,形成崭新的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专家指出:“从语文到数学,到各科实践探索,一步步走向成功,形成了实现课堂教学情境化的操作系统,知识与情境依存,解决两者的平衡,这正是国际上未解决的难题。”

  她坚持“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弥补了杜威等“活动课程论”过于强调经验和缺乏知识学习系统性的缺陷。主题性大单元课程,则不仅为学科的综合,而且为德育的全覆盖找到了突破口,为课程改革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专家指出:“情境教育独树一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为当下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国际课程发展领域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派的风采。”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李吉林心存高远之志。她认为教师不仅是实践者更应该是思想者。她从不间断地用笔写下思想的轨迹,她将自己实践的感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仅第一轮实验就撰写了《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1990年获首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两本专著。中央电教馆将情境教学拍摄成15集录像,通过卫星传播,同时需文字材料,她又写成专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系列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1999年9月)及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两个一等奖。

  2006年《李吉林文集》八卷,300多万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在全国获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她又拿出了一部40万字的力作——《为儿童的学习》。2011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小学界仅此一名),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2012年12月她的著作《情境教育三部曲》获国家级大奖。引起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斯普林格的关注,并购买了英文版权,已于2017年10月向全球发行。教育科学出版社李东社长评价:“应该说,我国终身从教的一线教师,有系列的学术成果,被国际主流出版机构翻译成英文并在全球发行,这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

  几十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充分利用节假日认真总结,把实践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她撰写了350多篇论文,出版了28本专著。

  天道酬勤, 2014年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喜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是全国唯一的个人特等奖,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立足本土,影响广远

  2017年,李吉林入选全国90位当代教育名家。同一年,李吉林三本关于情境教育的专著,正式通过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向全球发行。

  更可贵的是,李吉林老师不断从民族文化吸取理论滋养。“情境教育”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 “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她几十年刻苦研读古代文论“意境说”,并将民族文化经典跨界,从中概括出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元素和核心理念。结合美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终于在2017年冬,80岁的李吉林老师完整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境中学、思、行、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并写成《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长篇论文,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11月)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因为立足本土,蕴含东方文化的智慧,情境教育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共鸣和国际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约稿,《李吉林文集》出版,并在北京举行了“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反响强烈。专家指出:“李吉林老师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是从一线走出来的教育家”。

  2014年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联合举办“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李吉林老师应邀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在世界教育讲坛上,为中国教育争得了足可自豪的话语权。

  2008及2017年,先后两次由多家学术单位,分别举行“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及“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暨李吉林儿童情境学习专著(英文版)首发式”。美国、英国、日本、葡萄牙等中外近百名教育专家参加论坛,并发表评述,称“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情境教育学派形成,知名专家合作写成《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47万字)一书。

  由多位著名专家组成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一致给予高度评价: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促进儿童素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

责任编辑:陈路

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因病逝世 享年八十一岁
发布时间:2019-07-18   
来       源:全媒体新闻中心  

  生平简介: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1956年,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她创立的情境教育理论及操作体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李吉林老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她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56年至今,从教63年,创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忠诚教育,热爱儿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儿童带出封闭课堂观察周围世界。为了实验的需要,她半夜起身,孤身一人赶在黎明前到达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设计;她顶着烈日,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春天的山坡、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雪地,她先于学生去观察,郊外的田埂、小河、土丘上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把学习语言与发展儿童的思维结合起来,效果显著。两年后,人民日报发表她班上三位学生的习作,且加“编者按”。进而她又创造性地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把课文知识镶嵌在美的情境中。美唤起情,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儿童学得既快乐又高效。

  她历时5年(五年制)进行的首轮实验,实验班学生毕业时,学习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90%。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实干家”专栏以《用心血催开智慧花朵的李吉林》报导了她热爱儿童的动人事迹。

  勇于创新,执著教改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在实验过程中既做到脚踏实地,又努力创新。1987年她创造性地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李吉林认识到优化的情境能促进儿童情感和潜在智慧。为了儿童的发展,她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教育”。

  她首先对情境德育提出:以“美”激“爱”;以“爱”导“行”;以“行”养“习”,强调以道德情感驱动道德行为,使长期以来抽象的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有实效,形成崭新的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专家指出:“从语文到数学,到各科实践探索,一步步走向成功,形成了实现课堂教学情境化的操作系统,知识与情境依存,解决两者的平衡,这正是国际上未解决的难题。”

  她坚持“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弥补了杜威等“活动课程论”过于强调经验和缺乏知识学习系统性的缺陷。主题性大单元课程,则不仅为学科的综合,而且为德育的全覆盖找到了突破口,为课程改革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专家指出:“情境教育独树一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为当下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国际课程发展领域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派的风采。”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李吉林心存高远之志。她认为教师不仅是实践者更应该是思想者。她从不间断地用笔写下思想的轨迹,她将自己实践的感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仅第一轮实验就撰写了《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1990年获首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两本专著。中央电教馆将情境教学拍摄成15集录像,通过卫星传播,同时需文字材料,她又写成专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系列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1999年9月)及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两个一等奖。

  2006年《李吉林文集》八卷,300多万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在全国获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她又拿出了一部40万字的力作——《为儿童的学习》。2011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小学界仅此一名),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2012年12月她的著作《情境教育三部曲》获国家级大奖。引起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斯普林格的关注,并购买了英文版权,已于2017年10月向全球发行。教育科学出版社李东社长评价:“应该说,我国终身从教的一线教师,有系列的学术成果,被国际主流出版机构翻译成英文并在全球发行,这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

  几十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充分利用节假日认真总结,把实践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她撰写了350多篇论文,出版了28本专著。

  天道酬勤, 2014年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喜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是全国唯一的个人特等奖,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立足本土,影响广远

  2017年,李吉林入选全国90位当代教育名家。同一年,李吉林三本关于情境教育的专著,正式通过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向全球发行。

  更可贵的是,李吉林老师不断从民族文化吸取理论滋养。“情境教育”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 “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她几十年刻苦研读古代文论“意境说”,并将民族文化经典跨界,从中概括出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元素和核心理念。结合美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终于在2017年冬,80岁的李吉林老师完整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境中学、思、行、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并写成《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长篇论文,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11月)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因为立足本土,蕴含东方文化的智慧,情境教育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共鸣和国际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200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约稿,《李吉林文集》出版,并在北京举行了“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反响强烈。专家指出:“李吉林老师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是从一线走出来的教育家”。

  2014年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联合举办“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李吉林老师应邀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在世界教育讲坛上,为中国教育争得了足可自豪的话语权。

  2008及2017年,先后两次由多家学术单位,分别举行“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及“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暨李吉林儿童情境学习专著(英文版)首发式”。美国、英国、日本、葡萄牙等中外近百名教育专家参加论坛,并发表评述,称“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情境教育学派形成,知名专家合作写成《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47万字)一书。

  由多位著名专家组成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一致给予高度评价: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促进儿童素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