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省教育厅组织40多位学科教学专家,延续10数天时间,横贯苏北苏中苏南三地,对3所高中开展教学视导,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教、如何考。本报记者随队全程参与并撰写一组稿件,为读者呈现此次省级视导相关情况,以及高中教改实践和专家视点。本期刊发首篇报道,敬请关注。
高中教学省级视导特别报道①
首启省级视导 “把脉”高中教学
■本报记者 陈瑞昌 见习记者 汤文清
9月8日晩上8:30,连云港市云台宾馆401会议室内灯火通明,40多人把不大的会场挤得满满满当当。这场连夜召开的预备会,拉开了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视导活动的序幕。
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调研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教育的工作状况,9月8日至18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队伍,分别对无锡、南通、连云港三市各一所普通高中进行集中教育教学视导,首站便来到了连云港市的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把脉问诊,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
海州中学高三(3)班一位学生的课桌上,一份特殊的台历相当引人注目,上面用红色标注着3个数字:271。这是距离2021年高考的天数。届时,江苏将实施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采用全国卷。
江苏高考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间节点。“现在的课怎么教?到时候会怎么考?我们心里还真不踏实。”海州中学一位教师告诉记者,面对江苏高考的命题改革,他们感觉到一种“失去拐杖”的压力。为此,这次视导特别关注高三教育教学,集中省教研室9门学科的教研员、省教育考试院命题中心的学科秘书,抽选市、区(县)优秀教研员和一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要求视导专家全面观察高三9门学科所有现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并组织召开高三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广泛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给予指导。
2020年秋学期,对于江苏普通高中还有一重特殊意义,全省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配套课程标准,全面使用新教材。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新教材的全面使用、新高考方案的全面实施,其目标指向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次视导就是要围绕这一目标,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诊断和协同攻关,将调研与指导相结合,研究问题,寻找对策,指导改进。”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不是专家,我是来学习的,最多可以说是带着问题来共同研究的。”江苏省考试院命题中心主任吴成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正是本次视导的特点之一,交流是双向的,研究是互动的,所有视导组成员都是研究组成员、工作组成员,不拿一分钱专家费,回原单位报销差旅费,在视导学校食堂用餐。
破解难题,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9月9日上午,离第一节课上课还有不到5分钟,朗朗书声已经传遍海州高级中学教学楼每个角落,这是该校特有的“站读”时间。此时,视导组成员已经兵分多路,踏着书声走进对应学科的各个班级。当天,视导队伍对高三每个班级的全部科目做到听课全覆盖,同时兼顾高一高二年级部分科目,共听课80多节。
“这几天的听课不打等第、不作排序,不是检查而是调研。”省教研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视导团队听课以后还要进行专题研究,进而提出普遍性的教学指导意见。
“单向度的教学,效率无疑是低下的。”听完课,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语文特级教师张春华就与海州中学语文学科组老师们交流起来:“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和情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
在另一个会场,数学特级教师渠东剑和省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员李善良与老师们的交流场面热烈。连云港市其他学校的老师们也赶来了,听课后的交流会变成了专题研讨会。
除了大面积听课,视导组还分学科召开教师座谈会,与备课组集体交流,同时查看教师备课笔记以及相关试卷、练习册,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能够和省考试院命题中心的专家面对面交流,那我就作为一线教师提点建议……”海州中学一位教师在座谈时颇为激动。
与此同时,视导团队管理组的专家们认真听取学校工作汇报,检查学校各种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并对家长、学生、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视导活动将全省相关专家资源组织起来,通过和一线校长教师的交流互动,提炼共性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指出,通过教育教学视导这个连接点,可以建立良好省市县校合作共建机制,破解教育提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引导全省高中学校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集思广益,促进教育高质发展
9月10日下午6:00,已经持续了3个小时的反馈交流会仍在热烈进行中。视导组成员、连云港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海州中学中层以上干部共80余人齐聚一堂反馈交流。会场特意设计成回字形,便于大家相向而坐。发言交替进行,视导组成员一说完,连云港方面的代表就紧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
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薛祝其直接指出,如何落实新课标、如何适应新高考,这是全省普通高中两个共同的关注点。“靠耗时间、拼体力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行了,靠刷题、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思维也已经过时了。”
“如何在教学中对标培养核心知识的建构力、个性发展的生长力和实践体验的活动力?如何处理好发展核心素养与学习力之间的关系?”反馈交流中,海州高级中学校长周艳坦率地提出了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的困惑。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海州中学的老师专业功底精深、专业态度严谨、工作作风务实。”特级教师、省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赵华对海州中学的教师们表示由衷的敬佩,然后条分屡析地提出教学改进四点策略、三条建议。
教学思维的转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方式上。省教科院机关党委副书记、英语教研员何锋在反馈会上提出,“应对新课标和新高考,英语教学不仅要夯实基础知识,还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陈述、讨论、评价,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省教研室副主任、物理教研员叶兵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同时加强实验教学的培训与研究指导,让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马上有老师跟进发言:化学实验同样面临器材与试剂不足的问题,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帮助协调解决。
“在新课程新高考的形势下,高中教学存在着学生参与度偏低、教师适应新要求能力偏弱等问题。”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陈中表示,在问题显现、迷雾廓清的过程中,省教育厅视导组的精准指导非常必要,“连云港市要真领会、快落实,加快、加强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施。”
“改变的一步已经跨出,江苏教育的生态已经开始转变,走上高质量发展健康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新高考鞭策着我们必须改变当下的教学现实,克服传统教育的路径依赖和瓶颈制约,最终建立激发内生力、真正走向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江苏教育人要积聚协同攻关的能量,激发蓬勃发展的力量,建立教育发展的必胜信心。”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在交流反馈会上的讲话,让现场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