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在“锦绣江苏”相遇与“发现”

作者:赵建春 缪志聪 发布时间:2025-01-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我省高质量组织“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活动,美国30个州的552名中小学生分批次走进江苏——

在“锦绣江苏”相遇与“发现”

  ■本报记者 赵建春 缪志聪

  前不久,一场生动的图片展在美国俄亥俄州麦克尼古拉斯高中举行,一张张江苏的风景人文和参观访问照片记录下了该校青少年使者2024年11月中旬的江苏之行。通过镜头,这些美国年轻人捕捉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传统与学校生活场景,同时也链接起他们与“水韵江苏”的情谊。

  每张照片都讲述了一个有关“发现”的故事,共同经历筑起了两个国家之间青少年交流的桥梁。“能够作为美国青少年使者访问中国,是我目前乃至未来拥有的最令人惊叹的机会之一。”该校学生托马斯·斯图尔特说,通过参访江苏学校、学习书法艺术、参观历史古迹,他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重大倡议,我省高质量组织了“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活动。一年来,托马斯·斯图尔特等来自美国30个州的552名中小学生分批次走进江苏,总人数比往年翻了两番,居全国第一。

  长期以来,我省与美国交往频繁密切,特别是教育合作交流起步早、范围广、层次高,成果丰硕。目前,我省有240所中小学与美国160所中小学结为姐妹学校,持续深化中美青少年学生的交流交往。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说,“我们积极举办‘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活动,就是希望搭建中美青少年交心交友的平台和桥梁,推进两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一年来,一批批美国青少年在江苏不断发现“中国之美”,感知中国发展之巨变。学汉语、品美食、习武术、观茶艺……美国学子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首次中国之行。苏州和宾州的城市风格完全不同,真是太酷了!”2024年6月17日至21日,美国费城3所中学的43名师生来到苏州,在苏州第十中学校的校园里,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学生优素福·梅卡维在领略了“林木绝胜”的拙政园后,再次被校内的园林美学所震撼,“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底蕴,能在这里上课是件很幸运的事。”

  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我们组织美国师生分别走访了江苏13个设区市,除走进校园与我省师生开展互动交流外,还精心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和文化景点,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力争实现‘一地区一特色一主题,每一天都是新课程’的参访效果。”

  2024年 6月9日至13日,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50名中学师生围绕“新质生产力”参观无锡的能源材料企业,了解新兴科技企业发展和中国绿色循环产业;6月12日至15日,25名美国小营员抵达盐城,围绕“湿地生态保护”近距离接触丹顶鹤和麋鹿,领略湿地之美;6月18日至20日,来自美国特拉华州圣马克中学的12名美国高中生来到扬州,围绕“饮食文化”动手烹饪扬州炒饭,在特色课程中体验地道的淮扬菜系;6月18日至20日,51名来自威斯康星州和犹他州的美国师生到访常州,围绕“劳动教育”在太湖湾耕读大学堂的田间地头插秧、烧大锅饭、磨豆腐、做麻糕,体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在南京市第一中学的一节书法体验课上,美国学生麦基·理认真写下“友谊”两个字,这是他到江苏后学会的中文词汇。他说:“老师告诉我们,友谊的‘友’字形状在古代汉语中,就像两只手握在一起。我和中国小伙伴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回国之后,我希望把这份友谊传递下去。”

  归国之后,美国犹他州泰勒斯维尔高中学生乐扬娜给中国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深情地说:“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也许有一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会申请去中国上大学。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梦想照进现实的经历。”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地。江苏之行,让美国青少年感受到中国科技的鲜活生命力,也为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注入了青春力量。

  此外,我省高校还充分用好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美国青少年交流项目,2024年全年在苏高校迎来647名美国大学生的到访。如,“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共邀请96名美国大学生来苏参加水利、新能源汽车、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学习活动;东南大学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45名师生来校参加建筑设计暑期交流项目。

  2024年8月2日至10日,昆山杜克大学开展了为期8天的“美国高校大学生江苏文化交流营”活动,来自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杨百翰大学等9所美国大学的90名师生,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体验,全面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蓬勃的现代发展。参与活动的中美青年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还提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和互信。”活动中,杜克大学学生杰瑞·刘总结道:“我平时生活在美国,但在活动中可以跟中国学生交流,所有人一起交流,将有助于未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了两国青少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未来工程。”江涌说,我省将进一步举办好“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项目,鼓励支持更多美国青少年走进江苏,做走进江苏的观察者、感知中国的亲历者与中美友谊的传承者。

责任编辑:陈路

在“锦绣江苏”相遇与“发现”
发布时间:2025-01-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赵建春 缪志聪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我省高质量组织“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活动,美国30个州的552名中小学生分批次走进江苏——

在“锦绣江苏”相遇与“发现”

  ■本报记者 赵建春 缪志聪

  前不久,一场生动的图片展在美国俄亥俄州麦克尼古拉斯高中举行,一张张江苏的风景人文和参观访问照片记录下了该校青少年使者2024年11月中旬的江苏之行。通过镜头,这些美国年轻人捕捉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传统与学校生活场景,同时也链接起他们与“水韵江苏”的情谊。

  每张照片都讲述了一个有关“发现”的故事,共同经历筑起了两个国家之间青少年交流的桥梁。“能够作为美国青少年使者访问中国,是我目前乃至未来拥有的最令人惊叹的机会之一。”该校学生托马斯·斯图尔特说,通过参访江苏学校、学习书法艺术、参观历史古迹,他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重大倡议,我省高质量组织了“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活动。一年来,托马斯·斯图尔特等来自美国30个州的552名中小学生分批次走进江苏,总人数比往年翻了两番,居全国第一。

  长期以来,我省与美国交往频繁密切,特别是教育合作交流起步早、范围广、层次高,成果丰硕。目前,我省有240所中小学与美国160所中小学结为姐妹学校,持续深化中美青少年学生的交流交往。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说,“我们积极举办‘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活动,就是希望搭建中美青少年交心交友的平台和桥梁,推进两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一年来,一批批美国青少年在江苏不断发现“中国之美”,感知中国发展之巨变。学汉语、品美食、习武术、观茶艺……美国学子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首次中国之行。苏州和宾州的城市风格完全不同,真是太酷了!”2024年6月17日至21日,美国费城3所中学的43名师生来到苏州,在苏州第十中学校的校园里,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学生优素福·梅卡维在领略了“林木绝胜”的拙政园后,再次被校内的园林美学所震撼,“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底蕴,能在这里上课是件很幸运的事。”

  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我们组织美国师生分别走访了江苏13个设区市,除走进校园与我省师生开展互动交流外,还精心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和文化景点,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力争实现‘一地区一特色一主题,每一天都是新课程’的参访效果。”

  2024年 6月9日至13日,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50名中学师生围绕“新质生产力”参观无锡的能源材料企业,了解新兴科技企业发展和中国绿色循环产业;6月12日至15日,25名美国小营员抵达盐城,围绕“湿地生态保护”近距离接触丹顶鹤和麋鹿,领略湿地之美;6月18日至20日,来自美国特拉华州圣马克中学的12名美国高中生来到扬州,围绕“饮食文化”动手烹饪扬州炒饭,在特色课程中体验地道的淮扬菜系;6月18日至20日,51名来自威斯康星州和犹他州的美国师生到访常州,围绕“劳动教育”在太湖湾耕读大学堂的田间地头插秧、烧大锅饭、磨豆腐、做麻糕,体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在南京市第一中学的一节书法体验课上,美国学生麦基·理认真写下“友谊”两个字,这是他到江苏后学会的中文词汇。他说:“老师告诉我们,友谊的‘友’字形状在古代汉语中,就像两只手握在一起。我和中国小伙伴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回国之后,我希望把这份友谊传递下去。”

  归国之后,美国犹他州泰勒斯维尔高中学生乐扬娜给中国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深情地说:“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也许有一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会申请去中国上大学。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梦想照进现实的经历。”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地。江苏之行,让美国青少年感受到中国科技的鲜活生命力,也为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注入了青春力量。

  此外,我省高校还充分用好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美国青少年交流项目,2024年全年在苏高校迎来647名美国大学生的到访。如,“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共邀请96名美国大学生来苏参加水利、新能源汽车、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学习活动;东南大学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45名师生来校参加建筑设计暑期交流项目。

  2024年8月2日至10日,昆山杜克大学开展了为期8天的“美国高校大学生江苏文化交流营”活动,来自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杨百翰大学等9所美国大学的90名师生,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体验,全面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蓬勃的现代发展。参与活动的中美青年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还提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和互信。”活动中,杜克大学学生杰瑞·刘总结道:“我平时生活在美国,但在活动中可以跟中国学生交流,所有人一起交流,将有助于未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了两国青少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未来工程。”江涌说,我省将进一步举办好“锦绣江苏·美国青少年交流营”项目,鼓励支持更多美国青少年走进江苏,做走进江苏的观察者、感知中国的亲历者与中美友谊的传承者。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