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全面落实“2·15专项行动”,学生喜迎课间“Plus”版——
动起来 玩起来 笑起来
■本报记者 王琼
小操场上,学生们尽情享受,跳房子、投纸球、钻山洞等趣味游戏让校园变得异常热闹;大操场上,学生们团结协作,开展“贪吃蛇大战”“捕鱼达人”等体能对抗。南京市四方小学活力四射、智趣并重的各种游戏,深受孩子们喜爱。
新学期,南京市各中小学全面落实“2·15专项行动”,校园迎来新变化,学生们尽情地动起来、玩起来、笑起来。
调作息,把课间还给童年
“本学期起,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15分钟,让大家有更充足的时间放松双眼、活动筋骨,或与伙伴畅聊趣事。”“请家长提醒孩子合理规划课间时间,安全游戏,元气满满迎接每一堂课。”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向家长发出提醒通知。
春季学期,南京市各校调整作息安排,并于开学首日执行到位。“课间延长5分钟不是小事。”南京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开学前,该市就拟订了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表供各区各校参考。
记者从相关学校排定的新课表中发现,执行课间15分钟后,大部分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仍为8点20分,午餐时间为12点,下午1点30分上课,各年级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较之前基本未变。初中学校上课时间、午餐和放学时间也基本没有变化。
延长的“5分钟”从哪里来?各校结合作息样表,巧妙地为学生挖掘出更多时间。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主任陆毅天介绍说,去年该校尝试实施40分钟大课间,结合学生的反馈,在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指导下,今年又对课间进行统筹安排,将大课间调整为3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光,剩下的10分钟调整到其他课间,保证学生运动量的同时,又满足课间15分钟的要求。
记者注意到,北京东路小学的下课铃变成“下课铃声响,休息时间到,运动或游戏,友好不打闹”的提示音。该校语文教师朱燕娴笑道:“这也是在提示教师结束本堂课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开始快乐享受课间时光。”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南京市允许适当压缩每节课教学时长或上午最后一节课时长,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以确保错峰就餐,安全有序。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教师马逸凡说:“以前课间10分钟,孩子们要上厕所、喝水,再加上玩耍时间,还是蛮紧张的。现在15分钟的课间活动,孩子们就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去晒太阳、奔跑、玩耍、聊天。”
强运动,玩出成长新花样
制订新作息时间表仅是一个开始。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乐享课间15分钟,是南京各校认真筹谋的重点。
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以“让每个课间绽放成长光芒”为目标,打造传统游戏与特色项目相结合的智慧课间活动。该校充分利用操场、空地等,每周开展不同的课间主题活动,包括以踢毽子为代表的“传统运动系列”、以搭桥过河为代表的“合作运动系列”等6大活动,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充分享受“开心一刻”的乐趣。
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以“快乐一刻钟,活力满校园”为主题,创新课间活动形式。学校“化整为零”,结合已有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特色,为每个班级统一提供运动器材,由体育组教师进行运动规则和技术指导。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落实课间15分钟,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心一刻”课间微运动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给各校提供了体育运动项目参考,包括“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南京民间体育游戏、斗鸡子等伙伴游戏、娃娃鼓等微社团游戏。
除了运动,跳棋、五子棋、智力卡牌等各类益智游戏也成为孩子们课间放松的快乐源泉。南京市逸仙小学六年级学生林恒毅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最喜欢和同学玩卡牌益智小游戏,以往课间我们大多只能玩一局,现在课间时间延长了,我们能多玩一局了。”
新学期,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引入下棋机器人,为学生提供智力挑战与娱乐,学生可以在课间与机器人对弈,不仅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专注力和耐心。该校校长赵晓燕说:“机器人会根据学生的棋力水平自动调整难度,确保为每名学生匹配适合的挑战。”
拓资源,行动落实有保障
在南京市天正小学校园内,到处充满运动的气息。墙上的触摸跳跃游戏、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游戏贴纸、操场上的旧轮胎、课桌上的棋盘等,充分彰显“小场地,大文章”的创新思路。“学校面积太小是最突出的问题。”校长黄健介绍说,“因此,我们购置了很多小型器械,有爬网、摸高器等,让校园成为一个个可供选择、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微型运动场。”
南京市鼓励各校复合利用专用教室、车库等空余地面,以及教室、走廊等墙壁立面为学生拓展活动空间。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学校将走廊、天台、架空层等“金边银角”变为创意运动空间。
南京市姜家园小学通过“时空融通、动静协同、科技赋能”的立体化设计,打造出“地面+空间+云端”三维活力场域,不仅划分出跳绳、踢毽子等传统运动区,还打造了立体拼图、磁力迷宫等墙面互动区。
拓展场地资源的同时,各校积极壮大体育教师力量。作为“每天一节体育课”试点学校,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遴选出热爱体育、具备一定体育素养的教师承担相应的体育课程,并根据教师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点对点”“手把手”指导,开展专题特色体育教研活动,让兼职教师会教体育、能教体育。
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启迪分校本学期特别为学生编排足球特色操,专门聘请5名校外体育教练执教包括篮球、轮滑等校本特色体育课程。该校校务委员王天毅告诉记者,春季学期,该校“启迪实践园”正式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课间15分钟提供更多去处。“课间不仅可以运动、游戏,还可以劳动,尽情挥洒汗水。”王天毅说。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总体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集体体育锻炼等环节,南京将以更大力度、更优措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独具南京特色的学校体育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