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竹生)一直以来教育部门发声严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幼儿园不能把该在小学开设的课程提早到幼儿园来教来学,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丹阳市界牌中心幼儿园却在幼儿在园的三年时间里反复在教孩子们一个字“美”字。
只不过界牌中心幼儿园不是教孩子们认字、写字,而是借助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让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小手去装扮美,用头脑去感知美,用心情去愉悦美。虽然孩子们并不认识“美”字,也不会写“美”字,但是美却相伴了他们三年,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美——好看呗。
界牌中心幼儿园是丹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所省级品牌幼儿园,一直以来,幼儿园以美术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种生活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创造性的开展美术活动,初步形成了美术教育特色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确立《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旨在以“凸显幼儿主体地位、追求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可利用的各种丰富的生活资源构建绘画园本课程,引导幼儿感受身边的美,生活的美。
美不美,幼儿园的环境是美术连环画
界牌中心幼儿园根据走廊环境,分层次、分阶段地研究适合幼儿的走廊区角,利用走廊空间,创设全园共享的公共活动区角,让幼儿在其中进行生活化的艺术创作,扩大幼儿游戏和艺术活动的空间,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
2015年新建成的幼教大楼给了幼儿园充分彰显特色的空间。一楼大厅墙面刻有幼儿园的共同愿景,以办园文化为指引,引领师生为构建幼儿园育美文化不断前行。大厅正中是幼儿园的logo图案,宽广自由的海面上掀起朵朵浪花,小鱼儿畅游其中,浪花上是界牌的首字母JP,寓示着界牌幼儿园的孩子会像小鱼儿一样在大自然的拥抱中自由、快乐地成长,体验美丽童年、美好人生。大厅旁主楼梯一串串跳跃的音符带你走进艺术的殿堂,开启美好快乐童年。东楼梯为艺术长廊,采用了竹艺文化,生活中常见的竹席、竹笼屉、竹匾、竹筷都在这里展现了它们优雅、静美的一面。墙面是无语的,但是它向孩子们的传递的艺术话语却是真实有力的,孩子们走到这里,会静静地看,沉沉地思,深深地感慨,美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美。西楼梯为科学长廊,扳头、螺丝刀、指示灯、拆开的零件,让孩子们有了动手的欲望去探索未知世界,体验发现的乐趣。行走在过道上,无论是纸糊的灯笼、撑开的油纸伞、还是大红花布、地方戏曲舞台,孩子们在体验中国民俗、民风的基础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发,生活的精彩。二楼主厅绿意绵延,这里是孩子们的小丛林,白桦树在绿叶的掩映下真实可触。青、绿两色的“蜂巢”是孩子们探究、发现的小天地,各种虫子、飞鸟、小兽等等,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的意境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乐意亲近自然,能用简单的方法感知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
美不美,幼儿园的活动是美术游戏会
围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界牌中心幼儿园将美术教育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小班以独立自主的游戏为主开展户外活动,中班以尝试合作性游戏为主开展户外活动,大班以竞争性游戏为主开展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在美术游戏会中建立起对的感性认识。
以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为活动材料,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引导幼儿探索,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摆弄废旧材料,大胆进行造型或装饰活动,使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以生活中的自然物为活动材料。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发现、体验、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促进生活。如结合家乡特色,围绕身边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乡民俗、特产、工艺等主题活动;根据季节的变化,积极利用本土资源、各种材料,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区域布置等,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组织教师教玩具制作,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等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内容。幼儿好玩、爱做游戏。根据幼儿好模仿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化美术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小班开展揉纸贴画、糖果屋;中班鲜花店、影楼、茶楼;大班青花瓷韵、水墨飞扬、江南绣坊等。
以幼儿耳闻目染的生活为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以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故事角色为内容;以幼儿熟悉的社会热点,如奥运会、旅游节等为内容。
以幼儿身边发生过的事情为内容。并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采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对幼儿有较全面的了解后,对于在集体活动中难以全面照顾的个别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以练习、指导。
界牌中心幼儿园以美术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种生活资源,积极开展美术活动,初步形成了美术教育的特色。图为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手工刺绣。
摄影 周竹生
美不美,幼儿园的课题是美术舞台剧
美育是特色,生活是天地,课题是中心,课题研讨会、课堂展示会,结题汇报会,老师专家学生家长多方参与,共同构建,一幕幕美术舞台剧在界牌中心幼儿园上演,产生了激活效应。
界牌中心幼儿园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构建了园本课程体系。幼儿园在研究的过程中,构建了一套适合本园实际情况,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编印了六本美术教育园本资料。营造了班级特色氛围。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各班子课题研究成效显著,活动过程汇编成了子课题成果集。班级的特色在研究中不断积累、深化,孩子和教师间的互动默契,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文化的班级氛围。促进了家园合作。更多的家长通过主动参与、全力支持等方式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使得“生活化美术”深入人心,形成了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完善了幼儿培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策略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不仅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孩子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的审美观念都有了很大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自然地激发出表现的欲望,表达的快乐,最终成就创造想象之美。
以“生活美术”为抓手,通过育美文化的创设,界牌中心幼儿园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走进界幼,环境优美,育美气息浓郁。孩子们更加热爱艺术活动,能够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他们的作品多次在省市中获奖。
美术与生活的结合,美术向美育的渗透,课堂向文化的拓展,丹阳市界牌中心幼儿园将将突出美育特色,借助专家引领,尝试幼儿美术生活化与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通过实践与研究,建立生活化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体系,打造幼儿园办园特色。
(丹阳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