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青春 做未来的领跑者
——江苏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掠影
“80后”发明首台国产民用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用眼睛虹膜当密码安全可靠,从“卖鸡蛋”做到大企业……随着气温日升,我省又掀起了一股青年创新创业的热潮。6月3日,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上,许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令人眼前一亮,这些年轻人用智慧诠释青春,领跑未来。
领先:敢于争当NO.1
“我国40年来还没有一台国产的民用船舶通信导航设备,而我们团队研发的气象传真机就是首台民用国产机!”记者面前,南京海善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冯宏星正自豪地介绍着自己团队研发的产品——短波气象传真机。一年前,他还是东南大学通信专业硕博连读的一名学生。学生时代的创新项目让他义无反顾放弃读博,开始埋头创办自己的公司。
气象传真机是远洋船只接收气象信息的唯一工具,但一直以来,国内商船上用的通信导航设备绝大多数都从日本等国进口。奔着填补国内海事通信缺口的念头,冯宏星与同伴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我们用了1年研发出初步的功能产品,又花了两年进行海上测试,其中进行了数十次的修改完善。”冯宏星告诉记者,该产品不仅具备了与日本设备相同的抗干扰性能,生产成本还大大降低,批量生产后售价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3。目前,冯宏星的团队已获得400多万元的订单。
和冯宏星一样,南京邮电大学大四学生陈福鹏与团队成员共同研发的3D打印机,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市场,获得了人们的青睐。虽然乍看之下,他们打印的模型与目前市场上的3D打印模型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奥秘可多了。“你看,这匹小红马,只要几十元就能打印出来,但市场上恐怕需要几百元。”陈福鹏介绍说,他们用的原料是价格低廉的塑料管线,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便宜得多。而且,一般3D打印机只能打印纯色模型,而他们通过增加打印头或改变塑料管线颜色,可实现一个模型多种色彩的效果。不仅如此,他们研发的3D技术打印系统还让打印速度成倍提升,原本需要打印几十个小时的模型,他们只需要7、8个小时就能搞定。
创新:小薄膜做出大文章
笔记本电脑上没有独立的数字小键盘,一个个横着敲,实在很不方便。不过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龚华超却用一张薄膜就解决了这个麻烦。
龚华超现场做了演示:他在笔记本的触摸板贴上一层印有九宫格数字的透明薄膜,触摸板便即刻化身为数字薄膜键盘,不仅可以灵活地输入数字,还能快捷地进行四则运算。龚华超告诉记者,这项改进技术近乎零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人们使用电脑的效率。如今的他已经开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将更多自己设计的产品推向市场。
利用薄膜来做大文章的,不只有龚华超,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王涛同样用一张薄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过这张“薄膜”有点特殊,是每个人眼睛里的虹膜。
信息时代,大部分年轻人都爱网购,但其安全隐患也不能小觑。“用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做小小的密码,锁住的可能是巨额的真金白银。”据王涛介绍,他与另外3名同伴共同发明了一个虹膜支付系统,该系统中的虹膜采集器可以提取人眼的虹膜信息,并转化为一串数字,而转化成的数字不仅能够成为支付宝、银行卡的密码,还可以应用于门禁控制、单位考勤等众多领域。“每个人的虹膜都独一无二,所以用虹膜作为密码既安全又可靠。”王涛说。
实干:用双手编制“创业梦”
布袋、陶瓷茶壶、茶艺工具套……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的展位上,琳琅满目的手工布艺陶艺作品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
“现在喜爱布艺陶艺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说起组建手工创业团体的原因,该团队的成员王书文感触颇深。去年夏天,她与7名同学成立了手工艺工作室,将制作出的手工艺产品在校园里售卖。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布艺或陶艺专业的学生,他们定期邀请专业教师和专家来校给予培训和指导。如今,他们不仅在校内售卖手工艺制品,同时还在网上开设了淘宝店铺。“现在,我们的手工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的喜爱,有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发布到网页上,就早早地被预订走了。”王书文兴奋地说。
如果说王书文正怀揣着美丽的创业梦,那么南京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徐大飞已经在圆梦的路途上大步前行了。出生在苏北农村的徐大飞深知农民对科技的渴望。考入南农大后,立志创业的他偶然得知有一种品牌鸡蛋无法打开市场,便和几个同学一起以“卖鸡蛋”敲开了创业之门。“我们租了间地下车库,作为储存鸡蛋的仓库。冬天车库里寒气逼人,我们的双手经常被冻得无法动弹。”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徐大飞感慨良多。不过经历了风浪,徐大飞终于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江苏中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引进保健营养鸡蛋生产技术和W330低磷低谷蛋白大米种植技术,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引领农户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依靠新技术专利,我们先后创立了‘晶凤牌’低胆固醇营养鸡蛋和‘康盾牌’糖尿病、肾病专用大米等产品。”如今,徐大飞的公司逐渐打开了市场,销售额稳步增长,目前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额已近2000万元。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