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这个发源于美国,以“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为宗旨,以举办演讲活动为载体的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借助网络传播风靡全球。随着旗下本土化组织TEDx的兴起,它的关注视角也延伸至当下的教育实践。近日,苏州的3名青年教师走上TEDx Suzhou的舞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奉献了一场教育思想的盛宴——
TEDx,让“智慧星火”点亮教育未来
■本报记者 李旭 通讯员 张英
在苏州市第一中学的现代化礼堂内,近500名观众济济一堂,坐而听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演讲者们,用18分钟的中文或英文演讲,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9月17日,由苏州市教育局、TEDx Suzhou、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苏州分行联合主办的“创·教育”主题沙龙在苏州市第一中学举行,苏州3名“85后”教师与法国SKEMA商学院苏州校区校长达保罗、“用汉字讲文化”课程创办人钱恒廉、上海海事大学教授魏忠等各自分享了源于实践研究的创新思考。
教育实践点燃“思想火花”
一身黑色西装、一副黑框眼镜,讲台上,来自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85后”教师潘伟斌看起来与普通的大男孩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过去的5年里,他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免费男幼师班的班主任。让他意外的是,开学不久,这群入学成绩优异的男孩子们,有的开始松懈懒散、安于现状。“见招拆招”的教育方法全然不起作用,随之而来的是男生学业成绩的下滑。这段特殊而珍贵的教育经历,成为潘伟斌思考和演讲的“起点”。
如何在5年的成长陪伴中解开学生们的困惑……在TEDx的舞台上,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激情洋溢的演说词、丰富夸张的体态语言,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在娓娓而谈中透出教育的真义。潘伟斌表示,“年轻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阐述,或许不像教育专家那样专业、权威,但我们仍然要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思考。”
来自苏州市盲聋学校的“90后”教师樊莹以“全纳教育”的视角记录下一些看似平常却偏离了教育规律的镜头,提出:“社会大众需要形成正确的‘全纳教育观’,合力让苏州走向更加优质、适切的‘全纳教育’。”
“青年演说家”们的讲述触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一位观众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在国外的学校或国内的国际学校,经常看到特殊儿童的身影,我曾经纳闷为什么他们不进入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樊老师的演讲让我明白了很多。特殊儿童如果能更普遍地被大众教育环境所接纳,受益的不仅仅是特殊儿童,更能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重新“定义”演讲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你的学生告诉你,他做出休学的决定,想用更多时间走进大自然和社会,你会劝他继续接受‘眼前的生活’,还是鼓励他奔赴‘诗和远方’?”“在互联网时代,好的教育不再是老师教出来的,教育者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比特剧场’……”这些来自教育实践的生动案例,引发了观众更多的延伸思考。
“TED和我们习惯的传统演讲或讲课不同,它寓观点于故事中,通过讲述让演讲者与观众产生共鸣,甚至带给他们一些改变。”“演讲与主持”是潘伟斌任教的课程之一,他对TED演讲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对于TED演讲者而言,演讲技巧的重要性被淡化,“如果演讲者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个人独到的思考,就很难让听众产生共鸣。”
据了解,由TED延伸而来的TEDx项目始于2009年,是一种本土化、自发组织的活动形式,它把人们聚集到一起,让演讲人通过人生经历、见闻,触发与听众之间深入的交流和联系。
和所有TEDx活动一样,此次教育沙龙通过网络视频同步直播,这对于首次走上这样“高大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而言,可谓不小的挑战。樊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尽管精心准备了演说词、用于佐证的案例和数据,但是在当天上午的彩排中,自己依然多次紧张到忘词,“可是,真正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当看到台下坐着那么多观众,我就把演讲当成一次分享,反而放松了下来。所以,演讲并没有‘固定公式’,关键是要尽力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这样才能呈现出最自然的效果。”
TEDx为教师成长带来了什么
“这次活动有别于其他的演讲比赛,我们希望这次TEDx主题活动成为青年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展现个人风采的平台,也是一堂教师专业成长的‘练习课’。”苏州市教育局团委书记赵鸣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种新的演讲方式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也更适切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据了解,在此次活动举办之前,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青年教师中组织了初赛和培训,最终选拔出3名教师,并给予他们一份特别的奖励——以“青年演说家”的身份登上TEDx讲台。“作为普通教师,真正有机会登上TED舞台的寥寥无几,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依然需要用激励他人的方式去传递自己的想法。”演讲嘉宾之一、苏州市第一中学教师凌玥说。
从三尺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到教育理念的“探寻者”,在TEDx舞台上,这些“85后”“90后”教师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和“气场”令人刮目相看,他们找寻教育理想的现实路径,践行着“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的价值理念。正如魏忠教授所言:“组成校园的灵魂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比特与爱。”青年教师心中的“诗与远方”,让教育未来的模样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