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最美是家乡,最亲是乡情

——江苏发展大会嘉宾报到侧记

作者:吴红梅 吴昌红 蒋廷玉 发布时间:2017-05-20 来源: 中国江苏网

5月19日下午,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海内外嘉宾,分组参观考察南京历史文化风貌及创新发展成就。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涛摄

  “最美是家乡,最亲是乡情。”5月19日,江苏发展大会迎来海内外嘉宾报到高峰日,怀着“相约江苏,共筑梦想”美好心愿的海内外江苏人,纷纷在“乡情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海外嘉宾】真情点赞“发展大会”

  在金陵饭店报到点,记者遇到美国国际日报社前社长、江苏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名誉会长邱岭女士。邱女士对江苏发展大会的高规格、高层次表示了由衷赞赏:“江苏以一省之力,汇聚海内外江苏英才,这样的规模是空前的,这样的机遇是难得的,希望这次大会能成功举办,并以此为契机积累经验,以后越办越好。”

  邱岭是抗日名将、国民党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将军之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后移民美国洛杉矶。1999年,她首先发起“北美华裔青少年99寻根之旅”大型活动,亲自带领158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回中国寻根。多年在海外生活,她始终没有忘记根在江苏。她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去海外生活、工作的江苏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牢记并遵守祖国和居住国的法律,合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传播作为江苏人的正能量。”

  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加拿大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王海澄博士,提前好几天来到南京,为的是参加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一女生魏海默的书画习作展。海默出生在加拿大,练习书法8年,2011年起连续5年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她的一幅作品《还我河山 爱我中华》2016年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收藏。王海澄此次来宁也是为了向这位小姑娘“讨字”,为2017年即将在多伦多举办的海外最大规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公祭活动作准备。他说:“从2001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加拿大的南京人都会在多伦多举办公祭活动,为的就是让全世界正视历史史实,打击极右翼势力,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现在,海外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从前年开始,他个人投资100万元,在海外筹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两年来得到不少海内外人士捐赠的历史文献与文物。

  近乡情更浓。美国华人总商会会长程远的家乡在苏北响水县六套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小地方。他非常感慨:“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他每年回家乡两三次,每次家乡面貌都在发生变化,高速公路就在我家门口,高铁也快要通车了,希望更多的海外同胞能回乡投资,促进发展。”

  【省外嘉宾】为弘扬江苏文化“站台”

  “我这次回来,就是要为弘扬江苏文化‘站台’,把家乡更多更美的东西推向世界。”在南京东郊国宾馆,记者欣逢吴祖光与新凤霞的儿子、香港文联执行副主席吴欢,这位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笔”之称的著名作家、书画家,谈起弘扬家乡文化来滔滔不绝。“我虽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是我的根在江苏,所以我关心家乡的发展,经常会回来看看,前不久还参加了宜兴市博物馆开馆仪式。”吴欢告诉记者,作为身上打着深深江苏文脉烙印的人,他对江苏这几年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想进一步助推江苏文化“走出去”,近期他将与洛克菲勒家族联手举办“中国书法展”,第一站就准备放在南京。

  “我昨晚刚刚从洛杉矶回国,今天一大早就赶到南京来了,因为故乡在召唤。”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俞子彦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江苏在很多方面都排在全国前列,不过转型压力也不小,大家都应该为家乡发展多出力。“这次发展大会,不像一些地方搞成招商引资会,而是搭建起实在有效的平台,这点让我们特别兴奋。”俞子彦告诉记者,藉由这个平台,可以聚拢很多智慧的力量,为江苏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这次收到发展大会的邀请,特别感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王继旭说,自己在北京、上海工作定居,一晃就30多年了,但是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一直很关心家乡的变化。每次回来,都发现南京愈来愈美,尤其是绿化搞得很好,真是令人欣慰。身为城市建设研究专家,王继旭建言,江南风光一定要科学地运用保护,让江苏不光经济建设走在前面,人文环境建设也要放眼长远,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要用国际语言讲‘江苏故事’。”中国园林旅游联盟秘书长林小峰说,自己出生在苏州,后来在镇江、扬州、南京等地都生活学习过,对江苏的感情不言而喻。江苏是园林大省、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如何将这三大块有机融合,可以做一篇“大文章”。“譬如南京,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明城墙,有底蕴有厚度,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呢?”林小峰告诉记者,他花了10多年的时间走世界,积累了不少经验素材,并刚刚出版了两本书,这次特意将书带来参会,还准备在论坛上做相关发言,为江苏如何用现代方式演绎传统经典给出方案。

  【省内嘉宾】“民生关切”表达乡情

  钟山宾馆是省内嘉宾主要住地。记者与几位刚报到的省内嘉宾聊起“参会心情”,不少嘉宾在对江苏发展大会召开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都表达了对各自领域一些关乎省计民生问题的关切与期待,流露出浓浓的民生情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长王学浩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

  “能作为省内嘉宾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我感到非常高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长王学浩感言,省委、省政府精心准备的江苏发展大会,必将给江苏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江苏健康工作也更上一层楼。“以肝移植为例,器官捐献工作做好了,可以挽救更多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命,对这些患者来说,没有健康小康就没有意义。”

  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无锡太湖学院党委书记金秋萍看来,自己能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视。金秋萍透露,我省共有民办高校54所,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来自民办高校。“放眼世界,国外很多名校都是私立学校。”金秋萍表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希望政府进一步支持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发展。

  来自南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高级技师刘零军,2016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该大奖获得者在业界被誉为“工人院士”。此次作为省内嘉宾参会,刘零军感到特别激动:“省委省政府通过江苏发展大会,让海内外江苏人凝心聚力,必将带动全省经济进一步起飞,江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更富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红梅 吴昌红 蒋廷玉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