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旭
清晨5点半,初冬的无锡,天色未亮,大多数孩子还在梦乡,无锡市广丰中学的女足队员们已经在绿茵场上开始了晨训。2012年9月,在“教体结合”政策的推动下,该校与市体校合作开展的“无锡市青少年女子足球队(乙组)市队校办项目”正式进驻校园,学校迎来了一群热爱足球的小姑娘。在“教体结合”这片全新的土壤中,一朵朵绚烂、坚韧的玫瑰悄然绽放……
“文化+体育”定制专属培养土壤
走进广丰中学,一块300平方米的标准足球场吸人眼球,球场围墙外,高架快速路毗邻而过。广丰中学地处无锡主城区“东大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构成了学校生源的主体。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一直是萦绕在校长陈庆丽心头的困惑。“教体结合”给了陈庆丽很好的思路。但如何走出一条“教体结合”的成功之路,作为体育“外行”,陈庆丽心有忐忑。
在她看来,“教体结合”的关键,不仅仅是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在形式上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为有足球天分的孩子“定制”优质的资源和土壤。按照“教体结合”模式的基本思路,女足队员需每天上午随班学习文化课,下午3点半后在校内开展训练。经过充分考虑,队员们从初一起就被安排在不同班级学习,以融入群体;为保证课程进度,任课教师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队员补课;学校设立了由大队辅导员兼任的女足辅导员,从生活、训练、学习、心理上全方位关心她们的成长。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对学校的“教体结合”实践也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先后多次加大投入,为学校铺人工草坪、添置球场夜间照明灯、按运动员标准配制一日三餐,确保队员获得良好的训练条件和必要的给养。市体校派出专职教练,与学校体育组教师共同负责女足队员的日常训练和外出比赛。细致用心的管理和充足精细的物资配备,实现了“文化+体育”的双重保障,为队员们解决了学习和训练的后顾之忧。
“迁移”优秀品质助力全面成长
队员既要跟班学习,又要坚持训练,集训和比赛常常影响上课、考试。长此以往,文化课能跟得上吗?一些老师和家长不免心怀顾虑。但辅导员沈瑜在观察后发现,在球场上英姿飒爽的她们,也把这份拼劲和韧性迁移到了文化课学习中,每一个女足姑娘都付出了普通孩子双倍的努力。
张如如是队里一名优秀的中后卫,但在同班同学的眼中,她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担任化学课代表的她多个学科都名列前茅,每次外出比赛落下功课,她都会追着老师请教问题。“她认真进取、顽强拼搏,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很多同学都在她的感染下认真学习。”班主任时晓霞欣慰地说。
“踢球和学习都要端正态度,不断思考。”张如如觉得,踢球和学习有相通之处,“文化课对思维训练有很大帮助。作为中后卫,我更应有大局观,在场上观察形势、指挥队友。”
在广丰女足,像张如如这样学业优秀的球员有很多。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不少队员还会坚持看书学习到很晚,直到宿管反复催促才熄灯。“队员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如果考试不理想,还会急得直哭。这时,她们最需要倾听疏导。”沈瑜说。批改作文时,语文教师刘方意外发现:相比同龄人,女足队员的作文多数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特殊的经历,让她们收获了比同龄人更丰富的阅历、更深刻的成长体验。”刘方说。
从一方绿茵走向广阔舞台
当记者来到女足姑娘们的宿舍时,刚集训归来的她们正簇拥在一起,争相翻看《女足成长日记》,兴奋地搜寻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这本日记由沈瑜负责整理保管,一张张剪贴图、一页页手书详尽地记录了姑娘们的成长足迹。
“在外人眼里,她们是坚强的‘铿锵玫瑰’,但每次胜利时抱头痛哭,又会显出她们热情、细腻的一面,怀有青春梦想的她们也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 沈瑜说。
这些年来,广丰女足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人才。邵子嘉、邵子钦就是其中一对孪生姐妹花。姐妹俩从小性格活泼,喜欢运动,接触足球前,在游泳、羽毛球、自行车等多项运动中都有不错的表现。四年级寒假,她们被体校选中,第一次在广丰中学体验到足球的乐趣,从此在心里种下了“足球梦”。
如今,邵子钦已成为市球队的“头号前锋”,还获得全国锦标赛“最佳射手”称号,姐妹俩双双入选女足国少队集训名单。目前,广丰中学23名在校球员,已有6人入选省队,5人入选U-14女足国家队集训名单。
“教体结合”模式下,扎实的文化素养积淀也为队员们带来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2014年毕业的叶梦婷等3人于今年9月成为南京体育学院大一新生,“在广丰的3年是我努力拼搏的3年,教练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支持和鼓励,为我们的人生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让我们得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叶梦婷感慨万千。
以足球精神撬动文化生长
“小队员们到广丰的第一天,她们的热情自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广丰中学副校长李燕是女足队的第一任辅导员,她清晰地记得,5年前,女足队刚入校,就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旋风”:烈日寒风中的刻苦训练、运动场上的团结拼搏、学习上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校里的每一位师生。
如何以足球精神进一步带动班级文化建设、撬动学校文化发展?陈庆丽欣喜地发现,女足队进驻学校后,班际足球比赛成为一股自发形成的热潮。于是,从2015年起,学校正式开展校内足球联赛、校园足球节等特色活动。如今,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们兴致高涨、参与广泛,不仅享受到足球的乐趣,还逐步塑造了良好的体育品格。
学校充分挖掘足球运动内涵,拓展足球运动外延,寻找足球精神和学校精神的契合点,形成了“超越自我,腾飞梦想”的足球特色文化。同时,学校借力多元评价机制,通过评选“足球之星”“体育之星”等,发掘学生潜能,让更多的“星”迸发能量、展现才华,促进学校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女足队员的全面成长。
“随着‘教体结合’的深入开展,学校在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的结合上找到一条创意和突破的途径。”在陈庆丽看来,“是足球带动了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体育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