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在北京举行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颁奖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推选共评出获奖案例140个,其中江苏17个,获奖数量全国第一。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出席活动,并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化江苏教育改革创新》专题报告。
葛道凯指出,近年来江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各方重视、全员参与,聚焦问题、试点试验,指导培训、协同支持,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教育强国,要求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把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准确把握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目标与摆位,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重点,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原则。
葛道凯指出,当前江苏教育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江苏教育呈现四个阶段性特征。一是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教育资源丰富,普及程度显著提高,但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高需求、更好的预期。二是社会各界对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教育自觉逐步显现,但社会参与教育的途径不丰富、活动不充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教育发展成果更加显现,教育的工具属性广受重视,但对人的关注有所弱化。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管理运行特征愈发明显,政府对教育的强势管理仍是主流管理方式,发挥市场作用的支点难以稳固。新时代赋予江苏教育现代化新内涵,要更加注重科学理念普及,更加注重丰富办学资源,更加注重发展性政策体系建设,更加注重贴心的服务,更加注重引领社会的精神文化风尚。新时代江苏建设教育强省,要进一步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进一步张扬每个学生个性,进一步彰显每所学校特色,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葛道凯指出,面对新形势,江苏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谋划《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为抓手,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一步重点深化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明确权责、创新治理。二是深化资源配置改革,重点是弥补短板、破解难题。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四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是破除壁垒、激发活力。五是深化服务发展机制改革,重点是产教融合、优化供给。
江苏获奖案例针对性、创新性、实践性较强。获特别奖的省教育厅“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案例, 聚焦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创设新型教学环境,注重“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程与师生、课程与社会、课程与资源、课程与育人的融合,有效提高了学生认知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目前,全省共建成普通高中课程基地项目324个,在基地学习的学生平均占比超过80%。获特别奖的泰州市教育局“建设‘泰微课’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案例,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该市将基础教育17门学科知识体系分解成知识点,由骨干教师制作教学微视频,目前已建成微视频10万多条,网络注册用户近60万。
附:
江苏获奖案例名单
一、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个)
江苏省教育厅: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基地
泰州市教育局:建设“泰微课”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二、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4个)
南京市教育局:建设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镇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西交利物浦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国际化办学
苏州大学:营造健康积极的海归教师团队创新创业环境
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4个)
杨培明(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的南菁实践
王稼伟(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培育学生素养
杨瑞清(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新时期“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索
董 健(泰州市泰州中学):办平实的教育培养明体达用、健康有为的人
四、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2个)
乔 旭(南京工业大学):对接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吕 建(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借力“互联网+”解决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性难题
五、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1个)
袁卫星(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六、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4个)
徐玉生(江南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拓教学”法
李 忠(常州市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工匠精神”塑造学生职业技能
崔志钰(南通市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错位评价”让每个中职生都出彩
严瑾团队(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学程周:儿童学习新时空的实践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