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被部长点赞的南京“弹性离校”迎来“升级版”

作者:李旭 任素梅 发布时间:2018-03-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李旭 任素梅

  3月3日,在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三点半难题”,提到一些做得好的案例时,点赞了南京“弹性离校”政策。他说,南京“弹性离校”是解决“三点半难题”的一种模式,并表示像南京这种做法和经验可以进行推广。日前,记者从南京市教育部门了解到,从本学期起,南京的“弹性离校”迎来了智慧管理的“升级版”。

  3月5日是南京市启动新一轮“弹性离校”的第一天,该市玄武区24所小学的“弹性离校”智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章伟介绍说,通过这一平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清楚地了解一共有多少孩子参加“弹性离校”。孩子们只要在进教室时扫一扫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就可以轻松签到。家长来接时,只要打开手机平台确认,就可以带孩子离校。

  当天下午3点,记者在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看到,参加“弹性离校”的低年级学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新的扫码签到方式,把一张贴在书本上的二维码对准扫码器,就能轻松完成“打卡”。这个旨在加强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弹性离校”智慧管理平台新学期将在全市扩大试点。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按照“属地管理、自主参与、公益导向、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弹性离校”。市、区财政共投入3000万元,由政府买单提供免费延时照看服务。各区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弹性离校”实施到位。该市还对各区“弹性离校”工作进行市级督查,为“弹性离校”保驾护航。全市360多所小学参与“弹性离校”,参与服务的教师超过20万人次,7.2万个学生家庭享受到了“弹性离校”服务,被广大家长誉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实事”,也因此入选江苏教育年度十大新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和金陵小学被认定为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

  南京市“弹性离校”实施一年来,由统一离校时间变成家长“随到随接”,这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出了一道难题,教师们每天梳理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名单也成了一件繁琐的工作。“如今,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章伟说。目前根据“弹性离校”随机视导反馈,预计本学期南京市小学参与“弹性离校”的人数将达8万人,比上学期增加约10%。

  “弹性离校是‘智慧央小’平台衍生出的一项新功能,家长们不再需要通过繁琐的纸质申请,就可以‘一键报名’。此外,托管分班、教师值班、家长接孩子等安排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校还在平台上开发了积分功能,激励孩子高效学习,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中央路小学校长林虹告诉记者。

  “‘弹性离校’实施一年来,广大教师自愿报名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感动。”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少学校还集思广益,根据本校实际想出许多“金点子”。除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入智能管理平台外,有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家长接送,保障学生安全,专门制作了“接离卡”;有的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根据分数发给学生“积分券”,学生凭“积分券”换取学校准备的文具等。

  “陈部长的点赞让我们倍感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年市、区财政将投入3500万元,继续把这项惠民实事做实做好,让广大家长放心安心。”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下一步,全市教育部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市、区财政及人社等部门一起,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不断优化政策细则、加强管理服务,立足常态建设,尽最大努力让这项教育民生工作落实、办好、持久。“我们相信,这项创新举措的推广,将为解决‘三点半难题’探索出更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赢得更多的点赞”。

责任编辑:陈路

被部长点赞的南京“弹性离校”迎来“升级版”
增加政府投入 引入智能平台 提高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8-03-0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李旭 任素梅

  3月3日,在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三点半难题”,提到一些做得好的案例时,点赞了南京“弹性离校”政策。他说,南京“弹性离校”是解决“三点半难题”的一种模式,并表示像南京这种做法和经验可以进行推广。日前,记者从南京市教育部门了解到,从本学期起,南京的“弹性离校”迎来了智慧管理的“升级版”。

  3月5日是南京市启动新一轮“弹性离校”的第一天,该市玄武区24所小学的“弹性离校”智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章伟介绍说,通过这一平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清楚地了解一共有多少孩子参加“弹性离校”。孩子们只要在进教室时扫一扫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就可以轻松签到。家长来接时,只要打开手机平台确认,就可以带孩子离校。

  当天下午3点,记者在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看到,参加“弹性离校”的低年级学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新的扫码签到方式,把一张贴在书本上的二维码对准扫码器,就能轻松完成“打卡”。这个旨在加强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弹性离校”智慧管理平台新学期将在全市扩大试点。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按照“属地管理、自主参与、公益导向、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弹性离校”。市、区财政共投入3000万元,由政府买单提供免费延时照看服务。各区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弹性离校”实施到位。该市还对各区“弹性离校”工作进行市级督查,为“弹性离校”保驾护航。全市360多所小学参与“弹性离校”,参与服务的教师超过20万人次,7.2万个学生家庭享受到了“弹性离校”服务,被广大家长誉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实事”,也因此入选江苏教育年度十大新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和金陵小学被认定为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

  南京市“弹性离校”实施一年来,由统一离校时间变成家长“随到随接”,这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出了一道难题,教师们每天梳理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名单也成了一件繁琐的工作。“如今,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章伟说。目前根据“弹性离校”随机视导反馈,预计本学期南京市小学参与“弹性离校”的人数将达8万人,比上学期增加约10%。

  “弹性离校是‘智慧央小’平台衍生出的一项新功能,家长们不再需要通过繁琐的纸质申请,就可以‘一键报名’。此外,托管分班、教师值班、家长接孩子等安排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校还在平台上开发了积分功能,激励孩子高效学习,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中央路小学校长林虹告诉记者。

  “‘弹性离校’实施一年来,广大教师自愿报名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感动。”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少学校还集思广益,根据本校实际想出许多“金点子”。除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入智能管理平台外,有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家长接送,保障学生安全,专门制作了“接离卡”;有的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根据分数发给学生“积分券”,学生凭“积分券”换取学校准备的文具等。

  “陈部长的点赞让我们倍感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年市、区财政将投入3500万元,继续把这项惠民实事做实做好,让广大家长放心安心。”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下一步,全市教育部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和市、区财政及人社等部门一起,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不断优化政策细则、加强管理服务,立足常态建设,尽最大努力让这项教育民生工作落实、办好、持久。“我们相信,这项创新举措的推广,将为解决‘三点半难题’探索出更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赢得更多的点赞”。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