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话教育(二)

作者:潘玉娇 任素梅 发布时间:2020-01-16 来源: 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1月15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江苏大会堂隆重开幕。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新目标,一起来看小编为你拎出的要点——

  谋划2020

  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点工作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推动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

  巩固提升“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水平,加快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

  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着力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负担。

  民生实事

  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0所、普通高中50所,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1000元、1500元以上。

  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80家,新改扩建幼儿园300所,普惠性幼儿园比例由77%提高到85%,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650元。

  强化困难群体保障。新建200个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动员令”,又是“施工图”,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对此,全省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话成就、谈发展,鼓干劲、献良策,对我省教育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省人大代表、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江苏省天一中学原校长 沈茂德

  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省人大代表,我更多关注着江苏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吴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推动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这样一来,2020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就十分清晰了——“优质均衡”“高品质”。更令人高兴的是,在2020年我省继续要办好的“十项民生实事”中,教育被列为了第一项:“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0所,普通高中50所,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1000元、1500元以上”。我相信,江苏的明天会更好,江苏明天的基础教育会更有品质。

  省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党委书记 姚冠新

  听了吴政隆省长的工作报告,我感受很深,觉得这份报告在务实中透着自信。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江苏是科技强省,如何利用和发挥好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力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作为江苏的高校,要利用好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江苏构建自主产业体系。

  这些年,扬州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2019年,扬大签署了省市共建合作协议,合作期间,扬州市人民政府每年提供资金支持扬大建设科创平台。同时,为推动科技创新,扬大还与农业产业研究院合作,在乡村振兴、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扬大贡献。

  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教育局局长 郭毅浩

  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感觉是平实、周详、全面。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位高、谋划远。特别是报告中提到要完成2020年的目标任务,要做到“6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必须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觉得这“6个必须”,同样可以引用到教育领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另外,报告中提及要“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对于教育来说,要获得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希望下一步,江苏能够继续强化人才资源建设,让发展后继有“人才”。

  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 戚韵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和教师负担”,的确,减负是如今基础教育绕不开的话题。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上下呼应,从学校到社会办学机构治理综合施策,比如鼓楼区在线课堂、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都是为社会的补课需求提供了一种“正向引导”性的解决路径,获得广泛好评。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琅小是南京市基础教育最早进行集团化办学的学校之一,一直在为教育均衡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十二年的集团化办学,我们的分校有的升级为“新名校”,有的炼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广受家长和社会认可。

  作者:潘玉娇、任素梅

  微信编辑:管钰

  原载: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路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话教育(二)
发布时间:2020-01-16   
来       源: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1月15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江苏大会堂隆重开幕。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新目标,一起来看小编为你拎出的要点——

  谋划2020

  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点工作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推动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

  巩固提升“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水平,加快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

  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着力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负担。

  民生实事

  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0所、普通高中50所,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1000元、1500元以上。

  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80家,新改扩建幼儿园300所,普惠性幼儿园比例由77%提高到85%,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650元。

  强化困难群体保障。新建200个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动员令”,又是“施工图”,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对此,全省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话成就、谈发展,鼓干劲、献良策,对我省教育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省人大代表、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江苏省天一中学原校长 沈茂德

  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省人大代表,我更多关注着江苏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吴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推动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这样一来,2020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就十分清晰了——“优质均衡”“高品质”。更令人高兴的是,在2020年我省继续要办好的“十项民生实事”中,教育被列为了第一项:“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0所,普通高中50所,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1000元、1500元以上”。我相信,江苏的明天会更好,江苏明天的基础教育会更有品质。

  省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党委书记 姚冠新

  听了吴政隆省长的工作报告,我感受很深,觉得这份报告在务实中透着自信。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江苏是科技强省,如何利用和发挥好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力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作为江苏的高校,要利用好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江苏构建自主产业体系。

  这些年,扬州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2019年,扬大签署了省市共建合作协议,合作期间,扬州市人民政府每年提供资金支持扬大建设科创平台。同时,为推动科技创新,扬大还与农业产业研究院合作,在乡村振兴、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扬大贡献。

  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教育局局长 郭毅浩

  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感觉是平实、周详、全面。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位高、谋划远。特别是报告中提到要完成2020年的目标任务,要做到“6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必须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觉得这“6个必须”,同样可以引用到教育领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另外,报告中提及要“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对于教育来说,要获得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希望下一步,江苏能够继续强化人才资源建设,让发展后继有“人才”。

  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 戚韵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和教师负担”,的确,减负是如今基础教育绕不开的话题。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上下呼应,从学校到社会办学机构治理综合施策,比如鼓楼区在线课堂、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都是为社会的补课需求提供了一种“正向引导”性的解决路径,获得广泛好评。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琅小是南京市基础教育最早进行集团化办学的学校之一,一直在为教育均衡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十二年的集团化办学,我们的分校有的升级为“新名校”,有的炼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广受家长和社会认可。

  作者:潘玉娇、任素梅

  微信编辑:管钰

  原载: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