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激活思政“云课堂” 打造“硬核”思政课

作者:任素梅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在共同战“疫”的特殊时期,江苏各高校充分运用“战疫”这部活教材,使高校思政课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正催生一种全新育人生态——

激活思政“云课堂” 打造“硬核”思政课

  东南大学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ICU病房里开展“云端”思政课;南京医科大学师生通过视频与战“疫”中的白衣战士“话信仰”;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思政“云课堂”上带领师生“走进”方舱医院……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当前,抗击疫情到了决胜关头,也为高校提供了生动的思政课程教材。江苏各高校纷纷开启“云端”思政课,以战“疫”中的先进典型为鲜活教材,使“思政云课”变身“云端金课”,打造出一堂堂“硬核”思政课。

  战“疫”进课堂,打造教学新领地

  “当你足够热爱这份事业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你。”前不久,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邀请国家抗疫中医医疗队(江苏)队员、90级校友唐晨虎走进该院“云端”思政课堂,他从支援武汉的初心、心路历程以及在武汉期间的感人事迹等方面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医学素养教育课,彰显了“身教”力量。当被问到在方舱医院期间最艰难的地方时,唐晨虎强调,“当穿上白大褂的时候,便会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感,医生职业的神圣感,就不怕艰难”。

  战“疫”非常时期,我省各高校在做好校园和师生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云端”思政课程教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战疫”为教材打开课程思政新局面,充分挖掘战“疫”过程中的育人元素,在战“疫”中让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打造思政课堂教学新领地。

  江苏师范大学超前谋划、全面部署,制定出台《延期开学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施方案》,明确线上教学总体要求、任务内容及时间节点,提出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纪律规范等具体要求。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在线集体备课,围绕“如何将生动的抗疫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如何讲好抗疫第一课”展开讨论,积极分享在线课程教学技巧和经验。

  线上“云学习”,拓展育人新模式

  “90后、00后的我们真棒!为身边的正能量点赞!向你们学习!”近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云端”思政课请来了几位年轻的战“疫”志愿者,分享了他们的战“疫”故事。直播间里,不断有学生用一朵朵鲜花、一个个鼓掌的表情符号和一句句真情话语,表达着对同窗的敬意,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赞美。大家纷纷表示“如此多样的线上课堂太精彩了,我们还想再来一波!”

  如何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我省高校自开展“云端”思政课程以来,全员转型,实现了思政课堂大翻转——“传统课堂”转向“空中课堂”,“现实场景”换成“虚拟空间”;教师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纷纷变身“主播”,在线上开展讲解、签到、答题、测试、考核等;学生们秒变“粉丝”,“空中互动”精彩纷呈。

  线上“云学习”,拓展了思政课程育人新模式。江苏开放大学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云思政”,微视频《“宅”出的烦恼》《你上网课的样子真好看》、亲情短文《暖春之约》等作品均出自该校思政课教师之手。南通大学在学校官微等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开设《最美抗“疫”人》《辅导员说》《战“疫”云演讲》等主题专栏,发布《抗“疫”生力军》《向“疫”而行》等系列原创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上好“疫情阻击战”这堂思政大课。

  线下勇担当,彰显青春新风采

  南京审计大学2016级学生金康弘加入了一个“募捐口罩”的志愿项目,一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募捐信息,目前她所在的项目募集的3万多只口罩被陆续送到各医院;江苏大学材料学院复合1701班学生杨艳涛志愿加入社区宣传防疫知识工作中,支援社区排查登记人口、测量体温、统计信息,了解本区域流动人口和疫情高发区流入人员信息……

  “面对疫情,我们能做些什么?”在我省高校中,“云思政”引领学生在抗“疫”中思考、成长,不少高校把思政课堂搬上抗“疫”战场,众多学子在自己的家乡主动请缨,志愿加入各地战“疫”队伍中,在战“疫”行动中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

  南通大学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公益线上课业辅导和亲情陪伴,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把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到社区和复工复产的车间、超市,外国语学院“百灵鸽”团队主动为恢复生产的外企提供双语服务。南京艺术学院学子用作品展示以“艺”战“疫”,该校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学生绘制出一幅幅感动瞬间,为战胜“疫”情摇旗呐喊;流行音乐学院学生用跳动的音符编织爱的主旋律,为抗击疫情加油助威。

  “疫情期间的思政课有效利用了‘云课堂’形式,将思政课程与抗疫案例结合起来,引导我们担当作为,在战‘疫’里谱写青春风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学生葛晏如表示。

本报记者 任素梅

责任编辑:陈路

激活思政“云课堂” 打造“硬核”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在共同战“疫”的特殊时期,江苏各高校充分运用“战疫”这部活教材,使高校思政课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正催生一种全新育人生态——

激活思政“云课堂” 打造“硬核”思政课

  东南大学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ICU病房里开展“云端”思政课;南京医科大学师生通过视频与战“疫”中的白衣战士“话信仰”;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思政“云课堂”上带领师生“走进”方舱医院……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当前,抗击疫情到了决胜关头,也为高校提供了生动的思政课程教材。江苏各高校纷纷开启“云端”思政课,以战“疫”中的先进典型为鲜活教材,使“思政云课”变身“云端金课”,打造出一堂堂“硬核”思政课。

  战“疫”进课堂,打造教学新领地

  “当你足够热爱这份事业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你。”前不久,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邀请国家抗疫中医医疗队(江苏)队员、90级校友唐晨虎走进该院“云端”思政课堂,他从支援武汉的初心、心路历程以及在武汉期间的感人事迹等方面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医学素养教育课,彰显了“身教”力量。当被问到在方舱医院期间最艰难的地方时,唐晨虎强调,“当穿上白大褂的时候,便会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感,医生职业的神圣感,就不怕艰难”。

  战“疫”非常时期,我省各高校在做好校园和师生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云端”思政课程教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战疫”为教材打开课程思政新局面,充分挖掘战“疫”过程中的育人元素,在战“疫”中让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打造思政课堂教学新领地。

  江苏师范大学超前谋划、全面部署,制定出台《延期开学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施方案》,明确线上教学总体要求、任务内容及时间节点,提出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纪律规范等具体要求。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在线集体备课,围绕“如何将生动的抗疫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如何讲好抗疫第一课”展开讨论,积极分享在线课程教学技巧和经验。

  线上“云学习”,拓展育人新模式

  “90后、00后的我们真棒!为身边的正能量点赞!向你们学习!”近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云端”思政课请来了几位年轻的战“疫”志愿者,分享了他们的战“疫”故事。直播间里,不断有学生用一朵朵鲜花、一个个鼓掌的表情符号和一句句真情话语,表达着对同窗的敬意,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赞美。大家纷纷表示“如此多样的线上课堂太精彩了,我们还想再来一波!”

  如何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我省高校自开展“云端”思政课程以来,全员转型,实现了思政课堂大翻转——“传统课堂”转向“空中课堂”,“现实场景”换成“虚拟空间”;教师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纷纷变身“主播”,在线上开展讲解、签到、答题、测试、考核等;学生们秒变“粉丝”,“空中互动”精彩纷呈。

  线上“云学习”,拓展了思政课程育人新模式。江苏开放大学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云思政”,微视频《“宅”出的烦恼》《你上网课的样子真好看》、亲情短文《暖春之约》等作品均出自该校思政课教师之手。南通大学在学校官微等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开设《最美抗“疫”人》《辅导员说》《战“疫”云演讲》等主题专栏,发布《抗“疫”生力军》《向“疫”而行》等系列原创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上好“疫情阻击战”这堂思政大课。

  线下勇担当,彰显青春新风采

  南京审计大学2016级学生金康弘加入了一个“募捐口罩”的志愿项目,一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募捐信息,目前她所在的项目募集的3万多只口罩被陆续送到各医院;江苏大学材料学院复合1701班学生杨艳涛志愿加入社区宣传防疫知识工作中,支援社区排查登记人口、测量体温、统计信息,了解本区域流动人口和疫情高发区流入人员信息……

  “面对疫情,我们能做些什么?”在我省高校中,“云思政”引领学生在抗“疫”中思考、成长,不少高校把思政课堂搬上抗“疫”战场,众多学子在自己的家乡主动请缨,志愿加入各地战“疫”队伍中,在战“疫”行动中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

  南通大学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公益线上课业辅导和亲情陪伴,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把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到社区和复工复产的车间、超市,外国语学院“百灵鸽”团队主动为恢复生产的外企提供双语服务。南京艺术学院学子用作品展示以“艺”战“疫”,该校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学生绘制出一幅幅感动瞬间,为战胜“疫”情摇旗呐喊;流行音乐学院学生用跳动的音符编织爱的主旋律,为抗击疫情加油助威。

  “疫情期间的思政课有效利用了‘云课堂’形式,将思政课程与抗疫案例结合起来,引导我们担当作为,在战‘疫’里谱写青春风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学生葛晏如表示。

本报记者 任素梅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