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走出在线教学的“未来之路”

作者: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1-05-0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疫情影响渐退,在线教学如何继续“发光发热”?在总结大规模、全员性在线教学宝贵经验的同时,我省教育工作者探索教育实践新样态——

走出在线教学的“未来之路”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在全国拉开帷幕,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成为中小学保障教学进度最重要的方式。在今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布《江苏省2020年中小学在线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勾勒出过去一年全省在线教学开展概貌。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柏宏权说,疫情以来,全省中小学涌现出大量在线教学案例,在教学平台、路径、价值等方面为走出在线教学与基础教育领域进一步融合的“未来之路”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搭建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调研数据显示,71.7%的用户使用了省名师空中课堂,地市级和区县级平台的用户均达59%以上,很多学校还自建资源平台供师生在线学习交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沈书生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得到中小学师生广泛使用。复课后,这些平台也并没有“沉寂”。

  2019年,省教育厅组织建设的省名师空中课堂网络端正式上线。疫情期间,平台统一整合全省优质教育资源,为全省师生提供服务。如今,平台依然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观看指导讲座,物理学科素养实施、高考试题结构等问题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省淮阴中学物理教师刘宝表示,今年,平台播放“新课程 新教材 新高考”学科教学专题指导讲座,为线下教学提供了有效补充。

  “线上教学不像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受众能够达到几千甚至上万。”省苏州实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钱宁说,他在苏州线上教育平台面向全市学生授课,受众数呈几何级增长。疫情期间,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名师直播、在线答疑和个性化学情分析等内容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苏州市觅渡中学学生邓雅琪通过在线学习受益匪浅,“直播课上,我能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回看录播时,我还可以重看直播时没懂的知识点,巩固理解”。

  与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类似,无锡市在线学习中心“锡慧在线”于2018年投入使用,整合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推出平时、假期、周末名师课堂点播与直播。“我们在网络课堂建设中积累资源、辐射周边,尝试结合东西部对接学校合作帮扶,探索可持续的教育教研网络送教路径。”无锡市教科院院长陈江辉说,疫情暴发的特殊形势让在线教学迅速成长,也为线上、线下教学交融和跨区域教学交流带来新的可能。

  强化培训,引领教师“面向未来”

  “我该怎么上课?”“想和学生互动怎么办?”“作业该怎么检查批改?”……刚刚接触在线教学时,一连串问题让南外仙林分校麒麟中学数学教师谢蓓蓓应接不暇。她一边摸索在线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边摆出问题,和教研组同事以及信息技术教师沟通学习。“在不断实践和交流中,疑难问题逐个击破,我这个‘女主播’终于大显身手了。”

  录播、直播、翻转课堂、在线答疑……过去一年,不少教师都像谢蓓蓓一样在不断摸索中熟悉了在线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教学,教师都不能缺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彩兰告诉记者,调研显示,学生更喜欢看直播课,能够从在线互动中获得即时反馈。因此,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格外重要。

  “在技术层面,一线教师是解决应用细节的最佳‘培训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校长高建君介绍,疫情期间,该校教师一边接受培训,一边实践反馈。学校还组建了一支“资源组建突击小分队”,从线上资源的甄别与筛选,到网络设备的使用培训,都是小分队的“攻关”内容。“无论什么时候出现技术难题,群里总有老师答疑解惑。”高建君说,复课后,小分队仍在运转,为线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预习环节,学习资源可以提前发给学生”“重难点突破环节,学生可反复观看线上微课加深理解”“寒暑假,可要求自制力不够的学生拍照上传当天作业”……调研中,不少教师谈起将在线教学方式融入常态化教学的策略。“七成以上参与调研的教师愿意在常态化教学中开展混合型教学。”朱彩兰说,线上线下教学的混融共生是大规模在线教学留给未来的重要启示。

  授人以渔,知识策略同步传授

  大规模在线教学阶段,如何保证依靠网线“输出”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参与调研的教师中,九成以上认为单纯在线教学的效果不及常态教学。“当前,在线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在线学习技能策略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曹梅认为,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不仅要依托稳定的知识输出,教会学生如何在线学习也十分重要。

  “线上教学不能吃‘夹生饭’,课程内容要面向全体,做到‘课课明、节节清’。”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曹伟林说,线上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习得,而需要统筹有序的设计。“课前,教师要简要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课上,授课教师每5分钟左右安排一次互动,同时适时查看学生发言,及时反馈。”

  “近日患者益,医者忙甚。其影或傍于牖,或立于堂,令人温兮。”疫情期间,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每个孩子都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对居家生活的观察感悟。该校校长朱爱华说,单纯在线教育期间,学校注重弹性教学时间安排和“翻转课堂”式的研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复课后,学校依旧通过在线方式展示学生所思所感,让“非常时期”的教学手段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成长。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未来’还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沈书生表示,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既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简单加减,混合型学习视角下二者的融合创新正逐渐显现;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将在融合中走出教育发展新路径,为更好的教育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陈路

走出在线教学的“未来之路”
发布时间:2021-05-0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疫情影响渐退,在线教学如何继续“发光发热”?在总结大规模、全员性在线教学宝贵经验的同时,我省教育工作者探索教育实践新样态——

走出在线教学的“未来之路”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在全国拉开帷幕,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成为中小学保障教学进度最重要的方式。在今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布《江苏省2020年中小学在线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勾勒出过去一年全省在线教学开展概貌。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柏宏权说,疫情以来,全省中小学涌现出大量在线教学案例,在教学平台、路径、价值等方面为走出在线教学与基础教育领域进一步融合的“未来之路”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搭建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调研数据显示,71.7%的用户使用了省名师空中课堂,地市级和区县级平台的用户均达59%以上,很多学校还自建资源平台供师生在线学习交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沈书生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得到中小学师生广泛使用。复课后,这些平台也并没有“沉寂”。

  2019年,省教育厅组织建设的省名师空中课堂网络端正式上线。疫情期间,平台统一整合全省优质教育资源,为全省师生提供服务。如今,平台依然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观看指导讲座,物理学科素养实施、高考试题结构等问题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省淮阴中学物理教师刘宝表示,今年,平台播放“新课程 新教材 新高考”学科教学专题指导讲座,为线下教学提供了有效补充。

  “线上教学不像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受众能够达到几千甚至上万。”省苏州实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钱宁说,他在苏州线上教育平台面向全市学生授课,受众数呈几何级增长。疫情期间,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名师直播、在线答疑和个性化学情分析等内容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苏州市觅渡中学学生邓雅琪通过在线学习受益匪浅,“直播课上,我能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回看录播时,我还可以重看直播时没懂的知识点,巩固理解”。

  与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类似,无锡市在线学习中心“锡慧在线”于2018年投入使用,整合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推出平时、假期、周末名师课堂点播与直播。“我们在网络课堂建设中积累资源、辐射周边,尝试结合东西部对接学校合作帮扶,探索可持续的教育教研网络送教路径。”无锡市教科院院长陈江辉说,疫情暴发的特殊形势让在线教学迅速成长,也为线上、线下教学交融和跨区域教学交流带来新的可能。

  强化培训,引领教师“面向未来”

  “我该怎么上课?”“想和学生互动怎么办?”“作业该怎么检查批改?”……刚刚接触在线教学时,一连串问题让南外仙林分校麒麟中学数学教师谢蓓蓓应接不暇。她一边摸索在线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边摆出问题,和教研组同事以及信息技术教师沟通学习。“在不断实践和交流中,疑难问题逐个击破,我这个‘女主播’终于大显身手了。”

  录播、直播、翻转课堂、在线答疑……过去一年,不少教师都像谢蓓蓓一样在不断摸索中熟悉了在线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教学,教师都不能缺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彩兰告诉记者,调研显示,学生更喜欢看直播课,能够从在线互动中获得即时反馈。因此,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格外重要。

  “在技术层面,一线教师是解决应用细节的最佳‘培训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校长高建君介绍,疫情期间,该校教师一边接受培训,一边实践反馈。学校还组建了一支“资源组建突击小分队”,从线上资源的甄别与筛选,到网络设备的使用培训,都是小分队的“攻关”内容。“无论什么时候出现技术难题,群里总有老师答疑解惑。”高建君说,复课后,小分队仍在运转,为线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预习环节,学习资源可以提前发给学生”“重难点突破环节,学生可反复观看线上微课加深理解”“寒暑假,可要求自制力不够的学生拍照上传当天作业”……调研中,不少教师谈起将在线教学方式融入常态化教学的策略。“七成以上参与调研的教师愿意在常态化教学中开展混合型教学。”朱彩兰说,线上线下教学的混融共生是大规模在线教学留给未来的重要启示。

  授人以渔,知识策略同步传授

  大规模在线教学阶段,如何保证依靠网线“输出”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参与调研的教师中,九成以上认为单纯在线教学的效果不及常态教学。“当前,在线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在线学习技能策略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曹梅认为,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不仅要依托稳定的知识输出,教会学生如何在线学习也十分重要。

  “线上教学不能吃‘夹生饭’,课程内容要面向全体,做到‘课课明、节节清’。”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曹伟林说,线上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习得,而需要统筹有序的设计。“课前,教师要简要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课上,授课教师每5分钟左右安排一次互动,同时适时查看学生发言,及时反馈。”

  “近日患者益,医者忙甚。其影或傍于牖,或立于堂,令人温兮。”疫情期间,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每个孩子都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对居家生活的观察感悟。该校校长朱爱华说,单纯在线教育期间,学校注重弹性教学时间安排和“翻转课堂”式的研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复课后,学校依旧通过在线方式展示学生所思所感,让“非常时期”的教学手段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成长。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未来’还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沈书生表示,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既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简单加减,混合型学习视角下二者的融合创新正逐渐显现;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将在融合中走出教育发展新路径,为更好的教育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