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做台好车去参赛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琼

  已经进入暑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实验车间却格外热闹。该校智能制造学院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教师王中磊和20名学生正忙个不停,他们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把之前在电脑模型上设计的越野汽车图纸,打造成一辆可在赛场上驰骋的“战车”,用这辆车去参加今年8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

  巴哈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面向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的小型越野汽车设计和制作赛事。大赛要求各参赛车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一型号发动机,设计制造一辆单座、发动机中置的小型越野车,参加多项静态与动态项目测试。这项赛事对赛车的前期设计、技术以及进入比赛后的实际操作,要求都非常高。

  2015年8月,第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当时王中磊带领智能制造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15名学生,用3个月造了第一台小型越野汽车。时间短、任务重,加之对规则理解有误,他们第一次参赛的成绩并不理想。“一辆车‘出厂’,仅仅有汽车维修知识是不够的。”王中磊说,“材料选取、结构设计、元器件加工、理论分析、实验测试的循环优化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

  为了提升造车水平,2016年,常工程面向全校7个汽车制造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招收队员,组建巴哈车队社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周皞认为,巴哈大赛对于赛道上的学生是一种磨练,是其专业技能的校外考场,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教育和工程实践过程,更是焊接、汽修、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科发展的契机。

  自2017年起,社团面向全校大一学生进行招生,并通过多轮遴选和双向淘汰机制,从上一届社团中选拔20名优秀成员组建“CBT巴哈车队卓越班”,对“卓越班”学生全面开设钳工、焊接、机械制造等专业课。除了操控性比赛,参加大赛还要参与设计报告答辩、商业推广答辩等,因此,“卓越班”还为学生专门开设了视频制作、汇报礼仪答辩、车辆驾驶技术等课程。

  在动手制作赛车之前,“卓越班”的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分步骤在电脑上进行机械制图和模拟运行,前后准备了近一年。巴哈大赛最吸引人也最考验赛车设计水平的赛项是耐久赛,该赛项规定,所有参赛车辆排序发车,4个小时内跑完赛场圈数最多的赛车取胜。赛道上有密密麻麻的轮胎阵、接连不断的减速沟和急陡的S弯道,“为了避免在赛场上出现翻车、熄火等状况,除了在仿真模拟合格的基础上对车辆组装调试外,整车还必须通过难度越野赛道耐久测试,各系统检验可靠后,才能真正走上赛场。”王中磊说。

  2017年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的赛车手刘创提起这场比赛,依然记忆犹新。尽管是一名赛车手,但是在比赛前,刘创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要学习机械制图、汽车制造、运营管理等知识,全程参与前期准备工作。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他们进行了1000公里测试,还有过“前空翻”的惊险经历。“尽管灰尘漫天,比赛中又遭遇前后左右4辆高速赛车近距离夹挤,我们还是从一开始的第12名一直追赶到职业院校第4名。”

  如今,刘创在常州某汽车集团担任服务运营总监助理。因为表现出色,他还被聘为第四届巴哈大赛助教。“正是那段实战经历,让我对汽车制造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抗压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经过7年的建设和运营,常州工程学院巴哈车队的管理与运营机制日趋成熟,团队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团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5项,已获授权18项。车队的磨炼,让每届学生都能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毫不夸张地说,巴哈车队的学生,可以胜任汽车行业的任何一个岗位。”王中磊说。

  记者了解到,该车队已经连续3次在巴哈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目前,王中磊正在带领团队成员紧锣密鼓地备赛,他希望,“今年能再造一辆好车,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陈路

做台好车去参赛
——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巴哈车队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琼

  已经进入暑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实验车间却格外热闹。该校智能制造学院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教师王中磊和20名学生正忙个不停,他们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把之前在电脑模型上设计的越野汽车图纸,打造成一辆可在赛场上驰骋的“战车”,用这辆车去参加今年8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

  巴哈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面向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的小型越野汽车设计和制作赛事。大赛要求各参赛车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一型号发动机,设计制造一辆单座、发动机中置的小型越野车,参加多项静态与动态项目测试。这项赛事对赛车的前期设计、技术以及进入比赛后的实际操作,要求都非常高。

  2015年8月,第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当时王中磊带领智能制造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15名学生,用3个月造了第一台小型越野汽车。时间短、任务重,加之对规则理解有误,他们第一次参赛的成绩并不理想。“一辆车‘出厂’,仅仅有汽车维修知识是不够的。”王中磊说,“材料选取、结构设计、元器件加工、理论分析、实验测试的循环优化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

  为了提升造车水平,2016年,常工程面向全校7个汽车制造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招收队员,组建巴哈车队社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周皞认为,巴哈大赛对于赛道上的学生是一种磨练,是其专业技能的校外考场,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教育和工程实践过程,更是焊接、汽修、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科发展的契机。

  自2017年起,社团面向全校大一学生进行招生,并通过多轮遴选和双向淘汰机制,从上一届社团中选拔20名优秀成员组建“CBT巴哈车队卓越班”,对“卓越班”学生全面开设钳工、焊接、机械制造等专业课。除了操控性比赛,参加大赛还要参与设计报告答辩、商业推广答辩等,因此,“卓越班”还为学生专门开设了视频制作、汇报礼仪答辩、车辆驾驶技术等课程。

  在动手制作赛车之前,“卓越班”的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分步骤在电脑上进行机械制图和模拟运行,前后准备了近一年。巴哈大赛最吸引人也最考验赛车设计水平的赛项是耐久赛,该赛项规定,所有参赛车辆排序发车,4个小时内跑完赛场圈数最多的赛车取胜。赛道上有密密麻麻的轮胎阵、接连不断的减速沟和急陡的S弯道,“为了避免在赛场上出现翻车、熄火等状况,除了在仿真模拟合格的基础上对车辆组装调试外,整车还必须通过难度越野赛道耐久测试,各系统检验可靠后,才能真正走上赛场。”王中磊说。

  2017年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的赛车手刘创提起这场比赛,依然记忆犹新。尽管是一名赛车手,但是在比赛前,刘创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要学习机械制图、汽车制造、运营管理等知识,全程参与前期准备工作。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他们进行了1000公里测试,还有过“前空翻”的惊险经历。“尽管灰尘漫天,比赛中又遭遇前后左右4辆高速赛车近距离夹挤,我们还是从一开始的第12名一直追赶到职业院校第4名。”

  如今,刘创在常州某汽车集团担任服务运营总监助理。因为表现出色,他还被聘为第四届巴哈大赛助教。“正是那段实战经历,让我对汽车制造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抗压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经过7年的建设和运营,常州工程学院巴哈车队的管理与运营机制日趋成熟,团队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团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5项,已获授权18项。车队的磨炼,让每届学生都能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毫不夸张地说,巴哈车队的学生,可以胜任汽车行业的任何一个岗位。”王中磊说。

  记者了解到,该车队已经连续3次在巴哈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目前,王中磊正在带领团队成员紧锣密鼓地备赛,他希望,“今年能再造一辆好车,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