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学期伊始,我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为进一步呈现各地各校“双减”工作推进情况,本报本期在开设“推进‘双减’,江苏教育在行动”专栏的基础上,推出专版,刊发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一线校长、教师和专家的思考与实践,敬请关注。
提升设计质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 林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切口小,要求实,事关义务教育阶段群众急难愁盼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问题。我区教育系统在深刻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的基础上,秉承“爱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后服务,提升作业设计质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全力保障“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护航。
我们坚持“作业育人”立场,充分发挥我区作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推广应用实验单位的契机,锚定“作业”作为现代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环节,以五项举措推进作业改革,提升作业质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全面推广。我们确定了25所小学、15所中学作为成果推广单位,开展此项研究,基本做到全区域、全员化、全覆盖。统筹全区优质资源,优化研究结构,优先研究解决以问题为导向的共性难题,逐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作业改革”整体推进机制。
整体建构。确立“整体架构、跨域联动、科研为先、学科引领、学校主体”的工作框架。实施五项研究,即中小学全学段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作业目标分解与评价标准的研究,“作业+课堂”的实践研究,有效作业管理机制的研究,建设学生作业呈现与多元评价平台。推进作业理念更新、作业设计操作、作业文本分析、作业质量标准、作业智慧管理、作业反哺课堂等改革,让“作业育人”落实到教育全过程。比如,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结合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初中生作业“SMART”管理模型的建构与应用》,通过“问卷星”、微信等平台,向学生及家长调查作业的时间和数量,精准施策,对作业的分学科和总量进行控制,探索建构作业管理的学校模型。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编印了《有效作业推进有效减负》《作业设计:提升教学效率的加速器》等主题研修材料,启动作业管理系列行动,开展作业增效专题研修、撰写作业增效案例、作业增效案例交流研讨,引导教师加强作业的研究,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同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就作业的相关度、时长-效果、分层、成绩提升度、作业心情5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诊断,帮助教师反思并改进作业的效果。
建立联盟。我区建立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作业改革成果应用推广联盟”,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先行先试,成立由区教研员领衔,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作业研究团队,对全区中小学校提交的行动方案进行论证,采取“模仿应用”“优化改进”“拓展创新”分层分类梯度推进。
专业指导。我区加强与国家级成果产生所在地上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上海-南京两地联动,组建“跨域跨校研究联合体”,区域—学科—学校三个层面分别聚焦、分类研究、共进一体。通过“活动”展评激励,建设区域作业资源平台,形成共学、共研、共享、共评的机制。
强化保障。我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作业专项视导评估细则》,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组织健全,职责明确,计划周密,反馈及时,保障实施。出台了《学科作业常规要求与建议》,规范作业选题、批阅、讲评、补偿矫正的要求,有效指导学校减负工作。学校拟订《作业统筹管理办法》《分层作业制度》,积极探索年级组统筹作业管理、学科教师互相沟通等方式,协调完成各学科作业时间,控制作业总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围绕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要求、作业时间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和要求,对学习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