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生命尽头,他惦记的还是学校

作者:王小亮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副校长冯卫默默坚守乡村教育三十年——

生命尽头,他惦记的还是学校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亮

  “校园内300米下水道改造,直径15厘米增粗到60厘米;更换5个班级一体式互动式黑板;秋学期开学之后,体育课上需要排列的队形、活动方阵……”这是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副校长冯卫去世之前列出的工作计划。

  今年这个暑期,冯卫特别忙碌。他究竟有多忙?师生们的眼泪会告诉你,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会告诉你,头桥镇的乡亲们会告诉你……9月18日,冯卫突发脑梗,抢救5天,仍不幸辞世。这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校长,永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生命定格在了49岁。

  一位副校长究竟有多忙

  “在他身上,既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传统精神,又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作为的时代个性。”这是头桥中学校长佘军民对冯卫的评价。熟悉冯卫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身体并不好。今年暑期,扬州先后经历暴雨肆虐和疫情暴发,身体不好的冯卫连续多日奋战。

  时间回溯到7月28日凌晨4点,暴雨突袭。熟睡中的冯卫被雨声惊醒,他立马起床,往学校奔。头桥中学的校舍建于1994年,因为地势低洼,逢大雨即涝。到达学校后,冯卫首先走进配电房拉闸,随即跑向教师办公楼机房,把七八台主机抱到了办公桌上,最后又奔向学校报告厅,将音响设备全部摆放到调音间……等忙完这一切,天已大亮。像这样的突发情况,冯卫经历过很多次,每次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守护学校财产安全。

  8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扬州。8月4日下午,头桥中学接到通知,学校校舍被临时征用,为头桥社区的2000多位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头桥中学检测点前后开展了8次居民核酸检测,8次滞扬人员核酸检测,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都多亏了冯校长。”头桥社区副主任唐飞告诉记者,冯卫有多年举办校运动会的经验,能合理安排检测点的闭环路线,确保待检群众排队时不聚集,且都能站在树荫底下等待,“他和同事贴一米线时,根本不用拿尺量,大跨一步,就是一米,准得很。”

  同事窦可顺回忆,那段时间,冯卫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到学校。晚上等所有人离开后,他还要把核酸检测点的各个场所都巡视一遍,确保空调关掉,门窗锁好。“中途有几次发现他有中暑迹象,我提醒他去看医生,他总说不要紧。他到办公室躺一会儿,然后喝一点水,吃一袋榨菜,就继续上岗。”

  “大管家”没做任何告别就离开了

  头桥中学总务处主任徐仁国介绍说,学校下水沟一到夏天就会发臭,不久前,他们组织工人维修。冯卫是分管学校后勤的负责人,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每天一大早就到学校,安排工人维修施工。去世前几天,冯卫还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保安工作培训、学校环境美化及教学设施提升等一系列工作。

  从校园物资抢险到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从小区卡口执勤到外省大学生返校材料审核,连续多日超负荷运转,冯卫的脸色越发苍白。细心的同事发现后,劝他回家休息,可他放不下手头的工作。疫情过后,教室交互式一体机安装、开学验收准备、中秋国庆教师福利发放……本该在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他,仍没日没夜地忙碌着。

  9月18日,扬州市召开全市安全员网络培训会议。上午9点的会议,冯卫6点就到校了。他查看了下水道工程,又跟两个门卫交代了一些工作。学校总务处副主任陈昌旺到办公室时,看到冯卫脸色蜡黄,正躺在椅子上收看会议,写字时手直抖。“当时我要带他去医院,他一个劲地说,‘没事,会议结束回家歇歇就好了’。”当天午饭后,冯卫原本计划再到学校参加一场视频会议,但他实在走不动了。家人将他紧急送往苏北人民医院。经过CT检查,冯卫的脑动脉几乎梗死。9月23日,抢救5天后,冯卫不治离世。

  “有老冯这个‘大管家’,后勤的事我放心。”佘军民曾不止一次这么说过。他没想到,这位“大管家”没作任何告别,就离开了。在同事们的印象里,从教30年,冯卫从来没有寒暑假。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把工作当事业,没有丝毫懈怠。每年寒暑假的校安工程、校舍整修,都是冯卫全程监工。有些施工单位私下打招呼,希望通融一点,他总是把他们拒之门外。

  如今,头桥中学即将迎来新学期。校园里再也闻不到臭水沟的味道了,一间间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也已经安装到位,然而为这一切付出努力的冯卫却永远离开了。

  守着一群农村孩子,他哪儿也不愿去

  冯卫的儿子冯正坤目前是大连理工大学研二学生,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寒暑假时,想和父亲外出旅游是一种“奢侈”。冯正坤也埋怨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父亲的忙碌是为了让更多的乡村学子有出路。

  1992年,冯卫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体育系,虽然是体育教师,但他总是使出浑身解数,打通学生求学的通道。近年来,体育在中考中的分数占比越来越大,冯卫和学校体育教师组成教练组,开展特色体育教学。在冯卫的努力下,头桥中学先后有多名学生成长为体育特长生,考入重点高中,升入更高学府深造。“农村学生底子相对薄弱,考高中、考大学都不容易,走体育特长生这条路,也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径。”冯卫经常对体育组的同事们说。

  “冯校长虽然教的是体育,但他在教学上想了很多金点子,平时小赛不断,大赛不少。他提倡以赛代训,老师们在比,学生们在拼,各种训练全面接轨中考改革。”副校长倪传峰说,由于专业出色,曾有几所城区优质初中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都被拒绝了。

  “冯校曾经跟我说过,他哪儿也不去,就守着一群孩子,点燃一盏明灯,无愧于做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佘军民回忆道。

责任编辑:陈路

生命尽头,他惦记的还是学校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小亮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副校长冯卫默默坚守乡村教育三十年——

生命尽头,他惦记的还是学校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亮

  “校园内300米下水道改造,直径15厘米增粗到60厘米;更换5个班级一体式互动式黑板;秋学期开学之后,体育课上需要排列的队形、活动方阵……”这是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副校长冯卫去世之前列出的工作计划。

  今年这个暑期,冯卫特别忙碌。他究竟有多忙?师生们的眼泪会告诉你,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会告诉你,头桥镇的乡亲们会告诉你……9月18日,冯卫突发脑梗,抢救5天,仍不幸辞世。这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校长,永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生命定格在了49岁。

  一位副校长究竟有多忙

  “在他身上,既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传统精神,又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作为的时代个性。”这是头桥中学校长佘军民对冯卫的评价。熟悉冯卫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身体并不好。今年暑期,扬州先后经历暴雨肆虐和疫情暴发,身体不好的冯卫连续多日奋战。

  时间回溯到7月28日凌晨4点,暴雨突袭。熟睡中的冯卫被雨声惊醒,他立马起床,往学校奔。头桥中学的校舍建于1994年,因为地势低洼,逢大雨即涝。到达学校后,冯卫首先走进配电房拉闸,随即跑向教师办公楼机房,把七八台主机抱到了办公桌上,最后又奔向学校报告厅,将音响设备全部摆放到调音间……等忙完这一切,天已大亮。像这样的突发情况,冯卫经历过很多次,每次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守护学校财产安全。

  8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扬州。8月4日下午,头桥中学接到通知,学校校舍被临时征用,为头桥社区的2000多位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头桥中学检测点前后开展了8次居民核酸检测,8次滞扬人员核酸检测,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都多亏了冯校长。”头桥社区副主任唐飞告诉记者,冯卫有多年举办校运动会的经验,能合理安排检测点的闭环路线,确保待检群众排队时不聚集,且都能站在树荫底下等待,“他和同事贴一米线时,根本不用拿尺量,大跨一步,就是一米,准得很。”

  同事窦可顺回忆,那段时间,冯卫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到学校。晚上等所有人离开后,他还要把核酸检测点的各个场所都巡视一遍,确保空调关掉,门窗锁好。“中途有几次发现他有中暑迹象,我提醒他去看医生,他总说不要紧。他到办公室躺一会儿,然后喝一点水,吃一袋榨菜,就继续上岗。”

  “大管家”没做任何告别就离开了

  头桥中学总务处主任徐仁国介绍说,学校下水沟一到夏天就会发臭,不久前,他们组织工人维修。冯卫是分管学校后勤的负责人,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每天一大早就到学校,安排工人维修施工。去世前几天,冯卫还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保安工作培训、学校环境美化及教学设施提升等一系列工作。

  从校园物资抢险到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从小区卡口执勤到外省大学生返校材料审核,连续多日超负荷运转,冯卫的脸色越发苍白。细心的同事发现后,劝他回家休息,可他放不下手头的工作。疫情过后,教室交互式一体机安装、开学验收准备、中秋国庆教师福利发放……本该在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他,仍没日没夜地忙碌着。

  9月18日,扬州市召开全市安全员网络培训会议。上午9点的会议,冯卫6点就到校了。他查看了下水道工程,又跟两个门卫交代了一些工作。学校总务处副主任陈昌旺到办公室时,看到冯卫脸色蜡黄,正躺在椅子上收看会议,写字时手直抖。“当时我要带他去医院,他一个劲地说,‘没事,会议结束回家歇歇就好了’。”当天午饭后,冯卫原本计划再到学校参加一场视频会议,但他实在走不动了。家人将他紧急送往苏北人民医院。经过CT检查,冯卫的脑动脉几乎梗死。9月23日,抢救5天后,冯卫不治离世。

  “有老冯这个‘大管家’,后勤的事我放心。”佘军民曾不止一次这么说过。他没想到,这位“大管家”没作任何告别,就离开了。在同事们的印象里,从教30年,冯卫从来没有寒暑假。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把工作当事业,没有丝毫懈怠。每年寒暑假的校安工程、校舍整修,都是冯卫全程监工。有些施工单位私下打招呼,希望通融一点,他总是把他们拒之门外。

  如今,头桥中学即将迎来新学期。校园里再也闻不到臭水沟的味道了,一间间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也已经安装到位,然而为这一切付出努力的冯卫却永远离开了。

  守着一群农村孩子,他哪儿也不愿去

  冯卫的儿子冯正坤目前是大连理工大学研二学生,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寒暑假时,想和父亲外出旅游是一种“奢侈”。冯正坤也埋怨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父亲的忙碌是为了让更多的乡村学子有出路。

  1992年,冯卫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体育系,虽然是体育教师,但他总是使出浑身解数,打通学生求学的通道。近年来,体育在中考中的分数占比越来越大,冯卫和学校体育教师组成教练组,开展特色体育教学。在冯卫的努力下,头桥中学先后有多名学生成长为体育特长生,考入重点高中,升入更高学府深造。“农村学生底子相对薄弱,考高中、考大学都不容易,走体育特长生这条路,也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径。”冯卫经常对体育组的同事们说。

  “冯校长虽然教的是体育,但他在教学上想了很多金点子,平时小赛不断,大赛不少。他提倡以赛代训,老师们在比,学生们在拼,各种训练全面接轨中考改革。”副校长倪传峰说,由于专业出色,曾有几所城区优质初中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都被拒绝了。

  “冯校曾经跟我说过,他哪儿也不去,就守着一群孩子,点燃一盏明灯,无愧于做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佘军民回忆道。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