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康)为大力推进全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减缓衔接坡度,化解家长焦虑,近日,省教育厅发文,启动实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主要包括以下举措。
扎实开展幼小科学衔接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各类幼儿园要将入学准备贯穿到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旗帜鲜明反对和制止“小学化”倾向。大班下学期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各小学要强化主动意识,积极与周边幼儿园开展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
全面开展幼儿园小学联合教研行动。各地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各地要成立由1名小学教研员和1名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专门负责区域内的幼小衔接教研工作。鼓励幼儿园与小学实现双向对接,建立幼小互访制度,建立学习共同体。
认真开展教师幼小衔接专业提升行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定幼小衔接专项培训方案,将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和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切实提高园长(校长)、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
积极开展家园校携手共育行动。学校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共育机制,搭建家园校沟通平台,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家长解决儿童衔接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主动拒绝超前教育。
深入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综合治理行动。各地要集中开展对各类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对大班幼儿无理由不到幼儿园就学要进行跟踪核查,摸清幼儿去向,做好劝返工作,并向其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各地要将“小学化”问题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对存在类似行为的在职教师要坚决予以处理,直至吊销教师资格证,同时追究校长连带责任。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设立了3个阶段性目标:到2021年9月底,完成幼小衔接省级实验区和试点园(校)的遴选及省级专家团队的组建工作,实验区完成区域实施方案制定,试点园(校)完成入学准备实施方案和入学适应实施方案;到2022年8月底,试点实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总结推广10个左右幼小科学衔接的典型案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幼小科学衔接教研、教学模式和经验,幼小联合教研模式初步构建;到2023年6月底,课程衔接、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及动态监管等幼小协同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据悉,我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把幼小衔接开展情况纳入开学工作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和教育教学督导的重要内容,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将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对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幼儿园(小学)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