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样板示范高地 走好教育强省之路·笔谈
紧扣守正创新主题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作出教育贡献
连云港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王修杰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连云港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一流”教育追求,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聚焦政治方向办教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以贯之的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做到常学常新,笃信笃行。压实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责任,全力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全市307所中小学完成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7.8%。开展连云港市民办学校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提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成立由5所在连高校牵头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联盟,涵盖全市40所大中小学学校,同步推进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三个“一体化建设”,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获奖课程73项、课程思政104项,“‘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示范项目”。
聚焦成长规律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用好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厚植红色基因,铸就品格灵魂。完善体育评价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全面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在全省高校新生身体素质测试中综合指标名列前茅。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加强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教育,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巩固深化“双减”成效,开展“‘双减’·好故事”、“‘双减’·好家教”、“双减”示范校评选,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整治,健全违法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预防、发现、处置工作机制,防范治理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审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97家,定期调整更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聚焦民生保障办教育,满足优质公平需求。突出规划引领,编制《连云港市市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修编》,形成“先建校后出让”的土地出让机制和与常住人口增长、城镇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突出资源供给,5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6所、幼儿园81所,增加普通高中学位5万个。突出优质均衡,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96.82%,建成结对共建学校等160对,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学生占比超过99%,公办优质普通高中占比达100%。突出教育数字化,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强用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200个城乡互动课堂,80万名师生共享教育大数据平台优质教学数字资源。突出城乡协同,全面实施“优学乡村”“优评促教”“优生优学”等“三优工程”,指导乡村学校探索高质量小班化教学、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教师全覆盖课堂改革能力展示、高中学校试点拔尖人才培养。突出队伍建设,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和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等培育项目,培养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3人,省“苏教名家”和“教学名师”培养对象64名,花果山英才卓越教师和校长45名、卓越团队31个,骨干教师支撑辐射能力更强。连云港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城市,建成教师大数据平台,服务7万名教师专业成长。
聚焦产业衔接办教育,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支持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师专提升发展层次,江苏海洋大学加快建设海洋前沿学科和特色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连云港师专创建连云港师范学院完成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出台实施《推动新时代连云港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职业教育优质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数字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连云港新医药、数字商务、水晶珠宝、建筑、汽修等5个方向产教联合体,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对接“三新一高”产业发展需求,建成“石油化工产业学院”等市级产业学院29个,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聚焦和谐稳定办教育,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出台《连云港市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关心爱苗”“润心护苗”“护航守苗”“携手育苗”等4个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预防溺水、家校社共育工作。建立市县校三级“润心”工作专班,落实五级“包保制”,提高学生抗逆能力。重点推进暑期防溺水工作,完善网格化管理和家校联系制度,每名教师联系10到15名学生,实现游泳技能训练全覆盖,防溺水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开展校园周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3个县(区)、2所高校成功创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县、建设高校,实现全市中小学校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学校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城镇学校“护学岗”配备率5个100%。
面对宏伟的教育强国战略图景,下一步,连云港将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扣“守正创新”主题,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港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教育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扛牢教育发展责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全市教育系统“桃李红韵,先锋培育”行动,深化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确保教育工作高位推进、健康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行好管教育、抓教育、办教育的职责,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把牢铸魂育人方向。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育”并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质量核心,守牢教育改革根本。把教育质量作为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和生命线,精准把握教育工作特点、重点和难点,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特色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完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要素保障,筑牢事业发展基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连云港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方案》,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坚持环境优化,树牢教育为民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着力优化教育环境。坚决管住关键时段、重要阵地和重要对象,维护校园政治安全、和谐稳定。完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教育安全工作体系,完善市县校安全教育工作定期提醒机制,加强学生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防溺水安全等管理,全面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牢牢守住校园安全稳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