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分中考生主动填报中专引发思考:
职校凭啥“抢”走学霸?
今年南通中考招生中,考生小徐考出732分的优异成绩,这一分数远超当地599分的普高录取分数线。小徐本可以填报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选择了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一所是南通重点高中,一所是专科学校。“这孩子是不是填错志愿了?”小徐的这一选择让不少家长直呼“看不懂”,在家长群引发热烈讨论。面对采访请求,小徐妈妈通过校方婉拒,仅表示“尊重孩子的职业规划”。
小徐主动选择的,是南通中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合作项目。校方透露,针对这类优质生源,学校高度重视,入学后将为其颁发“成功教育”新生特别奖学金,配备专属导师团,目标直指考取德国不莱梅手工业协会技工证书并升入德国双元制本科大学,为学生铺设一条融合工匠精神、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成长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南通中考志愿填报中,带着能上普高考分去填报中专的学生不止一例。“今年我校有9个专业的最高分在600分以上,有15名考生超过普高分数线选择报考我校五年制大专或‘3+3’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张兵介绍,今年学校的招生趋势总体向好,在中考难度增大、全市均分有所下滑的情况下,该校生源均分较去年仍提高约15分,生源质量有了更大提升。
为何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选择职校?该校校长万军认为,“职教高考”“普职融通”等政策的密集落地,打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该校2025年五年制高职的90多名学生通过转本考试或技能大赛保送等途径获得进一步深造机会,其中51人被本科院校录取。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南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有力促成这一转变。万军表示,作为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的职业院校,学校服务地方产业,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在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就业优势尤为突出。学校通过学徒制人才培养等模式,“入学即入职、毕业即成才”的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就业市场的“硬通货”,也成为打动学生家长的“硬法宝”。
这一现象也打破人们对于“高分=重点高中”的惯性认知。高分考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是否意味着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
省教科院职教研究所所长陈向阳表示,高分考生选择职业教育路径的个案可能存在特殊原因,不宜简单归因或过度解读。但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正呈现多元化趋势。“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顺畅衔接、拓宽职教学生的升学通道,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我省较早构建起多种类型的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包括5年一贯制、“3+3”“3+4”“5+2”等多种模式。其中,“3+4”(3年中职+4年本科)和定向师范生“5+2”(5年高职+2年本科)模式最受青睐。此外,高职起点的“3+2”“4+0”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升入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的通道。
对于选择普通中职、高职的学生而言,职教高考是升入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以南通地区为例,不少职业学校的职教高考本科升学率表现突出,这也是当地职业教育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贯通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升学路径,这种确定性对部分家长和考生具有独特吸引力。”陈向阳建议,从政策层面进一步规范贯通培养标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真正打通职业教育的发展通道,让更多学生在这条路上走出精彩人生。
实习生 徐子轩 本报记者 杨频萍
原载:2025年7月10日《新华日报》,版次:4
【江东时评】
“本升专”:破除学历迷思,回归能力本位
孟亚生
最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布2025年“本升专”单招计划。该校面向本科毕业生计划招生135人,涉及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3个专业,毕业后发放专科毕业证。
近年来,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增加,本科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下降。以铁路行业为例,近年来接收的本科生中,不少人不会看图纸、不会用仪器、不敢上轨道。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经过三年系统实训的专科生,不仅能熟练操作百万级检测设备,还能根据故障代码快速定位问题。
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比本科、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的被录用率更高,表明在就业市场中,技能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学历优势。大专学历毕业生拥有技能优势,有清晰的认知和理性的预期,反而更加容易就业。
一直以来,受非理性“学历崇拜”影响,许多人盲目追求学历,轻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探索“本升专”,有助于推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职业学校招收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较高的本科生,可以提高生源质量;本科生凭借本科阶段积累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掌握前沿技术和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选择并非是对本科教育的否定,而是对就业市场变化的积极因应。
“本升专”的出现,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有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而企业也常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本升专”的推出,有助于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填补技能人才缺口,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调节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
“本升专”发展过程必然还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应打破“学历至上”的思维桎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行动力。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在选择教育路径和职业规划时,也不应被传统观念束缚,而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做出更加理性和务实的选择。学历固然重要,真正在职场上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的,是个人的能力和不断学习进步的态度。
原载:2025年7月10日《新华日报》,版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