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扬州 > 正文

王雪莹:十二年的爱心“隐士”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十二年的爱心“隐士”

——江苏省扬州中学王雪莹同学先进事迹

  王雪莹是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5)班团支部书记、数学课代表、共青团员。她阳光自信、品学兼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展现了新时代中学生的风貌。

  一、学习成绩优 综合素质强

  王雪莹学习勤奋、创新发明,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她学习刻苦,思维敏捷,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每学期初她都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遇到挫折,她也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因为她知道,赢得这一切,必须要靠自己努力。

  她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兴趣广泛,全面发展,获得全国、省级、市级多项荣誉。她善于思考、热于求知,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国家级的奖项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论文答辩一等奖”、“中国少科院小院士”称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外研通杯全国新概念英语大赛三等奖”;江苏省级的奖项有 “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中组WER项目一等奖”“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24届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特等奖”、“26届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一等奖”、“25届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二等奖”、“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省一等奖”;市级的奖项有 “扬州市教育界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扬州市优秀少先队员”、2013-2014年度扬州市优秀学生干部、2015年度扬州市高一化学竞赛二等奖、扬州市第十三届“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三等奖。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称号并获扬州中学“於宙奖学金”“江平奖学金”以及树人学校的“树人奖学金”特等奖 、“树人奖学金”一等奖。

  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从上初中开始每年都获得奖学金。她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积极鼓励、帮助同学一起进步,使全班形成“勤学、会学、助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思想品德高 团结助人乐

  王雪莹是一名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少年,她助人为乐,仪表大方,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2015年11月24日扬州中学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这封信是高邮市湖西新区妇联寄出的,信上写道“恳请贵校帮助寻找‘雷锋式’女生,她把自己的奖学金5000元捐给了我区淋巴肿瘤女童却不留名。信中捎带着女童一家的心愿“能否帮我们找到这位女学生,我们一家人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学校收到送桥镇妇联这封感谢信,扬中的老师也很受感动,学校的学生能有这份善心,他们感到很欣慰。学校立即进行查找,除将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逐一梳理,并一一核实外,还把这封感谢信制作成海报,张贴在学生的必经之路上,希望捐款学生看到后能主动联系学校,但一直没人承认。无奈之下,学校求助了媒体,将此事在扬州晚报、扬州时报上作了刊登,很快就有热心人为报社提供了线索。学校这才找到了这位“雷锋式”女生——王雪莹。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报社记者希望采访王雪莹本人,但是,她婉言谢绝了,她始终没有出现在记者面前,她愿做一个“隐形人”,用这份爱给所有患有疾病的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正是她的这番举动,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他们纷纷联系报社希望为小欣璐捐款,更令人惊喜的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绿地医院也联系了报社,他们有一项针对淋巴肿瘤的公益项目,想进一步了解小欣璐的病情。众人拾柴火焰高,王雪莹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她传递给社会的正力量是巨大的。

  当然王雪莹对社会的爱绝不是捐款这么简单,从懂事开始,她的父母就常带她去做义工,周末有时间就约上几个家庭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庆祝生日,协助打扫卫生。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雪莹正是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2013年5月4日青年节恰好是周末,在之前王雪莹就与福利院的老人约好在这一天为他们中三位老人庆祝生日,他们分别是周萍、尤长林、朱大富的90岁、80岁、70岁生日。同往常一样王雪莹一家约上其他两个家庭,带上为老人准备的生日礼物给老人过了一个既简朴又隆重的生日。通红的“寿”字,映红了老人们的笑脸,尤长林老人眼噙热泪地说“我这一辈了还没做过这么大的生日呢!谢谢你们!”

  16岁的王雪莹当了12年的爱心“隐士”,4岁第一次捐款帮助的是位四川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压岁钱,上初中以后都是用奖学金去“献爱心”。汶川地震、敬老院、患病校友丁坤、白血病患者小艺艺、高邮天山小学等等,12年来十多次的捐助经历,她用行动向社会传递温暖。这位‘雷锋式’的学生对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非常慷慨,但对自己却非常“节制”。她身上只有很少的零花钱,也没有自己的手机,只有外出的时候才借用长辈的手机,回家了就立即归还。学校老师说,她一直都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平常和同学相处时,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12年来,王雪莹同学用自己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温暖、散发着正能量!大爱无言,大音无声,12年的捐助经历的背后每一份善意,都值得我们尊重,她闪耀着人性中真善美的熠熠光辉,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什么是“最美”和“感动”!感谢这份“真善美”,让我们在这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了最平淡也是最珍贵的人性温暖!

责任编辑:张超英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