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05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4篇

    回想起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得偿所愿地看到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

  也许我们每个人对孩子的期望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开始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只希望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有句话是,“行行出状元”,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难道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得很乐观、很幸福。

  我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别是东京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的,因为她认为这样的人以后可能不愿意奋斗了,姑娘们更希望小两口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很多家长会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打他、骂他都行。”这反映了家长的一种心态,在推卸自己应该担负的角色。也有很多时候,家长喜欢小题大作,儿子接到了一个女孩的电话,妈妈可能会拿起另一个电话在旁屋监听;或者一个女孩接到男孩的电话,家长会立刻跟老师反映,请求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其实这都是过于敏感。

  一位老师曾说:“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一个台湾作家写过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在他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到海边玩儿,孩子们希望下水,考虑到安全,他开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那么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但是,他让老师们在远处布置一条防线,让孩子们不能超过这个防线。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上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孩子们说笑着,一个小女孩把衣服脱下来了。显然,她的衣服脱得太多了,这个老师特别惊讶,想着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后来,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把衣服拧了拧,然后把衣服穿上了,旁边的男孩女孩没有什么异常。因为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这儿,但是我们成年人大喊一声,一切可能就会变得不一样了。所以,这就是我们眼睛里要揉的沙子。

  父母如何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

  网上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文章的观点是,千万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侣更加重要。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某次我谈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说要有足够的时间跟孩子家人在一起,有家长说我的工作每天就是应酬,晚上都在外面吃饭,很少回家吃饭。我说我不认为任何一顿饭都要在外面吃,我认为和谐的家庭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家人厮守在一起。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不要把它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一个和谐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至于是不是那么早地学更多的东西,我个人的建议是希望家长不要看重“抢跑”。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理性的来对待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长铭(系北京四中校长)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