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道·百家谈 第50篇
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家长们一边期待着孩子拿高分,一边又生怕自己的期待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进而怀疑“分数为上”的想法是不是错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下面这篇文章告诉家长们,到底应该对“分数”持有怎样的态度,一起来看看吧~
近半年来,笔者听课改讲座若干,言及传统教学之弊,论到课改之必要,皆归咎于考试。有一言颇为大家称道:“没有分数,你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你过不了明天。”就目前看,整个社会崇考追分的气候和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读书无用论掺搅在一起,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学校教育的主流评价方式目前仍离不开分数,考试还是最主要最公平的评价手段。不少学校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执教班级的成绩,尤其是毕业年级,对分数的追求更是锱铢必较。在这样的背景下,说没有足够的分数过不了今天是有道理的。
我们不必妖魔化分数。分数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它的背后蕴涵着孩子在追求分数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高分数的取得并非易事,我们经常羡慕学霸们的成绩,学霸们背后的辛苦付出却经常被忽视。分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素质的高低。比如作文上的分数,就能体现作者的书写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分数有的时候还会幻化为一颗感恩的心。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在艰辛的生活中得到爱心人士的关怀,出于感恩的心理,他们刻苦学习,用优异的分数回报恩人。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的校园里,分数高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自信,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往往担任班级的重要职务,是老师教学与管理的助手。
他们是学生中的“领头羊”,善于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管理能力、与各种各样的同学相处的能力、与老师沟通的能力等。不要小看这种锻炼,有了学生时代的基础,在将来的社会大舞台上,这些孩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出彩的机会。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不少分数不理想的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卑,在一些展示自我才干的场合,勇气明显不足。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非常重视分数。在市场经济下,各种思潮泛滥,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使很多学生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各种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设备的普及,让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这些孩子对分数的高低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无心学习,在校园里无所事事,甚至走入歧途。
有的人会用爱迪生、爱因斯坦、高尔基、马云等一些小时候成绩不佳但长大后取得突出成就者,作为不必重视分数、不用好好学习的挡箭牌。我们不否认这些事实,但我们不可忽略两个前提:第一,这些人都很勤奋,他们身上有成功者必备的不怕失败的精神;第二,这些人只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另一方面,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思维水平、情感智慧等都不能通过分数来简单衡量。而这些素质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
这方面有着惨痛的教训。马加爵事件、刘海洋事件等青少年犯罪事件中,只重视分数、忽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难辞其咎。
我们的幸福就在明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分数,但又不能过于追求分数。我们要尽力而为,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唯有如此,社会的发展才会更精彩。
我们不可能跳过今天直达明天,因此我们要督促孩子尽心尽力学习,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不虚度每一天光阴,能有分数干吗不要呢?但我们也不能为了应付今天的考试,一味追求分数,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愿意培养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只会考试的孩子出了学校的大门就会茫然无措,注重全面发展才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作者: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