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郝达富:涵养家国情怀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

作者: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中间,正式成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一员。秉承红色基因的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起源于新四军军部1941年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1958年成立盐城医学专科学校、盐城中医专科学校,2005年升格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更名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是省卫健委直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省市三方共建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从此刻起,苏医将在未来的三年里,见证你们的成长与蜕变。

  首先,我想通过四种精神,让大家了解苏医,这个将成为每一位同学人生新起点的地方。

  坚定铁军精神之“魂”。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是有79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卫生高职院校,前身为1941年创办的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其发展历史与盐城的铁军精神密不可分。学校创建“铁军园”,依托铁军园、校史馆以及盐城所具有的丰富的新四军革命教育基地,共同组建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新四军绝对服从党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立牢好人精神之“根”。学校先后涌现出以“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袁今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护士”周桂娟,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王兆军,学校护理专业创始人、捐资120万设立“奖教金、奖学金”的“中国好人”奚家凯,舍己救人的“中国好人”徐兆学,救死扶伤的“盐城好人”蔡慧,盐城好人、全国优秀教师孙海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教师。

  夯实医学人文精神之“基”。办学79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立业,医德立身”的办学理念,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建成医学人文“真人图书馆”、中国好人“奚家凯工作室”等文化项目,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搭建医学人文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工匠精神之“能”。学校注重培育“博学卓识、慎思笃行”和“业精于勤、技进乎道”的工匠精神。2019年我校护理专业曹婷、董蕊同学纷纷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临床专业张新欣、赵成兰、刘雨洁三位同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药学专业饶家灿、唐燕华同学在全国食品药品类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中我校项目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学校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7年保持100%,临床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2年保持在90%左右。

  同学们,在这珍贵的三年中,希望你们能够全方位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磨练自己,全身心地践行“行方智圆”的校训精神,将学校提供给你们的成长条件转化为自己人生旅途上永不枯竭的动力。当你们跨进校门,在铁军园里、天使湖畔,处处可见优秀榜样的陪伴激励:在充满青春活力的社团活动中,有学长学姐热情的笑脸;在整洁温馨的宿舍楼里,有同伴们温暖贴心的问候;在新老生交流会上,聆听到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优秀事迹。来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你们将感受着苏医的老师同学们全方位的卓越素质,将在追赶中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

  常发爱国之思。2020年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的大事件。在这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之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体验到了身而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在这场疫情里,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百余名毕业生们从全国各地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迎风逆行。刚毕业不到一年的2019届护理毕业生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徐文清和赵子颖两位学姐,在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大年除夕的当天即匆匆告别父母奔赴武汉驰援汉口医院;为增援武汉,毅然推迟婚礼的2012届护理毕业生陈荣超学长,医院得知情况后联系民政局为他上门办理结婚登记业务,第二天即出征武汉;还有被央视新闻采访报道的我校护理毕业生吴卫娟学姐,由于工作原因已经连续15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吃年夜饭的她,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再一次离开了家人,成为江苏省首批赴武汉支援的医疗队成员,她的丈夫冯维君,我校校友影像专业毕业生,也一直坚守在医院抗疫一线。支撑这一群火线天使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不仅仅是源于职业责任,更多的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担当。

  常抱奋勇之志。大学是你们构建知识体系、挖掘自身潜能、选定目标方向的重要时期,希望你们沉潜静心、穷理明辨,踏踏实实学真知、孜孜不倦求真理,涵养真性情、练就真本领。我校2020届药学专业文鑫同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参加全国2018年度“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特等奖,并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1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李佩瑶,在校期间担任班长,2019年考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0届涉外护理1班副班长徐靖,毕业后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疫情期间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通报表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怀揣兼济天下的梦想与信仰,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用自己扎实的学识助力健康中国事业的建设。

  常怀感恩之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非典的17年后,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又亮出了党员本色、医者初心,奔上了抗疫前线;“中国好人”奚家凯,苏医护理专业开创人,捐赠设立“奚家凯夫妇奖教金、奖学金”,捐资总额已达120万元,疫情发生以来,年近90的奚老师时刻牵挂着疫情进展,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为抗击疫情捐款10000元。希望每一位同学牢记这些经历,牢记那些为我们以命相搏的战士,常怀感恩之心,懂得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懂得身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同学们,你们在2020年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入学,这意味着大家未来的成长轨迹将与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向而行,注定要成为国家民族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珍惜在苏医的时光,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在苏医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郝达富:涵养家国情怀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中间,正式成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一员。秉承红色基因的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起源于新四军军部1941年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1958年成立盐城医学专科学校、盐城中医专科学校,2005年升格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更名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是省卫健委直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省市三方共建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从此刻起,苏医将在未来的三年里,见证你们的成长与蜕变。

  首先,我想通过四种精神,让大家了解苏医,这个将成为每一位同学人生新起点的地方。

  坚定铁军精神之“魂”。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是有79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卫生高职院校,前身为1941年创办的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其发展历史与盐城的铁军精神密不可分。学校创建“铁军园”,依托铁军园、校史馆以及盐城所具有的丰富的新四军革命教育基地,共同组建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新四军绝对服从党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立牢好人精神之“根”。学校先后涌现出以“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袁今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护士”周桂娟,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王兆军,学校护理专业创始人、捐资120万设立“奖教金、奖学金”的“中国好人”奚家凯,舍己救人的“中国好人”徐兆学,救死扶伤的“盐城好人”蔡慧,盐城好人、全国优秀教师孙海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教师。

  夯实医学人文精神之“基”。办学79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立业,医德立身”的办学理念,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建成医学人文“真人图书馆”、中国好人“奚家凯工作室”等文化项目,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搭建医学人文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工匠精神之“能”。学校注重培育“博学卓识、慎思笃行”和“业精于勤、技进乎道”的工匠精神。2019年我校护理专业曹婷、董蕊同学纷纷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临床专业张新欣、赵成兰、刘雨洁三位同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药学专业饶家灿、唐燕华同学在全国食品药品类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中我校项目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学校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7年保持100%,临床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2年保持在90%左右。

  同学们,在这珍贵的三年中,希望你们能够全方位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磨练自己,全身心地践行“行方智圆”的校训精神,将学校提供给你们的成长条件转化为自己人生旅途上永不枯竭的动力。当你们跨进校门,在铁军园里、天使湖畔,处处可见优秀榜样的陪伴激励:在充满青春活力的社团活动中,有学长学姐热情的笑脸;在整洁温馨的宿舍楼里,有同伴们温暖贴心的问候;在新老生交流会上,聆听到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优秀事迹。来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你们将感受着苏医的老师同学们全方位的卓越素质,将在追赶中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

  常发爱国之思。2020年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的大事件。在这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之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体验到了身而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在这场疫情里,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百余名毕业生们从全国各地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迎风逆行。刚毕业不到一年的2019届护理毕业生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徐文清和赵子颖两位学姐,在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大年除夕的当天即匆匆告别父母奔赴武汉驰援汉口医院;为增援武汉,毅然推迟婚礼的2012届护理毕业生陈荣超学长,医院得知情况后联系民政局为他上门办理结婚登记业务,第二天即出征武汉;还有被央视新闻采访报道的我校护理毕业生吴卫娟学姐,由于工作原因已经连续15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吃年夜饭的她,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再一次离开了家人,成为江苏省首批赴武汉支援的医疗队成员,她的丈夫冯维君,我校校友影像专业毕业生,也一直坚守在医院抗疫一线。支撑这一群火线天使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不仅仅是源于职业责任,更多的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担当。

  常抱奋勇之志。大学是你们构建知识体系、挖掘自身潜能、选定目标方向的重要时期,希望你们沉潜静心、穷理明辨,踏踏实实学真知、孜孜不倦求真理,涵养真性情、练就真本领。我校2020届药学专业文鑫同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参加全国2018年度“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特等奖,并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1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李佩瑶,在校期间担任班长,2019年考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0届涉外护理1班副班长徐靖,毕业后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疫情期间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通报表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怀揣兼济天下的梦想与信仰,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用自己扎实的学识助力健康中国事业的建设。

  常怀感恩之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非典的17年后,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又亮出了党员本色、医者初心,奔上了抗疫前线;“中国好人”奚家凯,苏医护理专业开创人,捐赠设立“奚家凯夫妇奖教金、奖学金”,捐资总额已达120万元,疫情发生以来,年近90的奚老师时刻牵挂着疫情进展,第一时间联系学校为抗击疫情捐款10000元。希望每一位同学牢记这些经历,牢记那些为我们以命相搏的战士,常怀感恩之心,懂得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懂得身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同学们,你们在2020年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入学,这意味着大家未来的成长轨迹将与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向而行,注定要成为国家民族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珍惜在苏医的时光,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在苏医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责任编辑:李月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