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顾 怡:青春献蜀川·邮竹情谊深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顾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班长,曾任南京邮电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大竹县第二中学初2018级7、8班数学教师兼校团委办公室主任。自2018年7月参与研究生支教团计划以来,他怀揣满腔热忱,秉承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奉献竹乡教育,搭建起校地沟通的桥梁。他立志愿之心,固志愿之根,洒志愿之情,铸志愿之魂,用一言一行践行“青春献蜀川·邮竹情谊深”的青春志愿宣言。

  燃青春梦想,立志愿之心

  大学期间,他砥砺前行,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出众。先后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2018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校级信息化创新项目一项,发表论文两篇,拥有软件著作权三项。大四那年,他放弃了优厚的工作机会,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和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来到四川大竹这片热土,走进大竹县第二中学。

  练过硬本领,固志愿之根

  大竹县第二中学是大竹县一所完全高中,全校将近6000余人,但是师资力量却极为有限。不少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弃学厌学、缺少自信、缺乏感恩。部分学生还来自单亲、离异家庭,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和解读。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他既苦练“教书”本领,又注重“育人”实效。为了能给学生们呈现优秀的课堂,一方面下苦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不懈怠、不松劲,为把一堂课上好,一遍又一遍地备课,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教案,只为能给孩子们呈现好的课堂;另一方面,他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甘做学徒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注重因材施教,将教学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带动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鼓励被提问的学生,尽力让学生们做到会听课,会做题,会思考,更会分享。一年来,他所教的两个班级在数次考试中都位列全年级同层次前三名,受到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扬个人所长,洒志愿之情

  工作中,他身兼多职,白天的三尺讲台是他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晚上的团委办公室是他传递青春能量的战场。他利用自己大学时作为学生社团干部组织学生的经验,不遗余力地参与并组织筹备团课、队课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负责大竹二中公众号和百度贴吧的运营,通过丰富发布内容,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协助组织社团招新,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完成学生会换届,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同时不忘他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带领大竹二中的学生们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去光荣院看望退伍老兵、清除校园小广告等等,希望能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给大竹二中的学生们。

  创品牌活动,铸志愿之魂

  在支教的一年里,他开拓志愿服务工作思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播散博爱的种子,创立了首届南邮青栀奖学金。奖学金设立初期,困难重重,也许评选制度考虑得不够全面,也许资金问题覆盖面还没有那么广,但他力争公平、公正、公开,希望以此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他起草的奖学金管理办法和评选方案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今年,他和队员们一共筹集了12800余元,及时发放给72名同学,看着同学们拿到奖学金露出的笑容,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委屈都值了。此外,他还借鉴他山之石,和母校团委、青志联一同开展了心愿卡互帮互助的活动,收集了全校百余名贫困学生的心愿寄回母校,在母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经统计,共73位南邮在校师生累计为89位二中的孩子实现了心愿,心愿卡互帮互助活动共筹得价值6000余元的礼物送给孩子们,圆了孩子们的梦想,助力他们的青春成长。南邮青栀奖学金和心愿卡互帮互助活动现已成为品牌接力项目,研支团的小伙伴们正努力争取各方资源,争取社会人士、校友力量的支持,只为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二中学子搭台铺路。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一年的支教经历让他感触颇多,他内心深知研究生支教团是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今后他将把这段经历变为人生的财富,积极融入当地环境,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努力学习开拓自身视野;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大竹二中的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南京邮电大学和大竹二中的深厚情谊谱写青春赞歌。

责任编辑:周灵

顾 怡:青春献蜀川·邮竹情谊深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顾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班长,曾任南京邮电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大竹县第二中学初2018级7、8班数学教师兼校团委办公室主任。自2018年7月参与研究生支教团计划以来,他怀揣满腔热忱,秉承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奉献竹乡教育,搭建起校地沟通的桥梁。他立志愿之心,固志愿之根,洒志愿之情,铸志愿之魂,用一言一行践行“青春献蜀川·邮竹情谊深”的青春志愿宣言。

  燃青春梦想,立志愿之心

  大学期间,他砥砺前行,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出众。先后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2018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校级信息化创新项目一项,发表论文两篇,拥有软件著作权三项。大四那年,他放弃了优厚的工作机会,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和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来到四川大竹这片热土,走进大竹县第二中学。

  练过硬本领,固志愿之根

  大竹县第二中学是大竹县一所完全高中,全校将近6000余人,但是师资力量却极为有限。不少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弃学厌学、缺少自信、缺乏感恩。部分学生还来自单亲、离异家庭,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和解读。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他既苦练“教书”本领,又注重“育人”实效。为了能给学生们呈现优秀的课堂,一方面下苦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不懈怠、不松劲,为把一堂课上好,一遍又一遍地备课,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教案,只为能给孩子们呈现好的课堂;另一方面,他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甘做学徒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注重因材施教,将教学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带动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鼓励被提问的学生,尽力让学生们做到会听课,会做题,会思考,更会分享。一年来,他所教的两个班级在数次考试中都位列全年级同层次前三名,受到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扬个人所长,洒志愿之情

  工作中,他身兼多职,白天的三尺讲台是他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晚上的团委办公室是他传递青春能量的战场。他利用自己大学时作为学生社团干部组织学生的经验,不遗余力地参与并组织筹备团课、队课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负责大竹二中公众号和百度贴吧的运营,通过丰富发布内容,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协助组织社团招新,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完成学生会换届,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同时不忘他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带领大竹二中的学生们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去光荣院看望退伍老兵、清除校园小广告等等,希望能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给大竹二中的学生们。

  创品牌活动,铸志愿之魂

  在支教的一年里,他开拓志愿服务工作思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播散博爱的种子,创立了首届南邮青栀奖学金。奖学金设立初期,困难重重,也许评选制度考虑得不够全面,也许资金问题覆盖面还没有那么广,但他力争公平、公正、公开,希望以此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他起草的奖学金管理办法和评选方案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今年,他和队员们一共筹集了12800余元,及时发放给72名同学,看着同学们拿到奖学金露出的笑容,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委屈都值了。此外,他还借鉴他山之石,和母校团委、青志联一同开展了心愿卡互帮互助的活动,收集了全校百余名贫困学生的心愿寄回母校,在母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经统计,共73位南邮在校师生累计为89位二中的孩子实现了心愿,心愿卡互帮互助活动共筹得价值6000余元的礼物送给孩子们,圆了孩子们的梦想,助力他们的青春成长。南邮青栀奖学金和心愿卡互帮互助活动现已成为品牌接力项目,研支团的小伙伴们正努力争取各方资源,争取社会人士、校友力量的支持,只为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二中学子搭台铺路。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一年的支教经历让他感触颇多,他内心深知研究生支教团是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今后他将把这段经历变为人生的财富,积极融入当地环境,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努力学习开拓自身视野;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大竹二中的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南京邮电大学和大竹二中的深厚情谊谱写青春赞歌。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