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文,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对于董瑞文来说,早在记事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青春报国的种子。一路走来,他不忘初心,永葆热爱,充满情怀,用行动践行“充满自信,传递自信;怀揣信仰,传播信仰”,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耳濡目染力行,根植爱国成长底色
董瑞文小时候与外公生活在一起,外公作为一名老党员,给幼时的他讲述张思德、雷锋的故事,传递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思想,这些成为他儿时的启蒙。他的父亲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一直以来认真负责、务实工作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长大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为祖国与人民做出贡献!”的想法就这样在他的心田生根发芽。2015年,董瑞文考入南京林业大学,刚入学他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竞选成为班长,热情为班级同学服务,没多久,他就成为班里出了名的“及时雨”。他在得知学校国旗护卫队正在选拔队员时,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选拔并成功入选,用行动守卫国旗。
董瑞文在大二转专业至机械电子工程,课程补修将平时日程排得满满的,只有周末才有课余时间,为了保证每次升旗都万无一失,他主动选择在课余时间加练,每一个动作都不断定位与练习,2016年、2017年暑假,他两次主动申请留校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旗护卫队期间,他作为旗组成员,一直是全队队列动作最标准的那一个。对他来说,每一次升旗,走向国旗台的每一步,都承载着热爱与责任。除了国旗护卫队的日常升旗,他作为骨干成员,至今已参与校园国家公祭日升旗活动5次、国家宪法日升旗5次、军训汇报表演5次,军训团旗交接仪式等大型礼宾任务10余次。于他而言,每一次活动都不仅仅是在守卫着旗杆上的国旗,更是守卫着心中的那份忠诚的信仰。
投身志愿服务,彰显无悔青春本色
早在高中时期,董瑞文就加入了学校学生会的生活部,多次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和伙伴们一起在街头举行募捐活动,并将募捐所得全部捐给当地红十字会。高考结束后,他主动前往初中母校报名成为“助理班主任”,帮助班主任完成大课间、晚自习秩序维持和相关作业辅导。进入大学后,董瑞文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学校的樱花季、迎新季以及校园马拉松等活动中,均主动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2018年9月,董瑞文以专业综合绩点排名第三的成绩,主动放弃学院直接推免资格,申请参加南林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选拔,最终他得偿所愿,并作为南林第六届研支团云南分团团长,于2019年8月率队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中心学校布卡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服务。
支教期间,董瑞文主要负责布卡小学五年级3个班的英语教学,在发现学生们英语基础差,课后常出现“放羊”的现状后,他主动要求每周在每个班增加两节英语晚自习,将课时增加到每周23节,利用晚自习带领学生们大声朗读英语,一起寻找背诵单词的窍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个学年后,五年级英语的整体成绩得到了大幅提升。五年级的史从煌同学,一开始英文字母都读不标准,在董瑞文的鼓励和教导下,如今已经每次考试都能达到80分以上。
疫情延迟开学期间,董瑞文每天都会分享一些英语知识到班级群,布置小作业,及时批阅并反馈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与爱心人士联系,帮助布卡小学获赠72瓶洗手液等系列抗疫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受疫情影响,2020年暑假延后至8月初。在服务期满后,他主动申请留下“站好最后一班岗”,带领学生复习英语,帮助学校老师完成了期末监考等相关工作,直到学校正式放假才结束一年的支教服务返回家乡。在拖布卡镇的一年,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深受老师同学们和当地团系统肯定,作为志愿服务代表受邀参与志愿服务分享活动6次,并荣获2020年度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昆明市“最美志愿者”,东川区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生命影响生命,打造思政教育特色
刚来到布卡小学后,董瑞文发现布卡小学的升旗仪式并不规范,为了方便,在一次升旗仪式中竟会同时出现两面国旗,有些学生还会使用红领巾做沙包。董瑞文萌生了创建国旗班的想法:将升旗仪式变得更加规范化,既是对国旗的尊重,更能在小朋友的心中树立爱党爱国的信条。想法得到了布卡小学校长的大力支持,董瑞文便放弃个人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着手组建国旗班,从人员选拔、队列训练、流程设置,到自掏腰包的服装配备,董瑞文都是亲力亲为。曾有不少学生好奇:“为什么升旗要这么多规矩?”董瑞文随即申请在全校范围内上了一堂名为“如果奇迹有颜色”的公开课,他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分享给了学生们:我们升起的从来不是一块红布,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自那以后,同学们都以佩戴好红领巾为荣,再也没有出现升旗仪式乱动、拿红领巾做沙包的现象,而布卡小学国旗班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用圆满完成第一次升旗任务的方式为祖国庆生。自此,布卡小学国旗班承接了每周例行升旗仪式以及校运动会、入队仪式等出旗任务,国旗班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并将其进一步发扬、传递给了布卡小学全校师生,其事迹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社等5家媒体的报道。
除此之外,董瑞文秉承着“每一个为人师表的瞬间,都可以成为思政小课堂”的信念,多次利用主题班会、课后的交流聊天以及展现给学生们的每一个行为,润物无声地向学生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期满前,董瑞文带领团队拍摄制作了MV《拖布卡支教的日子》,将满腔热爱、不舍与期待化作歌词,送给学生,勉励他们向阳生长,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返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后,他建立线上常态化支教模式,多次组织南林国旗护卫队队员们和布卡小学国旗班的成员们进行联动,以书信和视频会议等形式交流。2020年国家公祭日,董瑞文组织南林国旗护卫队和布卡小学国旗班举办了“同在一片天,共守一面旗”活动,他们在不同的地点共同升起国旗,向国旗庄严行礼,守卫和平,其事迹得到了《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在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董瑞文用奖学金买了飞机票,带着一堂党课悄悄地回到云南,在给学生们一个惊喜的同时,也抓住建党百年契机,将红九军团在拖布卡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和南京雨花英烈的故事有机结合,分享给了学生们。这也是董瑞文送给孩子们的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陪他们一起毕业,是我和学生的一年之约,而我也想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告诉他们承诺的分量和意义。”其事迹得到了新华网等多家省部级媒体的报道。
董瑞文曾经作为南林新媒体工作室成员,在南京林业大学官方两微一抖平台发表署名作品超过300余篇,他策划的“五四”街采、庆祝建党99周年等推送综合浏览量近千万。利用所得经验,他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引入到支教过程中,他多次在南京林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署名文章,分享支教感悟,讲述支教故事。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已有20余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或南林水杉支教团,用实际行动将青春奉献之歌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