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苏州科技大学教师叶常青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叶常青同志,19857月出生,现任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系副主任,苏州市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光学功能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标签与特种印刷分会委员、全国印刷电子与智能包装产业联合体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 

  叶常青同志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C类),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苏州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个人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化学会授予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共青团“苏州好青年”称号,苏州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苏州科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优秀奖等荣誉。 

  2010年,苏州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作为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专业而获得教育部批准,2012年作为全国高校功能材料本科专业首批招生。面对新专业建设,叶常青同志坚持按特色方向构建优秀教材课程体系,以科研助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他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学团队缺乏凝聚力的问题,从教材编写入手,带领团队建设优秀教材课程体系,强化科研教学有机融合,建成一支紧密的科研教学团队,入围2019年苏州魅力科技团队候选,2021年入选第三批“苏州市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他还作为功能材料专业负责人,成功申报获批2021年“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面向江苏省产业强链”——新型显示先进制造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叶常青同志认真调研分析有机光电领域当前存在的学术专著虽多,但本科教材缺乏的困境,带领团队相继编著系列教材《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双语教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教材的空白,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理论教材获“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目前已被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 20 余所高校选作教材,印刷超万册。 

  叶常青同志以教材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带动对优秀课程体系的建设。《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已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精品视频课程及校一流课程建设。他获得的教改成果包括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9年苏州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苏州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教学改革成果。 

  叶常青同志通过精品教材带动一流课程和专业建设,进一步又将科研创新融合于教学教改中,着力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受惠,为苏州及苏南长江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新产业,培养光电功能材料专业复合人才。 

  2021年,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专项活动黑科技专项赛荣获全国特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实现苏州科技大学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他指导学生获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江苏省一等奖。2021年,在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指导学生工作表现突出,获得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授予的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荣誉。2021年,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历来年,他指导的学生团队成绩斐然。叶常青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双创大赛,累计获得全国特等奖1次、国家银奖1次、国家铜奖2次,获江苏省一等奖、金奖共4次。此外,他指导的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奖、江苏省省优秀毕业论文团队和江苏省省优秀硕士论文超过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计10项(国家级3项、省级7项),双创成果也被《光明日报》、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叶常青同志围绕绿色光电有机弱光上转换材料,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江苏省优青项目省部级项目共计8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超过60篇,近五年,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核心TOP期刊论文23篇,其中封面文章6篇,被引用超过1200次,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申请发明专利35项,已授权22项,PCT国际专利2项,与奥迪汽车公司、华为、九阳、苏州市药监局、疾控中心等单位签约合作。他主持开发耐腐蚀涂层技术,获得两项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主持开展光子晶体增强应急涂层的开发,已应用在湖南省人防办人防物资库项目、江苏省靖江市人防指挥所等工程项目,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达千万。 

责任编辑:陈路

苏州科技大学教师叶常青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1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叶常青同志,19857月出生,现任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系副主任,苏州市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光学功能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标签与特种印刷分会委员、全国印刷电子与智能包装产业联合体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 

  叶常青同志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C类),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苏州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个人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化学会授予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共青团“苏州好青年”称号,苏州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苏州科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优秀奖等荣誉。 

  2010年,苏州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作为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专业而获得教育部批准,2012年作为全国高校功能材料本科专业首批招生。面对新专业建设,叶常青同志坚持按特色方向构建优秀教材课程体系,以科研助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他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学团队缺乏凝聚力的问题,从教材编写入手,带领团队建设优秀教材课程体系,强化科研教学有机融合,建成一支紧密的科研教学团队,入围2019年苏州魅力科技团队候选,2021年入选第三批“苏州市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他还作为功能材料专业负责人,成功申报获批2021年“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面向江苏省产业强链”——新型显示先进制造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叶常青同志认真调研分析有机光电领域当前存在的学术专著虽多,但本科教材缺乏的困境,带领团队相继编著系列教材《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双语教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教材的空白,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理论教材获“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目前已被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 20 余所高校选作教材,印刷超万册。 

  叶常青同志以教材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带动对优秀课程体系的建设。《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已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苏州科技大学本科精品视频课程及校一流课程建设。他获得的教改成果包括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9年苏州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苏州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教学改革成果。 

  叶常青同志通过精品教材带动一流课程和专业建设,进一步又将科研创新融合于教学教改中,着力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受惠,为苏州及苏南长江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新产业,培养光电功能材料专业复合人才。 

  2021年,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专项活动黑科技专项赛荣获全国特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实现苏州科技大学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他指导学生获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江苏省一等奖。2021年,在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指导学生工作表现突出,获得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授予的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荣誉。2021年,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历来年,他指导的学生团队成绩斐然。叶常青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双创大赛,累计获得全国特等奖1次、国家银奖1次、国家铜奖2次,获江苏省一等奖、金奖共4次。此外,他指导的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奖、江苏省省优秀毕业论文团队和江苏省省优秀硕士论文超过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计10项(国家级3项、省级7项),双创成果也被《光明日报》、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叶常青同志围绕绿色光电有机弱光上转换材料,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江苏省优青项目省部级项目共计8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超过60篇,近五年,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核心TOP期刊论文23篇,其中封面文章6篇,被引用超过1200次,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申请发明专利35项,已授权22项,PCT国际专利2项,与奥迪汽车公司、华为、九阳、苏州市药监局、疾控中心等单位签约合作。他主持开发耐腐蚀涂层技术,获得两项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主持开展光子晶体增强应急涂层的开发,已应用在湖南省人防办人防物资库项目、江苏省靖江市人防指挥所等工程项目,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达千万。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