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魏洋:怀敬畏之心教好书,怀教育真谛育好人,怀淡泊之志做良师

——南京林业大学教师魏洋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魏洋,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15年来,魏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怀敬畏之心教好书,怀教育真谛育好人,怀淡泊之志做良师,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坚守教育初心,锤炼专业本领 

  始终把潜心育人作为“为师”的根本要求 

  作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层组织负责人,魏洋把满腔的教育热情倾注于专业、团队、课程、教材、平台建设,将一流课程、专业教材、实践平台打造成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依托。他带领土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团队获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遵循“两性一度”,倾力打造“一流课程”,主持上线中国大学MOOC课程1门,累计开设7期,选学人数超1.2万人,主持获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推选国家一流课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主编的《桥梁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桥梁施工技术》《桥梁美学》入选江苏省重点教材,被天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近百所高校选用,成为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选为培训教材;积极推进多方协同,资源共享,负责“共建、共管、共享”的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20余个,主持入选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个。

  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魏洋始终走在教学改革前沿和教学一线,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坚持深化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教学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等8项。魏洋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第一使命和首要任务,先后任6个班级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团中央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省优秀班集体,先后承担8门本科生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年平均教学工作量超过300学时,累计指导优秀本科生30余名,指导的本科生获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团队)4项,累计指导硕士生60余人,博士生9人。他始终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贯穿于学生科研的全过程,连续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6人次。

  不忘科研初心,坚持科教报国

  始终把开拓创新作为“为学”的根本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魏洋始终坚持以国家社会迫切需求为研究导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横向科技攻关课题5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140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授权专利1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主编、参与编写行业手册1部、行业地方标准2部、省级工法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魏洋老师长期投身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研究成果形成系列产品与技术,在省内外数百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绿色低碳竹木结构等,通过科学地开发和使用新资源,缓解社会资源与环境压力,为我国土木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行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他还应邀担任全国农林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科联盟首届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以及国内外多个期刊编委、客座主编,积极组织及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同时,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他不断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汇智工程”,长期担任专业领域各类咨询专家,利用自身所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

  始终把立德修身作为“为人”的根本内涵

  老师的理想信念坚定、德行光明磊落,学生才能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作为专业指导教师,魏洋长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结构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将立德树人全方位融入实践项目。他紧密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热点,带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6地市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路径,获评团中央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个人获评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魏洋老师通过丰富的实践经历,不仅当好传播学识技能的“经师”,而且当好塑造品格、砥砺品行、提高品位的“人师”,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崇高风范影响学生,切实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积极倡导、共同参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项目,传递社会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主动响应,广泛动员致公党党员向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捐赠“致公爱心小包裹”,为抗击疫情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

魏洋:怀敬畏之心教好书,怀教育真谛育好人,怀淡泊之志做良师
——南京林业大学教师魏洋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2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魏洋,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15年来,魏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怀敬畏之心教好书,怀教育真谛育好人,怀淡泊之志做良师,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坚守教育初心,锤炼专业本领 

  始终把潜心育人作为“为师”的根本要求 

  作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层组织负责人,魏洋把满腔的教育热情倾注于专业、团队、课程、教材、平台建设,将一流课程、专业教材、实践平台打造成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依托。他带领土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团队获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遵循“两性一度”,倾力打造“一流课程”,主持上线中国大学MOOC课程1门,累计开设7期,选学人数超1.2万人,主持获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推选国家一流课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主编的《桥梁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桥梁施工技术》《桥梁美学》入选江苏省重点教材,被天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近百所高校选用,成为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选为培训教材;积极推进多方协同,资源共享,负责“共建、共管、共享”的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20余个,主持入选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个。

  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魏洋始终走在教学改革前沿和教学一线,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坚持深化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教学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等8项。魏洋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第一使命和首要任务,先后任6个班级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团中央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省优秀班集体,先后承担8门本科生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年平均教学工作量超过300学时,累计指导优秀本科生30余名,指导的本科生获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团队)4项,累计指导硕士生60余人,博士生9人。他始终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贯穿于学生科研的全过程,连续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6人次。

  不忘科研初心,坚持科教报国

  始终把开拓创新作为“为学”的根本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魏洋始终坚持以国家社会迫切需求为研究导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横向科技攻关课题5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140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授权专利1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主编、参与编写行业手册1部、行业地方标准2部、省级工法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魏洋老师长期投身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研究成果形成系列产品与技术,在省内外数百项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绿色低碳竹木结构等,通过科学地开发和使用新资源,缓解社会资源与环境压力,为我国土木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行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他还应邀担任全国农林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科联盟首届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以及国内外多个期刊编委、客座主编,积极组织及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同时,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他不断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汇智工程”,长期担任专业领域各类咨询专家,利用自身所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

  始终把立德修身作为“为人”的根本内涵

  老师的理想信念坚定、德行光明磊落,学生才能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作为专业指导教师,魏洋长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结构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将立德树人全方位融入实践项目。他紧密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热点,带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6地市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路径,获评团中央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个人获评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魏洋老师通过丰富的实践经历,不仅当好传播学识技能的“经师”,而且当好塑造品格、砥砺品行、提高品位的“人师”,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崇高风范影响学生,切实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积极倡导、共同参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项目,传递社会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主动响应,广泛动员致公党党员向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捐赠“致公爱心小包裹”,为抗击疫情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