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志友,思政育人
恩格斯曾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最基础的课程,但人体解剖学由于其特殊性与艰苦性,长期从事解剖教学的教师并不多。而张永杰老师自2000年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已在南医大人体解剖学系工作了22年。张老师常说:“解剖学最好的老师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最尊敬的‘大体老师’。没有他们的奉献,解剖学无从谈起”。在与“志愿捐献遗体者之友”(简称“志友”)的长期接触中,张永杰不断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言行融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中。“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志友’们奉献给医学的不仅仅是大体,更是其无私的精神,是育人最珍贵的源泉”。张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作为学系主任,张永杰老师始终把学系工作与学习“志友”紧密结合,建设学系的“育人”环境。在解剖学教学中把学习“志友”的奉献精神作为医学生解剖学课堂的“第一课”,充分利用“医学伦理馆”“厚德园志友纪念网站”“‘志友你我他’微信公众号”等思政教育平台,给本科生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医德与人文的教育。每年的“志友公祭”“志友联谊”,张永杰老师都身先士卒带领师生一起走访志友、服务志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张永杰老师毅然走在第一线,带领老师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坚持进行志愿捐献遗体的接受工作,到医院、到捐献第一线,接受遗体。以实现捐献者的夙愿,建设好解剖学教学的“德育”与“智育”的源泉。
立足岗位、创新发展
张老师认为,解剖学教学不仅仅是本科教学,还应服务医学发展、为医学创新提供教研平台。只有医生的解剖基础好了,才能实现志友们“宁可在我遗体上动千刀,不要让医生在病人身上开错一刀”的夙愿。张老师在工作中,始终将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于2019年创建“临床应用解剖学实训中心”,与南医大诸多附院合作,至今已开展40余次临床应用解剖的科研与教学培训工作,夯实了临床医师的解剖学基础,拓展了解剖学教师的临床视野。
张老师组织学系教师创新性地建设了“人体标本自主学习中心”,拍摄“局部解剖学操作视频”和“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视频”,不断完善各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想方设法、脚踏实地促进教学软硬件的发展,推进解剖学教学内涵建设。
诸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大家的赞同,南医大人体解剖学系教工党支部于2019年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2019年学科被评为“感动南医”先进集体,2020年获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张老师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校优秀党员、最受欢迎导师等荣誉。
精心教学,潜心科研
张永杰老师始终以解剖教学为根本,立足“三尺讲台”,外延至“线上”,每年给本科生授课超过350学时,于2019年远赴新疆克州与伊犁州,将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送至祖国的边疆。
当今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知识的获取、教与学关系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所以,解剖学这一传统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解剖知识,而且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张老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以服务临床为目的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近年来,他主持解剖学相关的江苏省级一流课程1项、江苏省留学生精品课程1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留学生精品课程一项,主持校级教学课题及一流课程建设6项,主编、参编专著与教材10余部,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获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1部,获校“三育人标兵”、校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教育研究奖等奖项。
解剖课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极为吸引学生眼球。此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热情,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解剖教师的一大职责。所以,张老师在课堂内外,结合专题讲座、暑期实践、本科生科研带教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解剖学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研素养”。至今已带教20余名本科生进行科研,受邀为本科生开展科研讲座6次,指导本科生撰写科研论文6篇。他指导本科生团队制作的教辅作品《关节的奥秘》获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特等奖(并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三等奖。
在承担繁重教学工作的同时,张老师十数年如一日精心科研,以脊髓损伤、临床应用解剖等为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科技部“中国人脑库”建设(子项目负责人),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21篇(英文期刊论文11篇)。
以吾所学,服务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张永杰老师以“以吾所学,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投入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经常到企业、学校开展医疗健康科普讲座,向红会进行爱心捐赠,走访慰问贫困志友,这一幕幕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中均有张老师积极的身影。尤其是2019年10月曾被南京各大媒体广为报道的“棒棒糖大叔地铁救人”故事,张老师就是那位主角。张老师用自己所学医学知识,在上班途中主动救治一位晕倒的乘客,事后默默离开。众人遍寻之后,才发现就是我们的张老师。
为师者,应尽心尽职做事,诚实奉献做人;正其身,方能育他人。张老师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