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郭罗乐:不忘初心担使命,专研舞艺勤育人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郭罗乐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郭罗乐是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从事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与创作实践已有17个年头。17年来,他始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宽容正直的做人准则,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育事业中。他提出的“从课堂走向舞台”沉浸式艺术思政课堂等教学理念和相关教学成果,入围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活动。他编创指导的舞蹈作品,多次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舞蹈展演等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主持与负责国家艺术基金4项,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教改课题10多项,并逐步在教学与艺术实践方面探索出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体系和方法。

  立德为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凡择贤良者,必以德为先”。作为一名党员,郭罗乐老师深知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他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自我行为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总支年终考核中获得“优秀”。

  郭罗乐老师长期以来注重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结合,去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带领全体民间舞系师生学习党史,学史崇德,并研究在艺术作品和专业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方法和理念。经过坚实的教学积淀、积极的探索创新,郭罗乐老师发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优秀舞蹈艺术作品“编、排、演”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更好地在艺术中温故百年党史、抒发爱党爱国情怀,而这也恰恰体现出艺术的美育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沉浸方式传递革命精神、传播红色基因。2021年,郭罗乐老师创作的群舞作品《秋熟》时,在排演过程中,他亲赴镇江采访丹徒田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通过指导和要求学生们模唱传统名歌《打麦号子》的沉浸方式,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与表达江苏的文化气韵和品质,并能够在作品中将江苏大地的底蕴美感更加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排演方式是基于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经验,对党史学习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创新手段,也是践行艺术思政,让学生在艺术中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全新尝试。同时,郭罗乐老师作为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主任,带领全系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掘出舞蹈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并主持完成校级优秀思政教学团队和中国民间舞传习思政课程的项目工作。

  立教为本,潜心艺创,硕果累累

  郭罗乐老师兼任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常务副主任,一直承担着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和舞蹈学院的艺术实践创作任务。他通过潜心研究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沉浸式实践方法,创作完成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并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在2021年学院庆祝建党百年“奋斗之路”舞蹈晚会上,郭罗乐老师带领全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创作完成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共计13部。其中原创古典舞作品《雨花石的等待》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作为国内舞蹈的最高奖项,该荣誉的获得填补了南艺舞蹈学院乃至江苏舞蹈届在该奖项上的空白,民间舞系作品《承艺·热巴》《黄土长歌》在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申报中获立项资助。

  文艺创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和满腔热情,只有具有这样的精神和信心,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才能够薪火相传。通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舞蹈实践探索,郭罗乐老师深刻领悟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艺术作品,并在教学中持续践行的方法,因为他坚信沉浸式艺术思政教育,必将更好地适用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

  立情为基,关爱学生,亦师亦友

  自参加工作以来,郭罗乐老师已经连续10年担任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他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用自己的人格与学识魅力感染学生,积极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认真关心班内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常常利用班会、班级活动等机会了解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班内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氛围,学生们也亲切地称他为“乐乐老师”。

  2021年6月,郭罗乐老师接到带领9个班级115名学生和30多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大型文艺歌咏会的任务,参与“永远跟党走”四个篇章的情景演出,承担主舞台区域的所有12个重要舞段。在整个排演过程中,他不仅认真完成导演组布置的工作,而且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全程监测参演师生的健康情况,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全力保障文艺演出顺利进行。郭老师细致地关心所有参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排练期间,一位同学因天气变化等原因导致旧伤复发,一度无法正常行走。得知情况的郭老师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繁杂的工作,带学生去医院就诊,并全程照顾陪伴,直到他重新归队恢复排练。

  在郭罗乐老师看来,“教书育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17年的教学生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今后郭老师将继续本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教学,继续在艺术思政课堂中积极创新,深入科研,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中。

责任编辑:陈路

郭罗乐:不忘初心担使命,专研舞艺勤育人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郭罗乐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2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郭罗乐是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从事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与创作实践已有17个年头。17年来,他始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宽容正直的做人准则,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育事业中。他提出的“从课堂走向舞台”沉浸式艺术思政课堂等教学理念和相关教学成果,入围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活动。他编创指导的舞蹈作品,多次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舞蹈展演等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主持与负责国家艺术基金4项,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教改课题10多项,并逐步在教学与艺术实践方面探索出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体系和方法。

  立德为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凡择贤良者,必以德为先”。作为一名党员,郭罗乐老师深知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他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自我行为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总支年终考核中获得“优秀”。

  郭罗乐老师长期以来注重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结合,去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带领全体民间舞系师生学习党史,学史崇德,并研究在艺术作品和专业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方法和理念。经过坚实的教学积淀、积极的探索创新,郭罗乐老师发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优秀舞蹈艺术作品“编、排、演”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更好地在艺术中温故百年党史、抒发爱党爱国情怀,而这也恰恰体现出艺术的美育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沉浸方式传递革命精神、传播红色基因。2021年,郭罗乐老师创作的群舞作品《秋熟》时,在排演过程中,他亲赴镇江采访丹徒田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通过指导和要求学生们模唱传统名歌《打麦号子》的沉浸方式,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与表达江苏的文化气韵和品质,并能够在作品中将江苏大地的底蕴美感更加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排演方式是基于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经验,对党史学习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创新手段,也是践行艺术思政,让学生在艺术中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全新尝试。同时,郭罗乐老师作为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主任,带领全系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掘出舞蹈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并主持完成校级优秀思政教学团队和中国民间舞传习思政课程的项目工作。

  立教为本,潜心艺创,硕果累累

  郭罗乐老师兼任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常务副主任,一直承担着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和舞蹈学院的艺术实践创作任务。他通过潜心研究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沉浸式实践方法,创作完成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并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在2021年学院庆祝建党百年“奋斗之路”舞蹈晚会上,郭罗乐老师带领全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创作完成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共计13部。其中原创古典舞作品《雨花石的等待》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作为国内舞蹈的最高奖项,该荣誉的获得填补了南艺舞蹈学院乃至江苏舞蹈届在该奖项上的空白,民间舞系作品《承艺·热巴》《黄土长歌》在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申报中获立项资助。

  文艺创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和满腔热情,只有具有这样的精神和信心,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才能够薪火相传。通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舞蹈实践探索,郭罗乐老师深刻领悟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艺术作品,并在教学中持续践行的方法,因为他坚信沉浸式艺术思政教育,必将更好地适用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

  立情为基,关爱学生,亦师亦友

  自参加工作以来,郭罗乐老师已经连续10年担任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他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用自己的人格与学识魅力感染学生,积极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认真关心班内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常常利用班会、班级活动等机会了解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班内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氛围,学生们也亲切地称他为“乐乐老师”。

  2021年6月,郭罗乐老师接到带领9个班级115名学生和30多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大型文艺歌咏会的任务,参与“永远跟党走”四个篇章的情景演出,承担主舞台区域的所有12个重要舞段。在整个排演过程中,他不仅认真完成导演组布置的工作,而且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全程监测参演师生的健康情况,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全力保障文艺演出顺利进行。郭老师细致地关心所有参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排练期间,一位同学因天气变化等原因导致旧伤复发,一度无法正常行走。得知情况的郭老师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繁杂的工作,带学生去医院就诊,并全程照顾陪伴,直到他重新归队恢复排练。

  在郭罗乐老师看来,“教书育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17年的教学生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今后郭老师将继续本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教学,继续在艺术思政课堂中积极创新,深入科研,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中。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