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汪园超:讲“活”思政课,当好引路人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汪园超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汪园超,男,汉族,1984年8月出生,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2011年7月进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曾经担任6年学生辅导员,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职教师。社会工作方面,汪园超担任苏州市基层党员冬训名师宣讲团特聘讲师、太仓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太仓市监委特约监察员。近5年,他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教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名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最美劳动者”、太仓市劳动模范等。

  教书育人,成果丰硕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汪园超深知要让思政课“活”起来,就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一个个鲜活而又灵动的生命。“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为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他一方面钻研思政课教法学法,几年下来积累的教学心得超过30万字,另一方面他将辅导员育人经验融入教学,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近年来,他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江苏省思政课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苏州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主讲的微课《弘扬中国精神》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成果”。科研方面,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他主持和参与了5项省市级课题。

  教学改革,亮点突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上好这堂“人生大课”却不容易。汪园超通过构建“三类课堂”推动教学改革,激活了课堂教学要素,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一是思辨课堂,2020年,他以“新时代理论大家说”的形式,将思政课搬上舞台,通过红蓝两队思辨说理、观众提问、专家点评的形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变“单一型”为“多样化”,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相关事迹被省教育厅网站报道。二是实境课堂,他利用“思政课实境教学基地”,探索“田园思政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境中接受劳动观教育、生态观教育等;三是实践课堂,他指导“健雄青年学习社”编排了《红色青春》《颂歌献给党》等12部舞台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改变“你说我听”“路人心态”的角色定位,强化思政课的代入感。

  大小课堂,同频共振

2019年,汪园超主讲的《弘扬中国精神》公开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成果”。

  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是讲“活”思政课的源头活水,汪园超将思政课延伸到社区、企业和乡村,一方面组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化知为行;另一方面,针对基层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服务,让思政课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的“精神食粮”,实现思政课与理论宣讲的同频共振。近年来,他深入社区实地调研社情民意,开发出32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地方特色的思政专题,这些专题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学生和基层群众都能受益,其中《美丽江苏》作为苏州市党员冬训公开课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幸福太仓》在云直播平台上吸引了8万网友在线观看,《从抗疫大考看中国制度优势》成为“江苏省干部理论教育培训班”上的展示课程。截至目前,他带领团队为80多家单位,开展各类理论宣讲200多场次,受益群众15万人以上,引发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课程融通,共建共享

  讲“活”思政课,关键是做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和内容的融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还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他带领团队先后赴太仓市高级中学、太仓市明德小学、太仓高新区第四小学等十几所中小学开展“一体化育人”备课研讨,推动“抗疫精神”“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教育变得更有情怀、更鲜活;推动小学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专题化教学,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带领团队骨干为中小学师生带来“信仰的力量”“长征历险记”等专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成果实现共享。

  组建阵地,反哺教学

  讲“活”思政课,需要引进鲜活的社会资源。2020年,在苏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资助下,他主持的“苏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挂牌成立,先后吸收30多位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或百姓名嘴,培育的骨干获省市级宣讲比赛一等奖,为地方输送了一批理论宣讲人才,成为当地重要的“理论宣讲高地”。名师工作站还发挥资源优势,将校外先进典型、优秀榜样请进来,努力挖掘他们人生经历中的“精神富矿”,结合思政课的教学需要,请他们走上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难以替代的老师。先后邀请援鄂医护人员为学生带来“抗疫思政课”,邀请驻村书记畅谈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名师工作站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所开展的“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名师带高徒、传唱理论好声音”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专题报道汪园超老师事迹

责任编辑:陈路

汪园超:讲“活”思政课,当好引路人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汪园超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汪园超,男,汉族,1984年8月出生,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2011年7月进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曾经担任6年学生辅导员,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职教师。社会工作方面,汪园超担任苏州市基层党员冬训名师宣讲团特聘讲师、太仓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太仓市监委特约监察员。近5年,他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教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名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最美劳动者”、太仓市劳动模范等。

  教书育人,成果丰硕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汪园超深知要让思政课“活”起来,就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一个个鲜活而又灵动的生命。“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为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他一方面钻研思政课教法学法,几年下来积累的教学心得超过30万字,另一方面他将辅导员育人经验融入教学,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近年来,他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江苏省思政课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苏州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主讲的微课《弘扬中国精神》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成果”。科研方面,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他主持和参与了5项省市级课题。

  教学改革,亮点突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上好这堂“人生大课”却不容易。汪园超通过构建“三类课堂”推动教学改革,激活了课堂教学要素,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一是思辨课堂,2020年,他以“新时代理论大家说”的形式,将思政课搬上舞台,通过红蓝两队思辨说理、观众提问、专家点评的形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变“单一型”为“多样化”,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相关事迹被省教育厅网站报道。二是实境课堂,他利用“思政课实境教学基地”,探索“田园思政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境中接受劳动观教育、生态观教育等;三是实践课堂,他指导“健雄青年学习社”编排了《红色青春》《颂歌献给党》等12部舞台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改变“你说我听”“路人心态”的角色定位,强化思政课的代入感。

  大小课堂,同频共振

2019年,汪园超主讲的《弘扬中国精神》公开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成果”。

  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是讲“活”思政课的源头活水,汪园超将思政课延伸到社区、企业和乡村,一方面组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化知为行;另一方面,针对基层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服务,让思政课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的“精神食粮”,实现思政课与理论宣讲的同频共振。近年来,他深入社区实地调研社情民意,开发出32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地方特色的思政专题,这些专题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学生和基层群众都能受益,其中《美丽江苏》作为苏州市党员冬训公开课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幸福太仓》在云直播平台上吸引了8万网友在线观看,《从抗疫大考看中国制度优势》成为“江苏省干部理论教育培训班”上的展示课程。截至目前,他带领团队为80多家单位,开展各类理论宣讲200多场次,受益群众15万人以上,引发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课程融通,共建共享

  讲“活”思政课,关键是做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和内容的融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还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他带领团队先后赴太仓市高级中学、太仓市明德小学、太仓高新区第四小学等十几所中小学开展“一体化育人”备课研讨,推动“抗疫精神”“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教育变得更有情怀、更鲜活;推动小学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专题化教学,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带领团队骨干为中小学师生带来“信仰的力量”“长征历险记”等专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成果实现共享。

  组建阵地,反哺教学

  讲“活”思政课,需要引进鲜活的社会资源。2020年,在苏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资助下,他主持的“苏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挂牌成立,先后吸收30多位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或百姓名嘴,培育的骨干获省市级宣讲比赛一等奖,为地方输送了一批理论宣讲人才,成为当地重要的“理论宣讲高地”。名师工作站还发挥资源优势,将校外先进典型、优秀榜样请进来,努力挖掘他们人生经历中的“精神富矿”,结合思政课的教学需要,请他们走上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难以替代的老师。先后邀请援鄂医护人员为学生带来“抗疫思政课”,邀请驻村书记畅谈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名师工作站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所开展的“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名师带高徒、传唱理论好声音”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专题报道汪园超老师事迹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