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陈素娟:培养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园艺技术人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素娟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陈素娟,198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专业,现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教授、高级农艺师,从事职业教育34年,主要开展蔬菜教学、科研与推广工作,现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应时瓜采叶菜类首席专家,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苏州市蔬菜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研读高职教学理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模范执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现已成为省教科劳模讲师团成员之一。为了弘扬劳模精神,2019年她组建“智能化数字型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获评苏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同年苏州先锋做了“为了这棵菜,她专注了30多年”的报道。

  陈素娟作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休闲农业专业负责人,学院现代农业专业群带头人,注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做学生的德育导师,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园艺技术人才,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战线,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她主要承担蔬菜生产技术、园艺设施等课程教学任务,常常超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质量评价连续多年为优秀,深得师生的好评。她严中有章,用爱心感化学生,用智慧重塑学生,强化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创业就业,树立强农兴农的使命意识,培养“知农爱农、德技并修”,在产业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被学生评价为:“陈老师的课几乎没人逃课,上课率非常高。她讲课很生动,理论加实际,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学了之后,可以立刻在基地上实践。陈老师的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陈素娟注重传帮带的作用,指导的青年教师王镇已成为园艺科技学院副院长,获得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最美劳动者称号。她积极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申报、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省级品牌专业园艺技术A类建设、省在线开发课程“蔬菜生产技术”、省重点教材园艺设施建设,主编或副主编教材8本,参与苏州农职院相城科技园、东山校区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建成学生实训的场所、教学科研的平台、产业化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

  陈素娟主持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2012年主持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项目“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探讨”建设,江苏省高效设施项目“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项目;2013年主持完成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设施蔬菜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设施蔬菜有机基质栽培模式及标准研究”。她主持制定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5项;2015年主持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高档叶菜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子项目建设;2015年主持完成苏州市高职院校优秀新专业观光农业专业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职园艺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案例研究”;2017年主持完成江苏省农业三新项目“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建设任务;2018年担任江苏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苏州推广示范基地主任,完成项目建设任务;2019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应时瓜菜项目叶菜类项目建设,成立江苏省叶菜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联盟。陈素娟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发挥团队优势,主持完成苏州市科技为农服务项目10余项,指导完成江苏省大学生实践训练与创新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科研成效显著。

  陈素娟老师致力于全省蔬菜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与推广,重点研究高档叶菜类蔬菜水培技术,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技术专家她参与江苏省农业重大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苏州市科技为农服务项目,为提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参与苏州市“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主要指导苏州市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建设,参与指导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

  2009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院区结对工作,作为首席专家,陈素娟先后服务常熟、吴中区、吴江区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基地规划、技术指导,服务呈显著,苏州日报做过报道。作为苏州市蔬菜协会秘书长,她承担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菜篮子工程互动活动,组织市民进基地看变化,组织优质农产品进社区、专家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深受市民与学校的欢迎,社会影响力很大。她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负责协调苏州大市范围内蔬菜的生产指导工作,每年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参与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等工作,每年培训人员达1200人,在社会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责任编辑:陈路

陈素娟:培养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园艺技术人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素娟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陈素娟,198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专业,现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教授、高级农艺师,从事职业教育34年,主要开展蔬菜教学、科研与推广工作,现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应时瓜采叶菜类首席专家,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苏州市蔬菜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研读高职教学理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模范执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现已成为省教科劳模讲师团成员之一。为了弘扬劳模精神,2019年她组建“智能化数字型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获评苏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同年苏州先锋做了“为了这棵菜,她专注了30多年”的报道。

  陈素娟作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休闲农业专业负责人,学院现代农业专业群带头人,注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做学生的德育导师,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园艺技术人才,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战线,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她主要承担蔬菜生产技术、园艺设施等课程教学任务,常常超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质量评价连续多年为优秀,深得师生的好评。她严中有章,用爱心感化学生,用智慧重塑学生,强化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创业就业,树立强农兴农的使命意识,培养“知农爱农、德技并修”,在产业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被学生评价为:“陈老师的课几乎没人逃课,上课率非常高。她讲课很生动,理论加实际,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学了之后,可以立刻在基地上实践。陈老师的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陈素娟注重传帮带的作用,指导的青年教师王镇已成为园艺科技学院副院长,获得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最美劳动者称号。她积极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申报、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省级品牌专业园艺技术A类建设、省在线开发课程“蔬菜生产技术”、省重点教材园艺设施建设,主编或副主编教材8本,参与苏州农职院相城科技园、东山校区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建成学生实训的场所、教学科研的平台、产业化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

  陈素娟主持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2012年主持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级科技推广项目“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探讨”建设,江苏省高效设施项目“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项目;2013年主持完成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设施蔬菜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设施蔬菜有机基质栽培模式及标准研究”。她主持制定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5项;2015年主持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高档叶菜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子项目建设;2015年主持完成苏州市高职院校优秀新专业观光农业专业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职园艺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案例研究”;2017年主持完成江苏省农业三新项目“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建设任务;2018年担任江苏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苏州推广示范基地主任,完成项目建设任务;2019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应时瓜菜项目叶菜类项目建设,成立江苏省叶菜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联盟。陈素娟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发挥团队优势,主持完成苏州市科技为农服务项目10余项,指导完成江苏省大学生实践训练与创新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科研成效显著。

  陈素娟老师致力于全省蔬菜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与推广,重点研究高档叶菜类蔬菜水培技术,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技术专家她参与江苏省农业重大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苏州市科技为农服务项目,为提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参与苏州市“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主要指导苏州市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建设,参与指导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

  2009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院区结对工作,作为首席专家,陈素娟先后服务常熟、吴中区、吴江区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基地规划、技术指导,服务呈显著,苏州日报做过报道。作为苏州市蔬菜协会秘书长,她承担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菜篮子工程互动活动,组织市民进基地看变化,组织优质农产品进社区、专家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深受市民与学校的欢迎,社会影响力很大。她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负责协调苏州大市范围内蔬菜的生产指导工作,每年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参与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等工作,每年培训人员达1200人,在社会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