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梅亚萍:变疫情“危机”为育人“契机”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梅亚萍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梅亚萍,现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疫情防疫办公室主任。从2020年1月接到紧急命令,她就冲在了学校防疫工作的第一线,以细致、踏实、严谨的作风为全校10000多名师生架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2021年,她荣获无锡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慎终如始,奋战于防疫第一线

  三年来,她积极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放松、任劳任怨,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每天都认真对待每一个防疫工作细节,先后出台疫情防控方案文件22项,制度文件9项,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层层压实责任。

  做好疫情防控要敢啃硬骨头,要能尽最大努力突破防疫保障的一个个难点、薄弱点。学校紧急进行宿舍资源调整与维修,专门调整出一栋独立的学生宿舍楼作为校内隔离观察点,很好地应对了疫情管控的各种突发情况;引入社会资本700余万元,暑期加班加点完成24幢学生宿舍楼浴室入户改造工程,彻底消除学生洗浴聚集传染危险;加强医务室人员配备,引进专业医疗机构进驻学校,配足配齐各项防疫设备设施;经常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多场景防疫工作演练,被无锡市卫计委选中拍摄防疫工作指导视频,于实操中提升防疫工作能力和水平。

  2020年3月,学校接受省教育厅现场检查,获得表扬与指导。2021年,学校获得无锡市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服务育人,变“危机”为育人“契机”

  梅亚萍长期耕耘在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一线,是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工作者、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委、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疫情之下,她在后勤服务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如何把新冠疫情的“危机”变为服务育人的“契机”,以课题为引领,以育人为宗旨,一点一滴地开拓了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新机制。

  她主持完成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课题《疫情应对背景下党建引领打造高校后勤文化凝聚力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引导力量,将疫情应对作为打造后勤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契机,借助特殊时刻明确后勤文化的建设理念,开展“SHI话时说”等服务育人活动,建设“两度三型”(有温度、有深度、规范型、服务型、教育型)后勤工作品牌,激发全体后勤员工的向心力、服务力。

  她为《江苏教育》2020年第87期策划了“后疫情时代的主题班会”专题,调研分析疫情期间全国职业院校线上主题班会的开展情况,结合实践探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意义、价值和形式,分别从主题的确立与分析、线上“云班会”的实践反思、线下主题活动的创新实践等维度,重点研讨主题班会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整合、实施策略与评价方式。

  她组织了无锡市职业院校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育人工作研讨会,作题为《后疫情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的大会交流。她撰写发表了《站在德育之外说德育》《在疫情应对中寻找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新契机》《疫情防控背景下主题班会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等系列论文,多维度探讨“危机”之中的育人“契机”。

  以“毅”抗“疫”,育人聚心渡己

  她是后勤工作的新兵,2018年才开始分管后勤工作。无论防疫工作有多累,她都始终提醒自己首先是个“学生”,还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在她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疫情刚开始,她忙得心力交瘁之时,写下随笔散文《你以为你是在门上的锁,可你却是打开门的钥匙》,立即被《无锡日报》发表,鼓励了很多人。于是她坚持在公众号“梅老师的教育笔记”中分享疫情防控工作心得,写下《疫情笼罩下的假期,我们在家如何与孩子相处》《疫情之下,反思学校的指挥系统》《复学,需要“过三关斩六将”》《我要为“停课不停学”说几句话》等一系列教育笔记。2021年,这些笔记汇集成书《生活有痕,教育无痕——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生活记录100天》正式出版。

  她坚持在线上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关注责任。她负责联系马院工作,后期又担任学校马院院长,指导思政教师在线上开辟“小故事,大思政”课堂。她同时分管着学校工会、科技、校企合作等其他工作,并在东南大学马院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这份毅力令人赞叹。

  她是江苏省梅亚萍德育名师工作室、无锡市职教名师工坊的领衔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辐射示范作用。她主持2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主编教材30余本,出版专著4本,辅导了5位国赛一等奖选手,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参与了教育部中职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和教育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建设指南等国家文件的制订工作。

  2022年初,无锡教育电视台《师缘》节目专访了她,主持人问她:“你为什么能够如此努力?”她说:“当我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我就写下了一篇文章《故乡的桥》。这座桥不仅是在育人、聚心,而且是在渡己。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工作一起成长。”

责任编辑:陈路

梅亚萍:变疫情“危机”为育人“契机”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梅亚萍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梅亚萍,现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疫情防疫办公室主任。从2020年1月接到紧急命令,她就冲在了学校防疫工作的第一线,以细致、踏实、严谨的作风为全校10000多名师生架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2021年,她荣获无锡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慎终如始,奋战于防疫第一线

  三年来,她积极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放松、任劳任怨,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每天都认真对待每一个防疫工作细节,先后出台疫情防控方案文件22项,制度文件9项,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层层压实责任。

  做好疫情防控要敢啃硬骨头,要能尽最大努力突破防疫保障的一个个难点、薄弱点。学校紧急进行宿舍资源调整与维修,专门调整出一栋独立的学生宿舍楼作为校内隔离观察点,很好地应对了疫情管控的各种突发情况;引入社会资本700余万元,暑期加班加点完成24幢学生宿舍楼浴室入户改造工程,彻底消除学生洗浴聚集传染危险;加强医务室人员配备,引进专业医疗机构进驻学校,配足配齐各项防疫设备设施;经常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多场景防疫工作演练,被无锡市卫计委选中拍摄防疫工作指导视频,于实操中提升防疫工作能力和水平。

  2020年3月,学校接受省教育厅现场检查,获得表扬与指导。2021年,学校获得无锡市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服务育人,变“危机”为育人“契机”

  梅亚萍长期耕耘在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一线,是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工作者、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委、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疫情之下,她在后勤服务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如何把新冠疫情的“危机”变为服务育人的“契机”,以课题为引领,以育人为宗旨,一点一滴地开拓了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新机制。

  她主持完成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课题《疫情应对背景下党建引领打造高校后勤文化凝聚力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引导力量,将疫情应对作为打造后勤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契机,借助特殊时刻明确后勤文化的建设理念,开展“SHI话时说”等服务育人活动,建设“两度三型”(有温度、有深度、规范型、服务型、教育型)后勤工作品牌,激发全体后勤员工的向心力、服务力。

  她为《江苏教育》2020年第87期策划了“后疫情时代的主题班会”专题,调研分析疫情期间全国职业院校线上主题班会的开展情况,结合实践探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意义、价值和形式,分别从主题的确立与分析、线上“云班会”的实践反思、线下主题活动的创新实践等维度,重点研讨主题班会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整合、实施策略与评价方式。

  她组织了无锡市职业院校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育人工作研讨会,作题为《后疫情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的大会交流。她撰写发表了《站在德育之外说德育》《在疫情应对中寻找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新契机》《疫情防控背景下主题班会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等系列论文,多维度探讨“危机”之中的育人“契机”。

  以“毅”抗“疫”,育人聚心渡己

  她是后勤工作的新兵,2018年才开始分管后勤工作。无论防疫工作有多累,她都始终提醒自己首先是个“学生”,还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在她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疫情刚开始,她忙得心力交瘁之时,写下随笔散文《你以为你是在门上的锁,可你却是打开门的钥匙》,立即被《无锡日报》发表,鼓励了很多人。于是她坚持在公众号“梅老师的教育笔记”中分享疫情防控工作心得,写下《疫情笼罩下的假期,我们在家如何与孩子相处》《疫情之下,反思学校的指挥系统》《复学,需要“过三关斩六将”》《我要为“停课不停学”说几句话》等一系列教育笔记。2021年,这些笔记汇集成书《生活有痕,教育无痕——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生活记录100天》正式出版。

  她坚持在线上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关注责任。她负责联系马院工作,后期又担任学校马院院长,指导思政教师在线上开辟“小故事,大思政”课堂。她同时分管着学校工会、科技、校企合作等其他工作,并在东南大学马院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这份毅力令人赞叹。

  她是江苏省梅亚萍德育名师工作室、无锡市职教名师工坊的领衔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辐射示范作用。她主持2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主编教材30余本,出版专著4本,辅导了5位国赛一等奖选手,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参与了教育部中职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和教育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建设指南等国家文件的制订工作。

  2022年初,无锡教育电视台《师缘》节目专访了她,主持人问她:“你为什么能够如此努力?”她说:“当我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我就写下了一篇文章《故乡的桥》。这座桥不仅是在育人、聚心,而且是在渡己。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工作一起成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