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静老师是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教学名师、育人模范。从事师范教育40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教育情怀。她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边无数师生;以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带领关爱留守儿童科研团队,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田野调查、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协同、分阶段、个性化”心理疏导模式,促进与改善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钱静老师从教40年来,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事业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热心、对同事充满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1983年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在师范教育岗位上迅速成长,先后获得江苏省、华东地区、全国教学与论文比赛一、二等奖,全国语文教师教学比赛“四项全能获得者”等荣誉。1996年,她又以汉语英语水平测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被选派到泰国皇家学院教授汉语,2001年到南京大学访学,2005年到扬州大学读博士。她一路走来,不断跋涉着,不断攀登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书育人,以情动人,引领学生灿烂未来
钱静老师热爱学生,模范履行教师职责,以其人格魅力感召着每一位学生。她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基本功培养。在她的鼓励帮助下,许多学生升本考研,获得硕博学位,成为教授博导;在她的精神感召下,许多学生献身教育,成为名师名校长。她经常利用节假日撰稿并辅导学生,获得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基本功大赛奖项。她的敬业精神、业务水平、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代师范人。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与过硬的教学技能。钱静老师对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新的成果。寓教于乐、寓学于思、学有所用,是她贯穿始终的教育思想。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形式活泼、教学内涵丰富。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了《大学语文》《影视鉴赏》中国慕课课程,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一、二等奖。
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致力科研课程建设
作为江苏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扬州市社科联成员,钱静教授主持了多项校企合作、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2019年,她主持的“现代性视角下的中国现代诗歌语言研究”获得扬州市社科重大课题、校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21年10月出版了学术专著《中国现代诗歌语言研究》。2017年主编出版了《大学语文》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2018年在“全国信息化教学成果遴选”中获得中国林业教育学会A等课程,2020年主编出版了《影视鉴赏》教材,获得了广泛欢迎与好评。她组建师范学院科研团队,带领青年教师申报各级课题,指导并参加教学能力大赛。
岁月如歌,生命如诗,呕心沥血从事教学
钱静老师40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教学,学生评价她是:“用生命在上课。”2009年,她在学校摔伤了腿,十字韧带断裂,她仍然打着石膏、拄着拐杖来上课。2015年她因劳累晕倒在课堂,被领导同事送到医院。2017年她又因工作劳累,免疫力下降,感染了丹毒。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可是她有6个班的课要上,她一边上课一边挂水,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调一节课。作为一名教学名师,她的课年年是优质免检课。多次获得扬州市教委、扬州市政府表彰,获得江苏省会课比赛、江苏省微课比赛、全国信息化教学成果多种奖项,被推举为扬州市优秀科技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她年年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教学名师,2021年被评为育人模范。
抗击疫情,对口支援,关爱留守儿童健康
钱静老师诚实正直、心地善良,关心他人和集体、关爱弱势群体。帮助生病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对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很多学生都得到过她的帮助,至今都很感谢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担任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兼职教授,带领师范学院“关爱留守儿童”科研团队,从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学业辅导、心理疏导。2019年获“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21年获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线课程立项。2020年、2021年获得省陶研会论文比赛一等奖。她带领科研团队创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协同、分阶段、个性化”心理疏导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仪征电视台、扬州电视台、省广电总台教育频道报道,获得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