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冯新: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南京工业大学教师冯新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3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南京工业大学冯新教授从教30多年,深受学生喜爱。她善用大爱将另一颗心唤醒,以激励为基调,坚信大胜靠德,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先进教学理念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批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荣获“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8最美高校教师”,两度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校“师德十佳”、校“师德楷模”。高度的责任感使她在科研、教学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的《化工热力学》课程荣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编的《化工热力学》教材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

  耕耘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冯新教授师从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院士。时先生“爱党、爱国、爱学生、大视野、大胸怀、大情怀,尽一切所能托举学生”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她。

  冯老师任教的《化工热力学》《信息检索》是公认难教与难学的课程,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是口口相传的金牌课。冯老师开创的“故事教学法”,以“贴近生活,走近生产,接近科研”的丰富案例,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做得出的项目开展有深度、高度、热度的教学。她主持的《化工热力学》课程,起点高、眼界阔,用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得到很多同行和专家的赞许,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荣获国家首批一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3000多名校外老师和学生慕名选择她的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的《化工热力学》课程,为了让他们获得高质量教学,她花费了比线下课程多3-5倍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获得广泛好评。

  冯新老师主编的教材《化工热力学》,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深受全国同行和学生的喜爱,已被50多所高校使用,被专家和出版社认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

  教学上深受好评的冯新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高度责任感看得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她认为只有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她希望她的学生胸怀大志、志存高远,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依靠小聪明,做有智慧的人。因此,她不遗余力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价值取向和终身素质,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他们指点迷津。尽管这些会花费冯老师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她觉得值,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命运,还有他们的父母、甚至子女的幸福。

  她的学生评价道:“冯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为师的至高境界。”“上冯老师的课,总是让我的思想在某个深度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第一次听冯老师的课,眼前觉得一亮,不仅因为她把深奥的课程,生动地融入到生活中,而且因为她的教学乃至生活理念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变得豁然明朗。”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唤醒灵魂

  冯新教授始终以大爱无疆的胸怀为人师表。冯老师开通了富有特色的“情感热线”,学生在生活、科研中碰到问题都可以约冯老师散步谈心,“与冯老师散步”已经成为“金牌节目”。冯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了很多学生对未来迷茫,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走向。她的一位学生因为从冯老师的课程中收获到强大的动力及目标,从挂科生“逆袭”,被破格推免,现在已直博。

  她的学生M及家长一直把冯老师视为救命恩人。M第一学期就三门课不及格,再这样下去将面临退学,在冯老师关于责任心的教育下,M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由于基础较弱,冯老师其他同学给予帮助,之后M再也没挂过科。但M的英语成绩不佳导致不能取得学位,继而影响就业。M的心理状态都出了问题,母亲急得直哭。在冯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半年后M以600分的高分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从而拿取得学位,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次经历帮助这位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工作岗位上越干越好,由分公司调到总公司,由基层干到中层。2020年8月,M作为负责人率队赴摩洛哥进行新冠肺炎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一个月后教师节那天,他一如既往地给冯老师发来祝福和衷心感谢的信息,同时表达“一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的决心。此时冯老师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若不是当年她不放弃、不抛弃,这名学生何以成为国之栋梁。立德树人对于学生、家人、社会是何等重要!

  学生小H高中时患糖尿病,非常自卑,自暴自弃,导致精神上出现抑郁自闭症状。她匿名写邮件给冯老师,诉说自己的困境。经过十多个回合的沟通,终于解决了她的思想问题。冯老师并带她到医院做检查、找专家,资助医药费,联系学校给予帮助。学生H变得乐观了,身体好转了,并推免为硕博连读。她感谢冯老师说:“是您在我低谷的时候无私地给我提供帮助,一步步引导我渡过难关,鼓励我慢慢变得更优秀,谢谢您!希望以后我也能变成一个优秀的老师,追随您的脚步,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

  课题组博士生小L得知女朋友罹患癌症后,毅然与之结婚。冯老师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项目合作者商量决定拿出全部30万元奖金帮助他们。但小L的妻子自知病情严重,治愈几率极小,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小L博士毕业后外出旅游。为了不让这对年轻人留下终生遗憾,冯老师拿出3万元给小L,并“命令”道:“这些钱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对于以后的你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但你现在必须拿着。”小L工作后,特意前来归还这笔钱,冯老师坚决不收。小L却说:“我现在有能力了,我还的不是钱,而是要把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的这种爱传递给用得着的师弟师妹。”冯老师特别欣慰,“把爱传递下去”正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2018年教师节前夕,冯新老师被评为“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8最美高校教师”,成为学生们眼中的“明星教师”。

  笃志科学研究,引领学生成长

  多年来,冯新教授始终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急需解决科技难题,从事化工热力学和材料研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困扰我国多年的压缩机高温高压下密封元件寿命低这一难题,她带领研究生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历时8年终于很好地解决了这道难题,将无油润滑密封元件的极限使用温度和压力由160℃→185℃、20MPa→32MPa,突破了国际上传统PTFE复合材料不能用于高温高压的禁区,解决了压缩机关键问题;使用寿命是国内外产品4倍至12倍,性价比是国外先进产品的4.7倍至20倍。产品成为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标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怀远教授头顶“南工大第一篇全国优博”的光环。而很多人不知道,入学前他的化工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学生,在冯老师的培养之下获奖无数: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汪怀远教授说:“冯老师有着独特的培养方法,经她用心雕琢璞玉也能打磨成精品。她的睿智、认真负责的态度、忘我工作热情、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冯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在她的感召下,学生中成为教书育人楷模的比例特别高,他们说:“感恩冯老师在我学生时代对我的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今,冯新教授的教书育人理念在不断外溢,影响了许多全国同行,很多年轻同行说,听了冯老师的报告后特别感动,认识到了育人的力量,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命运,还有他的父母亲、甚至将来的孩子,这是几篇论文比不了的。现在他们纷纷自觉加入了教书育人的行列。在学生和同行眼里,冯新老师就是那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陈路

冯新: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南京工业大学教师冯新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31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南京工业大学冯新教授从教30多年,深受学生喜爱。她善用大爱将另一颗心唤醒,以激励为基调,坚信大胜靠德,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先进教学理念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批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荣获“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8最美高校教师”,两度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校“师德十佳”、校“师德楷模”。高度的责任感使她在科研、教学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的《化工热力学》课程荣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编的《化工热力学》教材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

  耕耘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冯新教授师从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院士。时先生“爱党、爱国、爱学生、大视野、大胸怀、大情怀,尽一切所能托举学生”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她。

  冯老师任教的《化工热力学》《信息检索》是公认难教与难学的课程,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是口口相传的金牌课。冯老师开创的“故事教学法”,以“贴近生活,走近生产,接近科研”的丰富案例,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做得出的项目开展有深度、高度、热度的教学。她主持的《化工热力学》课程,起点高、眼界阔,用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得到很多同行和专家的赞许,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荣获国家首批一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3000多名校外老师和学生慕名选择她的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的《化工热力学》课程,为了让他们获得高质量教学,她花费了比线下课程多3-5倍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获得广泛好评。

  冯新老师主编的教材《化工热力学》,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深受全国同行和学生的喜爱,已被50多所高校使用,被专家和出版社认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

  教学上深受好评的冯新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高度责任感看得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她认为只有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她希望她的学生胸怀大志、志存高远,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依靠小聪明,做有智慧的人。因此,她不遗余力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价值取向和终身素质,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他们指点迷津。尽管这些会花费冯老师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她觉得值,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命运,还有他们的父母、甚至子女的幸福。

  她的学生评价道:“冯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为师的至高境界。”“上冯老师的课,总是让我的思想在某个深度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第一次听冯老师的课,眼前觉得一亮,不仅因为她把深奥的课程,生动地融入到生活中,而且因为她的教学乃至生活理念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变得豁然明朗。”

  用爱诠释教育,用心唤醒灵魂

  冯新教授始终以大爱无疆的胸怀为人师表。冯老师开通了富有特色的“情感热线”,学生在生活、科研中碰到问题都可以约冯老师散步谈心,“与冯老师散步”已经成为“金牌节目”。冯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了很多学生对未来迷茫,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走向。她的一位学生因为从冯老师的课程中收获到强大的动力及目标,从挂科生“逆袭”,被破格推免,现在已直博。

  她的学生M及家长一直把冯老师视为救命恩人。M第一学期就三门课不及格,再这样下去将面临退学,在冯老师关于责任心的教育下,M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由于基础较弱,冯老师其他同学给予帮助,之后M再也没挂过科。但M的英语成绩不佳导致不能取得学位,继而影响就业。M的心理状态都出了问题,母亲急得直哭。在冯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半年后M以600分的高分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从而拿取得学位,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次经历帮助这位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工作岗位上越干越好,由分公司调到总公司,由基层干到中层。2020年8月,M作为负责人率队赴摩洛哥进行新冠肺炎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一个月后教师节那天,他一如既往地给冯老师发来祝福和衷心感谢的信息,同时表达“一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的决心。此时冯老师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若不是当年她不放弃、不抛弃,这名学生何以成为国之栋梁。立德树人对于学生、家人、社会是何等重要!

  学生小H高中时患糖尿病,非常自卑,自暴自弃,导致精神上出现抑郁自闭症状。她匿名写邮件给冯老师,诉说自己的困境。经过十多个回合的沟通,终于解决了她的思想问题。冯老师并带她到医院做检查、找专家,资助医药费,联系学校给予帮助。学生H变得乐观了,身体好转了,并推免为硕博连读。她感谢冯老师说:“是您在我低谷的时候无私地给我提供帮助,一步步引导我渡过难关,鼓励我慢慢变得更优秀,谢谢您!希望以后我也能变成一个优秀的老师,追随您的脚步,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

  课题组博士生小L得知女朋友罹患癌症后,毅然与之结婚。冯老师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项目合作者商量决定拿出全部30万元奖金帮助他们。但小L的妻子自知病情严重,治愈几率极小,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小L博士毕业后外出旅游。为了不让这对年轻人留下终生遗憾,冯老师拿出3万元给小L,并“命令”道:“这些钱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对于以后的你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但你现在必须拿着。”小L工作后,特意前来归还这笔钱,冯老师坚决不收。小L却说:“我现在有能力了,我还的不是钱,而是要把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的这种爱传递给用得着的师弟师妹。”冯老师特别欣慰,“把爱传递下去”正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2018年教师节前夕,冯新老师被评为“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8最美高校教师”,成为学生们眼中的“明星教师”。

  笃志科学研究,引领学生成长

  多年来,冯新教授始终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急需解决科技难题,从事化工热力学和材料研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困扰我国多年的压缩机高温高压下密封元件寿命低这一难题,她带领研究生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历时8年终于很好地解决了这道难题,将无油润滑密封元件的极限使用温度和压力由160℃→185℃、20MPa→32MPa,突破了国际上传统PTFE复合材料不能用于高温高压的禁区,解决了压缩机关键问题;使用寿命是国内外产品4倍至12倍,性价比是国外先进产品的4.7倍至20倍。产品成为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标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怀远教授头顶“南工大第一篇全国优博”的光环。而很多人不知道,入学前他的化工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学生,在冯老师的培养之下获奖无数: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汪怀远教授说:“冯老师有着独特的培养方法,经她用心雕琢璞玉也能打磨成精品。她的睿智、认真负责的态度、忘我工作热情、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冯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在她的感召下,学生中成为教书育人楷模的比例特别高,他们说:“感恩冯老师在我学生时代对我的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今,冯新教授的教书育人理念在不断外溢,影响了许多全国同行,很多年轻同行说,听了冯老师的报告后特别感动,认识到了育人的力量,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命运,还有他的父母亲、甚至将来的孩子,这是几篇论文比不了的。现在他们纷纷自觉加入了教书育人的行列。在学生和同行眼里,冯新老师就是那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