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淮安市

王月香:躬耕杏坛三十载,独运匠心育桃李

江苏省金湖中学教师王月香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省金湖中学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一个衣装得体、步履轻快的女老师。课上,她文辞优美、引人入胜,课下,她温和可亲,优雅得体。她就是江苏省金湖中学的语文老师——王月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王月香老师从教30多年践行的信条。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在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得到学校、同事、学生的一致好评,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师。每学期评教评学中,她的教学满意率、师德满意率几近100%。先后被评为淮安市“功勋教师”、 淮安市“十佳师德标兵”、金湖县 “优秀教师”、享受县政府特殊奖励优秀教师、县劳动模范;连年被评为校“先进个人”,是 “感动金中年度人物”、金湖中学“最美教师”。

  立足教学,精益求精

  教师教授知识、传递品德、传承精神,是一群不平凡的灵魂摆渡人,是擎着火炬的心灵领路人。从教以来,王老师发自肺腑地把教书当作爱好,当作职业,当作一辈子的选择,不掺任何杂质。备课、上课、改作业、阅卷……每一天都充满热情;下水作文、试卷研究、教研文章、课题研究……每一年都动力十足;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每一样都始终走在前列。数年如一日,王老师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尽情驰骋,达到忘我之境界。因为热爱,所以热爱,这些年,王老师眼神一直明亮,提到教学,始终双目炯炯。

  工作以来,她一直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03年至今,一直承担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她是学校教学督查员,是校创新作文班指导老师,是年级语文“核心备课组”成员。工作量大,任务重,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育人,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她的付出也成就了自己。她是淮安市第二、三、四批“学科带头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她还是“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与社会”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最佳指导教师、特等奖指导教师。曾获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多次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是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评卷工作先进个人。

  诚心育人,助推成长

  三十多年的岁月流逝,她一直是学生口中从未变过的“香香姐”。不管哪一届学生,都是她的“娃娃们”。已经毕业的学生时常找她聊聊,正在教的学生也喜欢跟她谈谈。她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他们,走近他们。有困难她尽量帮助,有困惑她尽力开导,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尽力让每个“娃娃”都健康成长。学生们亲她信她。如今王老师培育的桃李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她还埋头用爱浇灌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的幼苗。

  她注重对学生信心的激发、竞争意识的培养、人格精神的塑造、人文素养的提高。她的学生屡获各级各类作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国家级的有“叶圣陶杯”“创新杯”,省级的有“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生作文比赛”。还经常有学生习作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杂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她本人曾作为指导教师特等奖代表在《读写指导报》发表专题感受。“又记起高三那节有风信子的语文课了。幸好那些小故事,让无趣的备考时代,不至于对美太生疏。进入大学才知道没得上了。没有语文课的课表像不完整呢!”这是她的学生对语文课的怀念,对她的想念。

  致力科研,促己提升

  时代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思想、行为的引领者,教师必得与时俱进,让“成长”成为自己的标签,无论是学识,无论是精神,无论是人品。她以执着、坚持对抗职业倦怠,以思考、读书激活大脑。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对学生谆谆教导之余,她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线下阅读,线上交流互动,博采众长,扩大眼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省“教师网络培训优秀学员”。

  她常把所思所感诉诸文字,写教学反思,听课后记,记录与学生的故事,力求每年能有文章发表或者获奖。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省级课题三项,主持参与市级课题三项。也开设相关讲座,与同仁分享经验成果。

  奖掖后进,传承师风

  王月香老师不光对待学生充满了爱,对待年轻教师也是爱心满满。她一直是学校“青蓝工程”的优秀指导老师。年轻老师都很喜爱她,敬佩她,感谢她。她精力充沛,心态年轻,他们喜欢听她的课,也喜欢跟她交谈,有时是请教教学上的困惑,有时是诉说生活中的快乐和忧伤。专业上,她是“师父”,生活中,她是朋友。“命令只能指挥,榜样却能吸引。”在她的带动下,年轻老师们觉得教学是件实实在在的事,研讨是种真真切切的需要,她们学习她的从容自信,热心包容,真诚认真!青年教师进步很快,基本都成为了县、校教学骨干。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王月香老师和语文教学相互成就。语文教学给了她一片纯净的天空,她力求做得尽善尽美,拼得无怨无悔,活得至真至纯,她用30多年光阴,与最美的自己相遇,与最美的事业相遇,与最美的学生相遇,共同演绎人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李月昭

王月香:躬耕杏坛三十载,独运匠心育桃李
江苏省金湖中学教师王月香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1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江苏省金湖中学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一个衣装得体、步履轻快的女老师。课上,她文辞优美、引人入胜,课下,她温和可亲,优雅得体。她就是江苏省金湖中学的语文老师——王月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王月香老师从教30多年践行的信条。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在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得到学校、同事、学生的一致好评,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师。每学期评教评学中,她的教学满意率、师德满意率几近100%。先后被评为淮安市“功勋教师”、 淮安市“十佳师德标兵”、金湖县 “优秀教师”、享受县政府特殊奖励优秀教师、县劳动模范;连年被评为校“先进个人”,是 “感动金中年度人物”、金湖中学“最美教师”。

  立足教学,精益求精

  教师教授知识、传递品德、传承精神,是一群不平凡的灵魂摆渡人,是擎着火炬的心灵领路人。从教以来,王老师发自肺腑地把教书当作爱好,当作职业,当作一辈子的选择,不掺任何杂质。备课、上课、改作业、阅卷……每一天都充满热情;下水作文、试卷研究、教研文章、课题研究……每一年都动力十足;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每一样都始终走在前列。数年如一日,王老师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尽情驰骋,达到忘我之境界。因为热爱,所以热爱,这些年,王老师眼神一直明亮,提到教学,始终双目炯炯。

  工作以来,她一直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03年至今,一直承担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她是学校教学督查员,是校创新作文班指导老师,是年级语文“核心备课组”成员。工作量大,任务重,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育人,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她的付出也成就了自己。她是淮安市第二、三、四批“学科带头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她还是“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与社会”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最佳指导教师、特等奖指导教师。曾获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多次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是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评卷工作先进个人。

  诚心育人,助推成长

  三十多年的岁月流逝,她一直是学生口中从未变过的“香香姐”。不管哪一届学生,都是她的“娃娃们”。已经毕业的学生时常找她聊聊,正在教的学生也喜欢跟她谈谈。她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他们,走近他们。有困难她尽量帮助,有困惑她尽力开导,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尽力让每个“娃娃”都健康成长。学生们亲她信她。如今王老师培育的桃李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她还埋头用爱浇灌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的幼苗。

  她注重对学生信心的激发、竞争意识的培养、人格精神的塑造、人文素养的提高。她的学生屡获各级各类作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国家级的有“叶圣陶杯”“创新杯”,省级的有“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生作文比赛”。还经常有学生习作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杂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她本人曾作为指导教师特等奖代表在《读写指导报》发表专题感受。“又记起高三那节有风信子的语文课了。幸好那些小故事,让无趣的备考时代,不至于对美太生疏。进入大学才知道没得上了。没有语文课的课表像不完整呢!”这是她的学生对语文课的怀念,对她的想念。

  致力科研,促己提升

  时代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思想、行为的引领者,教师必得与时俱进,让“成长”成为自己的标签,无论是学识,无论是精神,无论是人品。她以执着、坚持对抗职业倦怠,以思考、读书激活大脑。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对学生谆谆教导之余,她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线下阅读,线上交流互动,博采众长,扩大眼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省“教师网络培训优秀学员”。

  她常把所思所感诉诸文字,写教学反思,听课后记,记录与学生的故事,力求每年能有文章发表或者获奖。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省级课题三项,主持参与市级课题三项。也开设相关讲座,与同仁分享经验成果。

  奖掖后进,传承师风

  王月香老师不光对待学生充满了爱,对待年轻教师也是爱心满满。她一直是学校“青蓝工程”的优秀指导老师。年轻老师都很喜爱她,敬佩她,感谢她。她精力充沛,心态年轻,他们喜欢听她的课,也喜欢跟她交谈,有时是请教教学上的困惑,有时是诉说生活中的快乐和忧伤。专业上,她是“师父”,生活中,她是朋友。“命令只能指挥,榜样却能吸引。”在她的带动下,年轻老师们觉得教学是件实实在在的事,研讨是种真真切切的需要,她们学习她的从容自信,热心包容,真诚认真!青年教师进步很快,基本都成为了县、校教学骨干。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王月香老师和语文教学相互成就。语文教学给了她一片纯净的天空,她力求做得尽善尽美,拼得无怨无悔,活得至真至纯,她用30多年光阴,与最美的自己相遇,与最美的事业相遇,与最美的学生相遇,共同演绎人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