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连云港市

王顺利:一名乡村教师的“舍得”故事

——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教师王顺利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最好的年华,应该壮志凌云,他选择了教书育人;绝美的人生机遇,应该荣耀于世,他却选择了扎根乡土;最美不过家人团聚,他却选择了与学生相伴相守。他就是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教师王顺利。

  舍小安守护学生周全

  2004年8月,王顺利听从安排,来到位于苏北最偏僻的乡村教学点:赣榆县马站联中任教。看到满是烂泥的操场、灯光昏暗的教室、缺胳膊少腿的课桌凳、蛇皮袋缝制的天花板,他迷茫了,这么差的条件怎样才能教好孩子们呢,孩子的希望在哪里?细思之后,他决定留下来试一试。

  马站乡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为谋生计,这里许多孩子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上下学的安全成为首要难题。王顺利自发加入“爱心车队”。十年间,无论寒暑,他都乐此不疲地奔波在路窄坡陡的乡间小路上。2006年的一个晚上,为劝返流生,他骑摩托车冒着雨雪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学生,差点车毁人亡。这个学生被王老师感动了,学习越来越努力,现在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2014年王顺利调入海头初中,这是一个海边小镇,很多家长靠捕捞为生,常年漂泊在大海上,他又和同事们一起发起了“蓝海护学队”。

  十八年来,他既当老师,又当安全员,他说他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舍小爱浸润孩子心田

  多年来,王顺利一直过着早走娃未醒、晚归孩已睡的撇家撂业式生活,但他却把爱洒向了别人的孩子。为了让住校生能睡好,他申请值夜班,坚守不辍。十八年来,王老师主动发现并帮助贫困学生数十名,累计资助2万余元。周末他会和爱人带上水果、学习用品到一些贫困学生家里去坐一坐。有学生生病住院,他主动的到医院去看望孩子。

  2020年的一天,王顺利在课堂上发现一名学生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他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孩子连换洗的衣袜都没有,爸爸残疾、妈妈智障。他和爱人主动担负起关爱孩子生活,呵护孩子成长的担子。他在给儿子买衣服的时候,也会帮这个孩子买上一套。有时出差,他会给孩子带回一双鞋或一些小礼物。孩子穿上鞋时高兴地说:“比他爸爸买的鞋好看多了。”

  2021年,班里有位男生,因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逐渐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作为班主任,他想尽一切方法感化、安抚、劝慰这位男生,晚上到宿舍给他盖盖被子。王老师用自己的温暖,驱走了孩子的心理阴霾,温暖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有一天,这个孩子把舍不得吃的面包,小心翼翼地送到王老师手里说:“王老师,你为了我们太辛苦了,这个面包给你吃。”像这样莫名的幸福与感动,王老师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班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同学,很少说话,不上操,不去食堂,晚上还不回宿舍,王老师不仅自己主动亲近他,而且特意安排两位同学每天陪他一起就餐,一起做核酸检测,一起回宿舍,现在这个孩子活泼了很多,成绩也进步了不少。王顺利经常说,打开每一扇心门的后面,都是一个孩子不可估量的未来,“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一面是对学生的倾情付出,一面却是对家庭的愧疚。2017年,王老师的爱人做手术时,他还在给学生上课。课后王老师飞一般赶到医院,他姐姐说:“你老婆进手术室时流泪了,让我跟你说一声开车慢点。”王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了愧疚的泪水。2018年,王老师母亲病重住院,但是他还有3个班的课,而且马上就要中考了,不能耽误学生。“母亲住院,你仍坚持上课,你的母亲能理解吗?”他回答说“能,我母亲也当过老师。”

  舍小家播撒希望种子

  2018年8月,王顺利舍弃幸福的小家,离别年幼的孩子,飞跃万里来新疆克州,这是“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的不毛之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指肚起皮,弄得他焦头烂额。想到女儿贪睡桌旁无人照顾,他梦中惊醒围被而坐;想起父母,古稀老人空寂寂,两眼寞寞望西北,他流泪不止;想念妻子,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为了新疆的孩子,王顺利老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成立“苏”老师工作室,打造“江苏班”,所带班级成绩大幅提升,有效组织“建模塑型”活动,培训教师达3000余人,助力克州跑出了质量提升的加速度,引起很大轰动,被克州电视台新闻栏目连续报道。王顺利很快成为江苏援疆教师中的典型,被任命为克州二中校办副主任、克州化学教研员、克州师资培训学校副校长。他组织开展援疆数据采集,分类汇编援疆成果达300万字。他撰写的《全面释放组团式教育援疆效应》《解开克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密码》分别在《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上发表,使江苏“组团”教育援疆影响力不断提升。王顺利也受到当地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认可,被授予江苏省教育援疆十大杰出教师,十大感动人物荣誉称号。离疆那天孩子们留下不舍的泪水,克州教育局党委书记文红亲自给他送行时说:“人离开了心一直在。”回到江苏后,王顺利一旦有了好的教育资源,就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新疆的师生。

  2020年1月,王顺利援疆归来,征尘未洗,听到学校缺化学老师,他当天下午就到学校报到并担起了3个班的教学任务。他在爱人担任班主任情况下,又主动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他说:“身体有时吃不消,但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放心,苦点累点没有什么。”

  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他已记不清见证了多少孩子的成功。他的教科研工作有声有色。2021年学校获得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他是主力干将。2022年连云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王老师受市教研室委托,带领团队研发“云海在线”微课视频,带头示范线上教育,得到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用心做事,用爱育人。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十八年的时光中他舍去了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先后被授予赣榆好老师、赣榆名师、市名师、市领航教师、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市领雁人才团队领衔人、省乡村培育站导师、省教育援疆十大杰出教师、“2021年感动江苏教育人物最美中学教师”提名奖、京师园2021年“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王顺利的班主任手册扉页上,有这样一段心语,也是他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燃烧的价值不是灰烬,而是被照亮的青春。因此,以风雨为墨,在乡村书写新的人生。与太阳相伴,从乡村迈上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陈路

王顺利:一名乡村教师的“舍得”故事
——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教师王顺利事迹
发布时间:2022-06-0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最好的年华,应该壮志凌云,他选择了教书育人;绝美的人生机遇,应该荣耀于世,他却选择了扎根乡土;最美不过家人团聚,他却选择了与学生相伴相守。他就是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教师王顺利。

  舍小安守护学生周全

  2004年8月,王顺利听从安排,来到位于苏北最偏僻的乡村教学点:赣榆县马站联中任教。看到满是烂泥的操场、灯光昏暗的教室、缺胳膊少腿的课桌凳、蛇皮袋缝制的天花板,他迷茫了,这么差的条件怎样才能教好孩子们呢,孩子的希望在哪里?细思之后,他决定留下来试一试。

  马站乡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为谋生计,这里许多孩子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上下学的安全成为首要难题。王顺利自发加入“爱心车队”。十年间,无论寒暑,他都乐此不疲地奔波在路窄坡陡的乡间小路上。2006年的一个晚上,为劝返流生,他骑摩托车冒着雨雪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学生,差点车毁人亡。这个学生被王老师感动了,学习越来越努力,现在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2014年王顺利调入海头初中,这是一个海边小镇,很多家长靠捕捞为生,常年漂泊在大海上,他又和同事们一起发起了“蓝海护学队”。

  十八年来,他既当老师,又当安全员,他说他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舍小爱浸润孩子心田

  多年来,王顺利一直过着早走娃未醒、晚归孩已睡的撇家撂业式生活,但他却把爱洒向了别人的孩子。为了让住校生能睡好,他申请值夜班,坚守不辍。十八年来,王老师主动发现并帮助贫困学生数十名,累计资助2万余元。周末他会和爱人带上水果、学习用品到一些贫困学生家里去坐一坐。有学生生病住院,他主动的到医院去看望孩子。

  2020年的一天,王顺利在课堂上发现一名学生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他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孩子连换洗的衣袜都没有,爸爸残疾、妈妈智障。他和爱人主动担负起关爱孩子生活,呵护孩子成长的担子。他在给儿子买衣服的时候,也会帮这个孩子买上一套。有时出差,他会给孩子带回一双鞋或一些小礼物。孩子穿上鞋时高兴地说:“比他爸爸买的鞋好看多了。”

  2021年,班里有位男生,因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逐渐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作为班主任,他想尽一切方法感化、安抚、劝慰这位男生,晚上到宿舍给他盖盖被子。王老师用自己的温暖,驱走了孩子的心理阴霾,温暖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有一天,这个孩子把舍不得吃的面包,小心翼翼地送到王老师手里说:“王老师,你为了我们太辛苦了,这个面包给你吃。”像这样莫名的幸福与感动,王老师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班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同学,很少说话,不上操,不去食堂,晚上还不回宿舍,王老师不仅自己主动亲近他,而且特意安排两位同学每天陪他一起就餐,一起做核酸检测,一起回宿舍,现在这个孩子活泼了很多,成绩也进步了不少。王顺利经常说,打开每一扇心门的后面,都是一个孩子不可估量的未来,“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一面是对学生的倾情付出,一面却是对家庭的愧疚。2017年,王老师的爱人做手术时,他还在给学生上课。课后王老师飞一般赶到医院,他姐姐说:“你老婆进手术室时流泪了,让我跟你说一声开车慢点。”王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了愧疚的泪水。2018年,王老师母亲病重住院,但是他还有3个班的课,而且马上就要中考了,不能耽误学生。“母亲住院,你仍坚持上课,你的母亲能理解吗?”他回答说“能,我母亲也当过老师。”

  舍小家播撒希望种子

  2018年8月,王顺利舍弃幸福的小家,离别年幼的孩子,飞跃万里来新疆克州,这是“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的不毛之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指肚起皮,弄得他焦头烂额。想到女儿贪睡桌旁无人照顾,他梦中惊醒围被而坐;想起父母,古稀老人空寂寂,两眼寞寞望西北,他流泪不止;想念妻子,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为了新疆的孩子,王顺利老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成立“苏”老师工作室,打造“江苏班”,所带班级成绩大幅提升,有效组织“建模塑型”活动,培训教师达3000余人,助力克州跑出了质量提升的加速度,引起很大轰动,被克州电视台新闻栏目连续报道。王顺利很快成为江苏援疆教师中的典型,被任命为克州二中校办副主任、克州化学教研员、克州师资培训学校副校长。他组织开展援疆数据采集,分类汇编援疆成果达300万字。他撰写的《全面释放组团式教育援疆效应》《解开克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密码》分别在《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上发表,使江苏“组团”教育援疆影响力不断提升。王顺利也受到当地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认可,被授予江苏省教育援疆十大杰出教师,十大感动人物荣誉称号。离疆那天孩子们留下不舍的泪水,克州教育局党委书记文红亲自给他送行时说:“人离开了心一直在。”回到江苏后,王顺利一旦有了好的教育资源,就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新疆的师生。

  2020年1月,王顺利援疆归来,征尘未洗,听到学校缺化学老师,他当天下午就到学校报到并担起了3个班的教学任务。他在爱人担任班主任情况下,又主动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他说:“身体有时吃不消,但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放心,苦点累点没有什么。”

  十八年的教育生涯,他已记不清见证了多少孩子的成功。他的教科研工作有声有色。2021年学校获得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他是主力干将。2022年连云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王老师受市教研室委托,带领团队研发“云海在线”微课视频,带头示范线上教育,得到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用心做事,用爱育人。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十八年的时光中他舍去了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先后被授予赣榆好老师、赣榆名师、市名师、市领航教师、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市领雁人才团队领衔人、省乡村培育站导师、省教育援疆十大杰出教师、“2021年感动江苏教育人物最美中学教师”提名奖、京师园2021年“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王顺利的班主任手册扉页上,有这样一段心语,也是他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燃烧的价值不是灰烬,而是被照亮的青春。因此,以风雨为墨,在乡村书写新的人生。与太阳相伴,从乡村迈上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