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连云港市

吴立向:以爱心谱写乡村教育的美好诗篇

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教师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4 来源:

  吴立向,现任职于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一直以来,他扎根基层,长期工作在乡村小学教育第一线,从未因处于基层而懈怠松懈,而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想学生所想,急教师所急,解学校之难。当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时,他团结带领同事携手同心抗疫,通过网络传递对孩子的温馨关心,确保“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心”,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疫情而掉队。

  吴立向的教育信条是:因材施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爱心诠释乡村教育的真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他总对自己说:亲其师才信其道。为了与学生之间更亲近,他经常俯下身跟学生聊天,主动了解孩子的世界。对于优秀孩子,给他们“开小灶”,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要求做到“日清、周理、月结”。他强调,学习不要拘泥于题海战术,而是要讲究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他要求学生准备错题集,对出现错误的题目和典型题型汇总归类。同时,特别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每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思考与所做过的哪种题有联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此基础上,着眼化难为易,把较难的题目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慢慢“解剖”,逐步体会到攻克难题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后进生,吴立向从未冷眼旁观,而是尽心尽责给予更多的关注,搭建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如,他班级里曾经有一个学生周某,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平时沉默不语。经过深入家访的多次了解,及时分析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得知这个孩子母亲早逝,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困境后,吴立向对这个孩子格外重视,倍加关心,鼓励孩子多跟同学交流,安排学习委员与他“一对一结对子”,自己也会抽出时间跟踪辅导。时间不负有心人,这个孩子从原来成绩不及格到80分以上。这仅仅是他教育生涯里的一个“缩影”。对于有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他深入研究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在给予关注外,还进行常态化的深入家访,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方法,请求家长协助进行共同管理。

  在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他更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待工作,始终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前到校,晚上七点后回家。在校园里,他不是在听课就是在了解教学准备情况,或在帮助解决教师教学上遇到的困难;在校园外,他经常深入学生家中,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征询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管理上,坚持每周到村完小督导,和教干、教师深入交流,把脉问诊村完小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几年来,他的调研手稿多达30多万字,亲自下发的督查通报1100余次,听课1600余节,所经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突出问题导向,大刀破斧解决沉疴难题。例如,他现在任职的驼峰中心小学是一所老旧农村小学,学校门前一度成了商贩的摊点,秩序混乱且杂乱无章。为了改变现状他立即召开班子会议,顶着压力,和党委政府积极沟通,联合多个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彻底整顿,让学校恢复了应有的“歌唱声”“读书声”“欢笑声”,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广泛好评。面对陈旧的教学楼、落后的教学设施,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求援,八方托情,多方筹款,添置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校进行了绿化和美化。为了拿下异地新建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吴立向更是不辞劳苦,迎难而上。借助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开展调研了解,克服了多方面阻力,经过数月的艰苦奔波,挨家串户走访了1320多个家庭,调查了3500多个市民,撰写了12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最终形成了《关于建议驼峰中心小学异地新建序时推进的议案》,在东海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式列为2022年东海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得到消息后,他站在陈旧的教学楼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当看到新学校的设计图,他喜极而泣、激动不已。他说,驼峰孩子终于有望到新环境学习了,我们农村的孩子和教师也可以和城里一样的学校学习和工作了。

  今年三月份以来,突发疫情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吴立向毅然决然冲在一线,科学研判分析农村孩子线上学习设备不足和家庭管理滞后的客观现状,深入调研,精准发力,多方协调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特别困难的20多个孩子提供了线上教学设备,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他坚持“上下同欲者胜”,召集全体班子成员和班主任会议,多次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学习过程要更多的鼓励学困生、留守儿童,振奋精神,战胜困难,好好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付出很艰苦,但也有收获的喜悦,近年来他获2011.09连云港市师德模范;2016.11东海县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15.09东海县优秀教育园丁;2014.11江苏省教育厅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2017.12东海县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教育领航校长奖;2021.12连云港市教研室教学先进个人;2016.05连云港市骨干校长;2016.06连云港市优秀党员;2021.08东海县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教育领航校长奖; 2017年、2020年带领团队辅导学生分别获得省科技创新二等奖等各项荣誉称号。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面对这些成绩,他谦虚地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奋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好时代新人任重而道远,他会知责于心、履责于行,不负使命、砥砺前行,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月昭

吴立向:以爱心谱写乡村教育的美好诗篇
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教师事迹
发布时间:2022-07-04   
来       源:  
作       者:

  吴立向,现任职于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一直以来,他扎根基层,长期工作在乡村小学教育第一线,从未因处于基层而懈怠松懈,而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想学生所想,急教师所急,解学校之难。当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时,他团结带领同事携手同心抗疫,通过网络传递对孩子的温馨关心,确保“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心”,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疫情而掉队。

  吴立向的教育信条是:因材施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爱心诠释乡村教育的真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他总对自己说:亲其师才信其道。为了与学生之间更亲近,他经常俯下身跟学生聊天,主动了解孩子的世界。对于优秀孩子,给他们“开小灶”,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要求做到“日清、周理、月结”。他强调,学习不要拘泥于题海战术,而是要讲究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他要求学生准备错题集,对出现错误的题目和典型题型汇总归类。同时,特别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每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思考与所做过的哪种题有联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此基础上,着眼化难为易,把较难的题目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慢慢“解剖”,逐步体会到攻克难题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后进生,吴立向从未冷眼旁观,而是尽心尽责给予更多的关注,搭建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如,他班级里曾经有一个学生周某,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平时沉默不语。经过深入家访的多次了解,及时分析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得知这个孩子母亲早逝,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困境后,吴立向对这个孩子格外重视,倍加关心,鼓励孩子多跟同学交流,安排学习委员与他“一对一结对子”,自己也会抽出时间跟踪辅导。时间不负有心人,这个孩子从原来成绩不及格到80分以上。这仅仅是他教育生涯里的一个“缩影”。对于有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他深入研究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在给予关注外,还进行常态化的深入家访,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方法,请求家长协助进行共同管理。

  在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他更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待工作,始终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前到校,晚上七点后回家。在校园里,他不是在听课就是在了解教学准备情况,或在帮助解决教师教学上遇到的困难;在校园外,他经常深入学生家中,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征询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管理上,坚持每周到村完小督导,和教干、教师深入交流,把脉问诊村完小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几年来,他的调研手稿多达30多万字,亲自下发的督查通报1100余次,听课1600余节,所经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突出问题导向,大刀破斧解决沉疴难题。例如,他现在任职的驼峰中心小学是一所老旧农村小学,学校门前一度成了商贩的摊点,秩序混乱且杂乱无章。为了改变现状他立即召开班子会议,顶着压力,和党委政府积极沟通,联合多个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彻底整顿,让学校恢复了应有的“歌唱声”“读书声”“欢笑声”,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广泛好评。面对陈旧的教学楼、落后的教学设施,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求援,八方托情,多方筹款,添置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校进行了绿化和美化。为了拿下异地新建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吴立向更是不辞劳苦,迎难而上。借助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开展调研了解,克服了多方面阻力,经过数月的艰苦奔波,挨家串户走访了1320多个家庭,调查了3500多个市民,撰写了12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最终形成了《关于建议驼峰中心小学异地新建序时推进的议案》,在东海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式列为2022年东海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得到消息后,他站在陈旧的教学楼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当看到新学校的设计图,他喜极而泣、激动不已。他说,驼峰孩子终于有望到新环境学习了,我们农村的孩子和教师也可以和城里一样的学校学习和工作了。

  今年三月份以来,突发疫情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吴立向毅然决然冲在一线,科学研判分析农村孩子线上学习设备不足和家庭管理滞后的客观现状,深入调研,精准发力,多方协调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特别困难的20多个孩子提供了线上教学设备,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他坚持“上下同欲者胜”,召集全体班子成员和班主任会议,多次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学习过程要更多的鼓励学困生、留守儿童,振奋精神,战胜困难,好好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付出很艰苦,但也有收获的喜悦,近年来他获2011.09连云港市师德模范;2016.11东海县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15.09东海县优秀教育园丁;2014.11江苏省教育厅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2017.12东海县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教育领航校长奖;2021.12连云港市教研室教学先进个人;2016.05连云港市骨干校长;2016.06连云港市优秀党员;2021.08东海县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教育领航校长奖; 2017年、2020年带领团队辅导学生分别获得省科技创新二等奖等各项荣誉称号。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面对这些成绩,他谦虚地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奋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好时代新人任重而道远,他会知责于心、履责于行,不负使命、砥砺前行,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