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南京市

陈大伟:扎根乡村,默默耕耘

——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学校教师陈大伟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源:

陈大伟在山阳县支教

  在从教的14个年头里,陈大伟一直扎根乡村、默默耕耘,让青春在乡村教苑中闪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江苏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优秀青年教师”“六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合区学科带头人”“六合区优秀青年教师”“六合区教坛新秀”等荣誉。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市、区先进学生集体”,连续7年荣获“六合区中考学科教学先进个人”,被聘为“江苏省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成员、“六合区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助理、“六合区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讲师、“陶老师工作站六合分站”志愿者。 

  陈大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苦干、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和爱心,把乡村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088月,从农村走出来的陈大伟踏上了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严谨务实的乡村教育人。2019年暑期,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志愿去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义务支教,给当地孩子送去关爱,为当地老师进行新教材的解读 

  他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抗击疫情期间,他冲在最前沿,守在第一线。抗疫期间,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六合区“陶老师”工作站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及时为家长和孩子们筑起心理防线。同时,为确保“停课不停学”,他积极承担了区级和校级毕业班网课教学,并当起了志愿快递员,把教材及时送到全校每位学生手中,不管有多累,当看到孩子们接过书本露出一张张笑脸时,他说再辛苦也值得。他还利用网课,给家长和孩子开设线上家长会、线上主题班会、线上升旗仪式、线上家访等。

参加南京市三下乡服务活动(左一为陈大伟)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陈大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个学生,时时处处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乡村教师资源短缺,他主动要求带初三毕业班,连续13年承担毕业班教学工作,所教班级的中考成绩在南京市名列前茅。他连续7年荣获“六合区中考学科教学先进个人”“横梁街道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荣誉,所带的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学生集体”。 

  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坚持写读书笔记,并撰写了近30篇论文、案例,其中有6篇发表,多篇获得省、市级一等奖;研究的两个市级课题《成长档案辅助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行动研究》《农村初中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行动研究》均已结题,并获南京市二等奖;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在体验中提升EQ》,在南京市精品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二等奖。  

  他在教学中还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积极参加教学公开课展示,与同行切磋,共开设了30多次市、区级公开课与讲座。他热心公益,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在多所学校开设公益讲座,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在各类教学竞赛中,他也获得硕果累累,先后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市教学信息化评比一等奖”“市主题班会设计一等奖”“市微课设计一等奖”“区教师赛课一等奖”“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细心关爱,毫无保留  

  从教以来,陈大伟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用爱心和细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是永恒的追求。每接任一个班级,都细心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找长处、找优点、找差距、找不足,引导他们一步步健康成长 

  在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和家庭贫困儿童尤为多,对于爱的获取和贫穷的摆脱,他们比谁都渴望,因此,陈大伟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用自己的爱帮助他们填满情感缺失,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他们纠正学习错误。去孩子们的家里进行家访,对于他来说,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风雨无阻,把爱全部放在孩子们身上,他把这份无微不至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给予孩子们自信心,用爱去温暖那些自卑、厌学的孩子们,与他们谈心,发现他们的长处,以此来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陈老师说:“在青春的岁月里,我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无悔着自己的选择。哪怕逆风飞翔,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他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成长的希望;甘愿化春蚕,用知识让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无悔人生,让青春在乡村教苑中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汤雯

陈大伟:扎根乡村,默默耕耘
——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学校教师陈大伟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       源:  
作       者:

陈大伟在山阳县支教

  在从教的14个年头里,陈大伟一直扎根乡村、默默耕耘,让青春在乡村教苑中闪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江苏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优秀青年教师”“六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合区学科带头人”“六合区优秀青年教师”“六合区教坛新秀”等荣誉。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市、区先进学生集体”,连续7年荣获“六合区中考学科教学先进个人”,被聘为“江苏省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成员、“六合区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助理、“六合区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讲师、“陶老师工作站六合分站”志愿者。 

  陈大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苦干、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和爱心,把乡村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088月,从农村走出来的陈大伟踏上了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严谨务实的乡村教育人。2019年暑期,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志愿去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义务支教,给当地孩子送去关爱,为当地老师进行新教材的解读 

  他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抗击疫情期间,他冲在最前沿,守在第一线。抗疫期间,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六合区“陶老师”工作站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及时为家长和孩子们筑起心理防线。同时,为确保“停课不停学”,他积极承担了区级和校级毕业班网课教学,并当起了志愿快递员,把教材及时送到全校每位学生手中,不管有多累,当看到孩子们接过书本露出一张张笑脸时,他说再辛苦也值得。他还利用网课,给家长和孩子开设线上家长会、线上主题班会、线上升旗仪式、线上家访等。

参加南京市三下乡服务活动(左一为陈大伟)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陈大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个学生,时时处处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乡村教师资源短缺,他主动要求带初三毕业班,连续13年承担毕业班教学工作,所教班级的中考成绩在南京市名列前茅。他连续7年荣获“六合区中考学科教学先进个人”“横梁街道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荣誉,所带的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学生集体”。 

  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坚持写读书笔记,并撰写了近30篇论文、案例,其中有6篇发表,多篇获得省、市级一等奖;研究的两个市级课题《成长档案辅助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行动研究》《农村初中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行动研究》均已结题,并获南京市二等奖;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在体验中提升EQ》,在南京市精品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二等奖。  

  他在教学中还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积极参加教学公开课展示,与同行切磋,共开设了30多次市、区级公开课与讲座。他热心公益,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在多所学校开设公益讲座,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在各类教学竞赛中,他也获得硕果累累,先后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市教学信息化评比一等奖”“市主题班会设计一等奖”“市微课设计一等奖”“区教师赛课一等奖”“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细心关爱,毫无保留  

  从教以来,陈大伟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用爱心和细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是永恒的追求。每接任一个班级,都细心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找长处、找优点、找差距、找不足,引导他们一步步健康成长 

  在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和家庭贫困儿童尤为多,对于爱的获取和贫穷的摆脱,他们比谁都渴望,因此,陈大伟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用自己的爱帮助他们填满情感缺失,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他们纠正学习错误。去孩子们的家里进行家访,对于他来说,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风雨无阻,把爱全部放在孩子们身上,他把这份无微不至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给予孩子们自信心,用爱去温暖那些自卑、厌学的孩子们,与他们谈心,发现他们的长处,以此来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陈老师说:“在青春的岁月里,我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无悔着自己的选择。哪怕逆风飞翔,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他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成长的希望;甘愿化春蚕,用知识让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无悔人生,让青春在乡村教苑中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