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既定的价值。徐萍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耕耘在基础教育战线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从教28年来,先后担任班主任、体育教研组组长、团委书记、德育处主任、副校长等。在贯彻“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她与时俱进,服务学生,助力成长。作为体育学科教师,她始终坚守自己从教以来的个人信念: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以体育德、以体启智(运动改造大脑)、以体健能、以体促美、以体强心”五育融合的重要渠道。
与时俱进,做学习型教师。
徐萍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一个需要积极参与的、社会性的互动过程。徐老师善于学习新的体育项目,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因此,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她积极开拓校本课程,近十来年,在两所学校(校长任职流动)推行新兴体育项目(攀岩、轮滑、高尔夫)的开设与网球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多方面体育运动技能掌握。
教学中,她善于思考、善于学习与尝试新的技术与策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以研促教、教研一体。她牢牢把握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认知发展特点、兴趣爱好与运动需求,备课考虑学情,课堂重视学情,关注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她还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及时调整学法、优化教法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如,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的现状,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来体现体育课程一体化;突出生本化理念;实施层次化目标,即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围绕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课题目标从“知识技能学习目标、体能素质锻炼目标、情感品格培养目标”进行设置。研究结构化内容即基本运动技能、结构化运动技能比赛的多样化实施;探寻多元化评价五个方面,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与结果,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徐老师所教的班级体育中考成绩在年级中总是最优秀。
五育并举,做开拓型教师。
徐萍除了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方面承担工作以外,还深入参与德育管理、班主任培养、科技社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从学校体育活动的设计仪式感、实行中的行为设计学、最终评价的多元化等角度,全面落实育人理念。德育工作突出实效性及仪式感,所撰写案例获南京市德育创新案例一等奖;组织的青春仪式参加江苏省“四仪”比赛获二等奖,撰写的案例刊登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她本人也被评为南京市科技比赛优秀校长。
徐萍一直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体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渠道。因此,她不管在哪所学校,均能带动该学校的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国防工作开创出新的局面。在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她带头参加培训及推动新兴体育项目的开设,以课题引领、项目推进的形式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以“新六艺”为载体,实施五育并举的行动研究,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使得学校特色在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连续4年获得南京市阳光体育考核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网球比赛中获奖,学校获评江苏省体育特色校。她工作期间组织承办南京市2016非洲四国青奥国际交流活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及国际交流工作,让所有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提升素养。另外,她还组队参加2016南京世界速度轮滑赛开幕式表演,在国际大赛表演活动中提升学生平时的训练水平。
大爱无疆,做奉献型教师。
2021年9月,徐萍主动报名对口援疆工作。自接到援疆工作任务以来,她牢记自己是一名“江苏教师”,时刻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援疆期间,她担任南京援疆团队副团长、“组团式援疆”伊宁市第28中组长,团结团内同志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与受援校建立友好关系,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援疆不只是诗和远方,更是使命与责任。”
在徐老师看来,援疆教师的行为代表着江苏教师的形象。援疆期间,除了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徐萍积极投身新疆教育事业建设,从团内教师细小事务的协调处理,到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认真安排并参与处理。在过去半年的援疆时间里,徐萍积极推动与加强校际间的结对活动,分别联系组内四位老师学校与28中建立手牵手书信活动,促成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与28中建立深度连接。在书信活动的基础上,以“3.5学雷锋”活动日为契机,开展义卖捐助活动,义卖款项作为28中的学生体育器材更新购置使用;以“3.12植树节”为契机,组织团队教师在受援学校建设“援疆林”,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不是‘教育专家’,我愿在课堂和大家一同成长。”
做学习型教师,是徐萍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她先后被认定为能手教师、领衔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德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近十年,徐萍荣获2次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撰写各级获奖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公开发表4篇,国家级二等奖1篇,省级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地州市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课题研究方面,共有4个地州市级课题,其中3个已经结题,1个正在研究中。
作为南京援疆团队副团长,抵达新疆自主隔离期间,徐萍就按照伊宁市教育局的要求为伊宁市农村中小学书记、校长开设《构建场域 看见成长》线上讲座;接受伊宁市第二十八中校长邀请,为全校教师开设《心若向阳 你便芬芳》讲座;通过网络和28中教师进行线上青蓝结对拜师,推动开展《审视课堂把脉方向 宁伊携手初探学情》线上课堂研讨,第一时间将江苏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带给当地的教育同仁。
进驻学校后,每每有人介绍徐萍,都会说她是“教育大省江苏来的专家”,她却真挚地回答:“我更希望和在座的每一位同仁一起,在课堂里成长。”
援疆期间,徐萍在完成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科教研组活动,问诊课堂,把脉学情,每天晚上21:00—22:30组织评课活动,并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专项培训,加强“师徒结对”效能,促进宁伊两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自寒假以来,徐萍开设州级工作室讲座,指导伊宁市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以及论文、案例、课题的撰写;面向伊宁市中小学书记、校长、分管德育校长搭建线上、线下“双线”讲堂,分享教育管理智慧;先后担任苏伊杯选拔赛评委、金陵名师工作坊总主持人、体育工作室主持人,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贡献力量,积极促进新疆青年教师成长。
“愿坚强、谦虚、高洁的南京市花梅花也在伊宁‘绽放’。”
早晨出门是灯,下班也是灯。灯是光,是方向。在披星戴月的援疆日子里,作为江苏首位援助伊犁州的体育教师,50岁的徐萍老师克服气候因素带来的身体不适,克服高强度的工作,忙起来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的她依旧像年轻人一样活跃在新疆伊宁的操场上。因为不管再难、再苦,徐萍只要看到孩子们盼望体育课的眼神、渴望上体育课的激动表现,她便感到无比幸福。
在业务教学与教育管理中率先垂范,带动、辐射身边的同行前行,徐萍相信,群行的力量才是教育人追求的品质,才是惠及学生的根本。徐萍把南京市市花梅花的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新疆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不服输精神、不放弃精神、不忘本精神相结合,在“教育援疆”的路上不断发现美好,感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