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南通市

黄美华:让音乐教育回归育人本心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黄美华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黄美华是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江苏省小学音乐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课比天大”是她的座右铭 

  从教35年来,黄美华老师一直秉承“课比天大”的信念,把音乐课上成了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让音乐教育回归育人本心。针对孩子“走音”的现象,她借助“QQ”和“微信”,认真聆听每个孩子发来的演唱录音,及时发现纠正,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让“五音不全”的标签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他们一辈子的自信。她用贴在教室里的“红苹果”,记录孩子每一点进步;签订“秘密条约”,帮助特殊的孩子改正一个个小缺点;她创新提出“五分钟歌唱”,给了小歌星们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她借“首席小助手”让“调皮大王”有了发挥正能量的地方。她积极参加“双减”活动,每周三次带领一年级小朋友开展有趣的音乐活动,还自费购买音乐绘本送给孩子阅读,借助绘本来学习音乐,提升素养。她心系藏族孤儿,自费捐助两名藏族孤儿,每年为他们购买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今年,她联合全校师生一起为西藏阿里地区的孩子捐助冬衣、冬鞋94箱。2015年,他的爱人不幸罹患脑出血,一直到现在都在进行康复训练。7年来,她每天不停奔波,从没有耽误学生一节音乐课。她说,绝大数孩子的音乐素养来自课堂,好的课堂教学才能带给学生高的人文素养。  

  教学成果荣获江苏省特等奖 

  她致力于“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研究,关注儿童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儿童的学习体验放在首位,让音乐课融入了不同的“三味”——围绕音乐要素设计教学活动,有浓浓的音乐味;引领每个儿童参与趣味音乐体验,有醇醇的儿童味;音乐作品纳入文化大背景中理解,有满满的文化味。她牵手语文学科,借助语文课文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提供支架,更为音乐教学增添了丰厚的人文底蕴。《二泉映月》《京剧大师梅兰芳》《长江之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大量的音乐欣赏与文本阅读,让学生学会以更宽阔的视野,体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音乐风格,逐步提升音乐感悟和理解能力。同时,她还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中,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学习民族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她说,音乐教育不只要教“音乐的ABC”,还应让音乐和音乐学习回归文化语境,使其获得最佳诠释,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思索用音乐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她不断开辟新的课程资源形态,构建新的课堂范型,让儿童沉醉其中,美美地听与想,快乐地唱与创。在充满文化意蕴的语境活动中,儿童的情感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音乐与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她的事迹被《央广网》《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记者亲自走进她的课堂,以《上她的课,孩子们听到下课铃》为题发表文章,表达听课感受。她主持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研究,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上刊发专版,两次荣登《江苏教育》发表教学专题, 2013年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22年又获特等奖。 

  担任音乐教材分册主编 

  她担任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的分册主编,主编参编音乐教材、教参达50多本,为音乐教材制作一、二、五年级音乐课件、录像课《抓妈荷》等,已随教材发行,在全国范围使用。“排笛”是黄老师所在学校选用的音乐课堂乐器,她为排笛编写了校本教材,已由江苏省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根据教材循环使用的弊端,编写6册《艺启成长》,由少儿出版社出版。 

  做音乐教师的“领头雁” 

  黄美华是南通市首批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成员来自南通、苏州、南京等地。她带领工作室老师研发课程,两次被中国教师研修网录用,成为全市音乐教师暑期学习研修内容。目前,工作室有特级教师2名、学科带头人5名、全国、省、市竞赛一等奖若干。她受聘南通大学担任教育硕导,受聘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特聘教授,经常辅导学生说课、模拟上课参加省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2018年担任江苏省乡村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她被遴选担任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和崇川区名师团导师,指导培养对象走上发展快车道。她担任教育部国培专家、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音乐学科专家委员、长三角基础教育小学音乐学科专家等,在新疆、广东、浙江、陕西、安徽、江苏等地,每年为教育界同行开设公开课、讲座,获一致好评。每年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科国培班走进学校,指名要听黄老师的音乐课。 

  为学校美育工作贡献力量

  当了35年音乐教师,做了25年学科组长,她始终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摆在首位。担任学校合唱团辅导老师,所带合唱团登上中央电视台在“同一首歌”栏目演出,在亚洲艺术节展演中荣获金奖,参加江苏省少儿艺术节合唱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她走访京剧名家和票友,自费购买了近百张光碟和40多本书籍学习,精心编写京剧校本教材,获江苏省校本教材成果评比一等奖。她带领学生走进“伶工学社”“梅欧阁”等,了解家乡南通与京剧之间的渊源,与语文老师牵手实施跨界教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她组织的学生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广受好评,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责任编辑:耿美琳

黄美华:让音乐教育回归育人本心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黄美华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1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黄美华是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江苏省小学音乐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课比天大”是她的座右铭 

  从教35年来,黄美华老师一直秉承“课比天大”的信念,把音乐课上成了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让音乐教育回归育人本心。针对孩子“走音”的现象,她借助“QQ”和“微信”,认真聆听每个孩子发来的演唱录音,及时发现纠正,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让“五音不全”的标签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他们一辈子的自信。她用贴在教室里的“红苹果”,记录孩子每一点进步;签订“秘密条约”,帮助特殊的孩子改正一个个小缺点;她创新提出“五分钟歌唱”,给了小歌星们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她借“首席小助手”让“调皮大王”有了发挥正能量的地方。她积极参加“双减”活动,每周三次带领一年级小朋友开展有趣的音乐活动,还自费购买音乐绘本送给孩子阅读,借助绘本来学习音乐,提升素养。她心系藏族孤儿,自费捐助两名藏族孤儿,每年为他们购买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今年,她联合全校师生一起为西藏阿里地区的孩子捐助冬衣、冬鞋94箱。2015年,他的爱人不幸罹患脑出血,一直到现在都在进行康复训练。7年来,她每天不停奔波,从没有耽误学生一节音乐课。她说,绝大数孩子的音乐素养来自课堂,好的课堂教学才能带给学生高的人文素养。  

  教学成果荣获江苏省特等奖 

  她致力于“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研究,关注儿童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儿童的学习体验放在首位,让音乐课融入了不同的“三味”——围绕音乐要素设计教学活动,有浓浓的音乐味;引领每个儿童参与趣味音乐体验,有醇醇的儿童味;音乐作品纳入文化大背景中理解,有满满的文化味。她牵手语文学科,借助语文课文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提供支架,更为音乐教学增添了丰厚的人文底蕴。《二泉映月》《京剧大师梅兰芳》《长江之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大量的音乐欣赏与文本阅读,让学生学会以更宽阔的视野,体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音乐风格,逐步提升音乐感悟和理解能力。同时,她还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中,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学习民族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她说,音乐教育不只要教“音乐的ABC”,还应让音乐和音乐学习回归文化语境,使其获得最佳诠释,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思索用音乐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她不断开辟新的课程资源形态,构建新的课堂范型,让儿童沉醉其中,美美地听与想,快乐地唱与创。在充满文化意蕴的语境活动中,儿童的情感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音乐与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她的事迹被《央广网》《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记者亲自走进她的课堂,以《上她的课,孩子们听到下课铃》为题发表文章,表达听课感受。她主持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研究,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上刊发专版,两次荣登《江苏教育》发表教学专题, 2013年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22年又获特等奖。 

  担任音乐教材分册主编 

  她担任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的分册主编,主编参编音乐教材、教参达50多本,为音乐教材制作一、二、五年级音乐课件、录像课《抓妈荷》等,已随教材发行,在全国范围使用。“排笛”是黄老师所在学校选用的音乐课堂乐器,她为排笛编写了校本教材,已由江苏省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根据教材循环使用的弊端,编写6册《艺启成长》,由少儿出版社出版。 

  做音乐教师的“领头雁” 

  黄美华是南通市首批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成员来自南通、苏州、南京等地。她带领工作室老师研发课程,两次被中国教师研修网录用,成为全市音乐教师暑期学习研修内容。目前,工作室有特级教师2名、学科带头人5名、全国、省、市竞赛一等奖若干。她受聘南通大学担任教育硕导,受聘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特聘教授,经常辅导学生说课、模拟上课参加省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2018年担任江苏省乡村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她被遴选担任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和崇川区名师团导师,指导培养对象走上发展快车道。她担任教育部国培专家、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音乐学科专家委员、长三角基础教育小学音乐学科专家等,在新疆、广东、浙江、陕西、安徽、江苏等地,每年为教育界同行开设公开课、讲座,获一致好评。每年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科国培班走进学校,指名要听黄老师的音乐课。 

  为学校美育工作贡献力量

  当了35年音乐教师,做了25年学科组长,她始终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摆在首位。担任学校合唱团辅导老师,所带合唱团登上中央电视台在“同一首歌”栏目演出,在亚洲艺术节展演中荣获金奖,参加江苏省少儿艺术节合唱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她走访京剧名家和票友,自费购买了近百张光碟和40多本书籍学习,精心编写京剧校本教材,获江苏省校本教材成果评比一等奖。她带领学生走进“伶工学社”“梅欧阁”等,了解家乡南通与京剧之间的渊源,与语文老师牵手实施跨界教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她组织的学生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广受好评,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责任编辑:耿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