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中共党员,2017年8月,她积极响应云龙区教育局党委交流支教的号召,走出百年名校青年路小学来到最边缘的涉农学校,踏上云龙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征程。城里的姑娘扎根乡下,俯身泥土润泽生命,她始终秉持“相信和唤醒每一位师生的生命潜能”的办学理念;自支教以来,她因地制宜,潜身校园文化项目开发,致力小学劳动实践课程基地建设,不断探究“特殊群体”综合评价模式,拓宽贫困留守儿童慈善资助事业,精干加勤干,辐射影响带动了一批中青年教师拔节生长。在1700多个日日夜夜,68000多公里的家校往返途中,她始终坚守来时的承诺:把教育大爱播撒到新实的每一寸土地上,让她生根,让她发芽。
初入新实:2017年8月29日下午1:35,刚一下车,这个穿着花裙子登着高跟鞋的姑娘就心凉了半截;细细的鞋跟陷进了校园的水“泥”路,放眼一望齐腰的毛草遍布操场,父辈时代的老旧办公设施,从A至Q排课表中13位空缺教师……来不及多说,埋下头撸起袖子开始干。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初秋的夜弥漫着水雾,寂静的校园啥都看不见,匆匆离开办公室,飞奔进车里,只想快速驶离这个“鬼地方”。车行至新城区内,夜更深,雾也更浓,路况不清,道路不熟,兜兜转转始终原地画圈,她迷路了,车里没有导航,手机也因白天不停联系新教师而耗完了最后一格电。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开快了怕错过前行路口,停下来又怕有不法分子,高度的警惕让她完全失去困意,害怕至极。已经凌晨1点多了,也不知转了多少圈,眼前突然驶过一辆出租车,她终于抓到一棵救命稻草,紧随出租车,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车停进楼下车位,抬头看到廊道里家人留下的温馨的灯光,泪水瞬间决堤而出,她在车里抱头痛哭,哭够了看看时间已是凌晨2点多,调整情绪打起精神,不让家人担心。面对等候自己的丈夫,她只字未提,敷衍说:“刚到新单位,又面临开学,事务太多,没事,赶紧睡吧”,她也简单洗洗,静静的蜷缩在丈夫身旁。狼狈的第一天并没有击垮她,清晨5:30,又“满血复活”起床做准备,6:30准时出发,因为单位离家太远。
深入新实:路途遥远,环境落差,师生沉闷,让她开始打退堂鼓;在家里她开始抑郁暴躁,埋怨牢骚,经常提出辞职,她认为自己那颗温暖的小心脏暖化不了这座历史“冰山”。九月初的一场家长会完全改变了她的认知;她说:“当与台下一位新生家长四目相对的瞬间,眼神里的那种渴求、那种信任、那种希望直戳内心”。会后一位贫困儿童妈妈居然因为她的一点小小资助,而“扑通”双膝下跪表示感恩回馈的场景让她惊呆了!从未经历茫然无从,那一刻一颗坚毅的种子埋进她心田:留下来,唯有留下来改变现状,留下来为孩子、为老百姓们做点事儿,才不愧局党委的嘱托,无愧教育人的师魂。就这样,一扎根就是五年,这五年她把每一个平凡日常都做到极致留痕。
用智慧引领学校发展
阅读:新实教师年龄偏大,学生朴实纯粹,因受地域和家庭局限,他们多数存在不自信、不交流样态;她试图用阅读打开师生视野,拓宽师生知识面,练就师生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她以身为范辐射影响,于2017年10月成立“思文”书社,并以必读+选读形式每一学期至少向每位教师提供4本书,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实“领读人”。她打“破”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墙,把图书馆、阅览室搬到教学楼大厅,让学生随时、随地、随手就可以拿到适宜自己阅读的书;她为每个班级都配置图书角,50余本适龄书目在年级组内月月漂流共享;她提倡阅读要有仪式感,要有坚持力,每班每周一节阅览室内专题阅读课要写进课表;新书品鉴,同伴分享,班级PK,年级汇报,校级评优,从而提升师生素养,培养远见卓识,让新实人扎实再扎实,厚重再厚重。
科研:科研立校,科研兴校,她用科研盘活新实,创新教育环境,转变教育理念,打开教育新局面。
2019年,她带领团队结合校情深入分析论证后,申报立项国家教育部课题《少年农学院--小麦宝成长特色课程建设》。历经2年多的研究实施,实现了学校原来没有校本课程的历史,现已开设39个校本社团,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初步呈现了全面+特长的自信样态;此课题于2021年12月结题,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教育部优秀课题。
2020年,作为徐州市小学段唯一的劳动教育项目建设基地的新城实验,为冲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她带领核心组成员,7天6夜研磨文本,近30稿的整理与修改,通过5场线上线下答辩角逐,最终《五育融合: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顺利晋级立项;此项工作被云龙区教育局党委冠以“蒙古马精神”加以肯定并在全区推广。课题与项目的研究实施不仅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办学美誉度也得以社会、家长的认可。
用党性守护师生生命
2020年1月23日至4月22日,2022年3月29日至5月初,两次新冠防疫阻击战中,她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和敬业精神,坚守校园维护师生,给予新实精神力量。封城、停课、居家管控,在全国、全市按下暂停键时,使命担当让她家校之路逆行而为;白天值班夜晚留守,线上线下摸排上报,组织物资储备做到未雨绸缪;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她提前参训学习,研究制定防控“两案九制”,编写细则,定位流程,并带领全校教职工进行培训演练。她的防疫团队从未知到娴熟,从演习到常态,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坚守新实校园一方净土,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用“双灯”点亮“双减”之路
魏群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1年8月她带领行政团队,深入学习领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为开展“双减”工作,夯实课后服务民生工程,她亲手点亮两盏“双减”“生命灯”,一盏是课后延时服务回家的“安全灯”,一盏是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引航灯”。
点亮课后服务回家安全灯:学校地处云龙区最偏远的潘塘办事处,在104国道北侧孙店村,200米村道是师生上下学必经之路,久经雨水洗礼的路面暑期过后更加泥泞不堪,而且路边没有路灯,想必延时服务后的村落一定是漆黑一片。她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及时主动向上级请示汇报,陪同领导现场查看。此事得到区、局领导高度重视,现场交办部署修路。9月开学伊始,近200米长的柏油路,平整的铺设到校门口,1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点燃了新实人的自信与希望,温暖了所有人的心。
点亮课后服务课程引航灯:怎样有效利用课后服务2小时?助力培养精神饱满、自强担当、手脑相长、全面发展的新城少年。她深入思考并落地实施;依托学校省级劳动课程基地项目,成立核心团队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研讨论证,确立了“1+五育融合社团”延时服务课程模式,即在一小时自主作业后,制定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主轴的课程内容,提出校本化、年级化、班本化“三化”实施路径;优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品质爱好,挖掘教师专业潜能,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优势、校内场域资源,筑牢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在遵循学习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同时,关注学生健康、幸福成长,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
面向未来,魏群对新实的发展也有新思路:关注师生的需求和变化,关注课程的内涵和本源,关注学校的特点和现状,关注社会的热点和期望;在展现多维素养,践行多彩课程,徜徉多元文化,直面多重挑战等策略及途径中继续建设老百姓家门口优质均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