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徐州市

姜秀:以体育人 坚守创新 砥砺前行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实验小学教师姜秀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姜秀,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她是一位善于思考且有所作为,是想干事、能干事并能干好事的人。

  2021年度是姜秀工作的第25个年头,25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学校操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矫健的身影。她总是给全校师生一种积极向上,无惧困难的能量。无论是寒风刺骨的冬季,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她都会一如既往地带领学生学练本领,提升孩子身体素质的同时,还不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

  “护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一直是她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正是基于学生的健康和幸福,基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让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恪守,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

2021年5月,学校承办徐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现场会,姜秀老师参与五、六年级学生的呼啦圈跑接力游戏,对手拍掌相互加油,鼓励,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坚守创造特色引领

  2021年5月,学校承办徐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现场会,现场与会老师1100人,场面壮观,令人震撼,当天的现场直播点击率17万。就是这样一位女老师在台上指挥3个小时的精彩活动,学生的表演与姜老师的组织能力让大家由衷的佩服。

  2001年,姜秀老师带领全校师生首次创编了呼啦圈特色操,21年的时间里,柳新实验小学由“一校一品”提升到“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特色课程。创编呼啦圈操3套、呼啦圈集体舞3套、呼啦圈大型游戏37类、班级游戏60类,摇圈动作126类,姿态操3套、身体素质操3套、叠罗汉操3套等。这些了不起的创造,姜秀老师历经了多少困难,但她从来没有退缩。在坚守与创造中,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升。全校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均居于全市最低。

  姜秀老师组织学校110名学生为代表团的队伍,组建中国第一塔“8层人塔”。“少年强、中国强。全校师生一起喊出,响彻整个校园上空。姜老师富有能量的声音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自信与勇气。

  不畏艰辛,做奉献型教师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影响工作。

  为了2021年5月13日—14日大市现场会的完美呈现,姜秀老师近4个月的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晚上要等1岁多的孩子入睡,再拖着一天疲惫的身体加班工作到凌晨,思考当天的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与第二天的改进方案,也经常半夜醒来完善方案,还要及时把想到的灵感写在笔记本上,为了完美的呈现,为了每一个细节,她一直这样坚持着。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为了不耽误时间,姜老师采取小班化训练,但这样一来,姜老师要在操场上连续示范讲解8个小时,一节课接着一节课,一个班接着一个班,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她一次次累到极致,嗓子嘶哑了,腰肌颈椎劳损带着身体麻木……她全然不顾。累到生病的时候,也只是到医院匆匆忙忙做完检查,开些药品,再返回学校,继续工作。

  为更好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她不计报酬,做好榜样,怀孕期间的整个过程都没有停歇过。她一直亲力亲为,讲解示范,练习做操、队列、磨课等内容,周日还要来到学校带着他们加班训练,姜老师没有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放弃带领青年教师发展。记得姜老师在去医院生孩子的前三天还驱车40分钟,到训练场地给参加省赛的老师做最后的辅导,就是这样的工作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教育同仁,现在已有十位老师获得省基本功、优秀课大赛一等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考虑学生居家的身体状况与心理情况,第一时间带领全区的体育、卫生和心理老师及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案,确保学生每天网上与户外锻炼不少于两小时。还在网上召开视频会议,研讨学练方法与技能,总结每一天的锻炼成果,确保让学生的线下课堂得到最有效的呈现。就是这样的坚守让学生返校时依然是那么充满活力。除了做好本镇9所小学的居家锻炼,她还给全市小学生做线上直播,她的沙包课堂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劳动教育与美育、智育、体育得到共同发展,深受学生家长喜爱。

姜秀老师为了学校工作,周末加班已成为她的常态,两岁的宝宝在妈妈怀抱甜甜入睡。学校离家来回45公里。

  注重“以体育人、学科融合”

  在她的体育课堂与课间操上,会经常听到学生的掌声与加油声。她让学生学会用掌声鼓励自己,学会用掌声送给别人,学会欣赏他人优秀的同时,让周围的人因为你变得更加努力,通过掌声教育她让学生懂得感恩……

  在她的体育课堂与课间操上,还会经常听到口号声。她让学生通过喊口号,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大声讲出来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与舞台的表现能力。“我要做一名守规矩的学生”“我要对我的同伴安全负责”“我要对我的同伴进步负责”“强健身体、强国有我”……通过口号的呐喊,她让学生牢记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她的课间操里,她会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08年奥运创编了运动图案“中国五环”让学生铭记国强家安与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汶川地震创编了运动图案“中国心”,让学生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武汉疫情,师生创编了运动图案“心连心”……

  注重学科融合是她教学的一大特色。将运动适时带入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以体育比赛为契机,开展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每学期还会组织一次呼啦圈融入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多样性的方式呈现教育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姜秀老师在体育课的下课时间与学生分享心得,笑脸、掌声表达本节课得到的收获。

  落实“双减”率先垂范,辐射周边学校

  为落实“双减”政策,姜老师多次带领团队制定服务课课时方案,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多到户外参加个人体育活动。为保障每个班级每天的出操时间,将课间操分成上下午两个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了学生每天1~1.5小时的活动时间。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实行4+X课后服务模式,每周五安排两小时的延时课作为学生的体育社团课,内容包括足球、篮球、体能、田径、羽毛球、跆拳道、轮滑等。

  姜秀老师不仅关注本校3000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她还为全国、省、市、区兄弟学校老师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经验,现在体能操在铜山区、港务区所有学校普及,极大丰富了各校的操课内容,也大大提升了学生体能。

  在她的带动下,柳新镇镇9所小学利用4年的时间,均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精品的校园特色。2021年,全镇学生肥胖率1.87%,近视率13.19%,学生因病缺课率0.17%,均远远低于全国同类调查数据。

    脚踏实地结硕果

  花开总有蜜蜂来。21年的不离不弃,25年的职业坚守,让她的体育教学硕果累累:呼啦圈操、游戏、舞蹈、姿态操、素质操、叠罗汉操共200余种,已成为全国的样板间。承办参与国家、省市区级大型现场会百余场,运动特色小队在国家、省、市、区级表演100余次。

  学校先后接受《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CCTV-5、江苏教育电视台、徐州新闻台、《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专访报道,迎接过美国、英国教育学者来访交流;呼啦圈活动照片刊登《体育教学》杂志封面三次。2021年11月份《一校多品大课间特色项目介绍》在全国作为典型案例宣讲推广。

  她的拼搏与执着,成就了她“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全国大课间推广专家”“全国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撰写文章在国家级两刊发表,优质课、基本功、备课、教案荣获省级一等奖,多次执教国家、省、市级示范课。

2021年5月13日,学校承办现场会结束后,姜秀老师接受媒体专访。 

责任编辑:周灵

姜秀:以体育人 坚守创新 砥砺前行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实验小学教师姜秀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1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姜秀,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她是一位善于思考且有所作为,是想干事、能干事并能干好事的人。

  2021年度是姜秀工作的第25个年头,25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学校操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矫健的身影。她总是给全校师生一种积极向上,无惧困难的能量。无论是寒风刺骨的冬季,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她都会一如既往地带领学生学练本领,提升孩子身体素质的同时,还不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

  “护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一直是她追求的教学理念。也正是基于学生的健康和幸福,基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让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恪守,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

2021年5月,学校承办徐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现场会,姜秀老师参与五、六年级学生的呼啦圈跑接力游戏,对手拍掌相互加油,鼓励,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坚守创造特色引领

  2021年5月,学校承办徐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现场会,现场与会老师1100人,场面壮观,令人震撼,当天的现场直播点击率17万。就是这样一位女老师在台上指挥3个小时的精彩活动,学生的表演与姜老师的组织能力让大家由衷的佩服。

  2001年,姜秀老师带领全校师生首次创编了呼啦圈特色操,21年的时间里,柳新实验小学由“一校一品”提升到“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特色课程。创编呼啦圈操3套、呼啦圈集体舞3套、呼啦圈大型游戏37类、班级游戏60类,摇圈动作126类,姿态操3套、身体素质操3套、叠罗汉操3套等。这些了不起的创造,姜秀老师历经了多少困难,但她从来没有退缩。在坚守与创造中,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升。全校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均居于全市最低。

  姜秀老师组织学校110名学生为代表团的队伍,组建中国第一塔“8层人塔”。“少年强、中国强。全校师生一起喊出,响彻整个校园上空。姜老师富有能量的声音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自信与勇气。

  不畏艰辛,做奉献型教师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影响工作。

  为了2021年5月13日—14日大市现场会的完美呈现,姜秀老师近4个月的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晚上要等1岁多的孩子入睡,再拖着一天疲惫的身体加班工作到凌晨,思考当天的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与第二天的改进方案,也经常半夜醒来完善方案,还要及时把想到的灵感写在笔记本上,为了完美的呈现,为了每一个细节,她一直这样坚持着。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为了不耽误时间,姜老师采取小班化训练,但这样一来,姜老师要在操场上连续示范讲解8个小时,一节课接着一节课,一个班接着一个班,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她一次次累到极致,嗓子嘶哑了,腰肌颈椎劳损带着身体麻木……她全然不顾。累到生病的时候,也只是到医院匆匆忙忙做完检查,开些药品,再返回学校,继续工作。

  为更好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她不计报酬,做好榜样,怀孕期间的整个过程都没有停歇过。她一直亲力亲为,讲解示范,练习做操、队列、磨课等内容,周日还要来到学校带着他们加班训练,姜老师没有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放弃带领青年教师发展。记得姜老师在去医院生孩子的前三天还驱车40分钟,到训练场地给参加省赛的老师做最后的辅导,就是这样的工作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教育同仁,现在已有十位老师获得省基本功、优秀课大赛一等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考虑学生居家的身体状况与心理情况,第一时间带领全区的体育、卫生和心理老师及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案,确保学生每天网上与户外锻炼不少于两小时。还在网上召开视频会议,研讨学练方法与技能,总结每一天的锻炼成果,确保让学生的线下课堂得到最有效的呈现。就是这样的坚守让学生返校时依然是那么充满活力。除了做好本镇9所小学的居家锻炼,她还给全市小学生做线上直播,她的沙包课堂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劳动教育与美育、智育、体育得到共同发展,深受学生家长喜爱。

姜秀老师为了学校工作,周末加班已成为她的常态,两岁的宝宝在妈妈怀抱甜甜入睡。学校离家来回45公里。

  注重“以体育人、学科融合”

  在她的体育课堂与课间操上,会经常听到学生的掌声与加油声。她让学生学会用掌声鼓励自己,学会用掌声送给别人,学会欣赏他人优秀的同时,让周围的人因为你变得更加努力,通过掌声教育她让学生懂得感恩……

  在她的体育课堂与课间操上,还会经常听到口号声。她让学生通过喊口号,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大声讲出来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与舞台的表现能力。“我要做一名守规矩的学生”“我要对我的同伴安全负责”“我要对我的同伴进步负责”“强健身体、强国有我”……通过口号的呐喊,她让学生牢记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她的课间操里,她会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08年奥运创编了运动图案“中国五环”让学生铭记国强家安与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汶川地震创编了运动图案“中国心”,让学生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武汉疫情,师生创编了运动图案“心连心”……

  注重学科融合是她教学的一大特色。将运动适时带入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以体育比赛为契机,开展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每学期还会组织一次呼啦圈融入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多样性的方式呈现教育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姜秀老师在体育课的下课时间与学生分享心得,笑脸、掌声表达本节课得到的收获。

  落实“双减”率先垂范,辐射周边学校

  为落实“双减”政策,姜老师多次带领团队制定服务课课时方案,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多到户外参加个人体育活动。为保障每个班级每天的出操时间,将课间操分成上下午两个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了学生每天1~1.5小时的活动时间。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实行4+X课后服务模式,每周五安排两小时的延时课作为学生的体育社团课,内容包括足球、篮球、体能、田径、羽毛球、跆拳道、轮滑等。

  姜秀老师不仅关注本校3000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她还为全国、省、市、区兄弟学校老师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经验,现在体能操在铜山区、港务区所有学校普及,极大丰富了各校的操课内容,也大大提升了学生体能。

  在她的带动下,柳新镇镇9所小学利用4年的时间,均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精品的校园特色。2021年,全镇学生肥胖率1.87%,近视率13.19%,学生因病缺课率0.17%,均远远低于全国同类调查数据。

    脚踏实地结硕果

  花开总有蜜蜂来。21年的不离不弃,25年的职业坚守,让她的体育教学硕果累累:呼啦圈操、游戏、舞蹈、姿态操、素质操、叠罗汉操共200余种,已成为全国的样板间。承办参与国家、省市区级大型现场会百余场,运动特色小队在国家、省、市、区级表演100余次。

  学校先后接受《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CCTV-5、江苏教育电视台、徐州新闻台、《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专访报道,迎接过美国、英国教育学者来访交流;呼啦圈活动照片刊登《体育教学》杂志封面三次。2021年11月份《一校多品大课间特色项目介绍》在全国作为典型案例宣讲推广。

  她的拼搏与执着,成就了她“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全国大课间推广专家”“全国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撰写文章在国家级两刊发表,优质课、基本功、备课、教案荣获省级一等奖,多次执教国家、省、市级示范课。

2021年5月13日,学校承办现场会结束后,姜秀老师接受媒体专访。 

责任编辑:周灵